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小麦信息 > 品种信息> 资讯详情

国内麦价10月波幅较大 国际麦价低位回升

时间:Wed Nov 04 18:54:17 CST 2015  浏览次数:231次  作者:张春良  发布人:吴丹凤 发布来源:中华粮网

    摘要:政策预期分歧促使10月份国内麦价走势呈现先抑后扬,但整体仍显弱势,“买方”市场氛围较为浓厚;国家临储小麦成交情况有所回暖,但同比下降较为明显;国际小麦受天气忧虑等因素提振,其价格自低位回升;但供需宽松等利空因素制约其上涨空间。

    一、国内麦市“旺季不旺” 麦价整体仍显弱势

    10月份国内小麦市场“买方”市场氛围仍较为浓厚,主产区托市收购结束使得麦市步入市场市,流通市场供需格局成为影响麦价走势的主要因素,麦市购销呈现“旺季不旺”特点。因托市收购结束加之政策预期较为悲观,国庆节期间国内小麦价格出现了多年难见的断崖式下跌,大部分地区面粉加工企业二等小麦的收购价格从假期前的2300-2400元/吨迅速跌至2100-2200元/吨,市场陷入严重的恐慌氛围当中。随着2016年最低收购价好于预期,主产区小麦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麦价反弹更多的是对前期政策预期利空所引发的急跌的价格修复,回升幅度相对较低。受制于小麦制成品需求疲软,面粉加工企业开工情况不佳;截至10月底,国内特一级小麦粉与三等白小麦均价价差1035-1040元/吨,面麦价差较上月同期明显扩大。截至10月底,江苏淮安地区普通小麦收购价2200-2340元/吨,按质论价;安徽宿州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228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234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234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2320元/吨。

    二、国家临储麦成交有所回暖 强麦期价延续升势

    10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成交情况虽未有明显改观,但较9月份呈现回暖态势,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明显。10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共投放粮源数量344.4562万吨,实际成交 2.0552万吨,平均成交率0.6%,周度成交均价2466-2477元/吨。相比之下,9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共投放粮源数量574.3577万吨,实际成交1.185万吨,平均成交率0.21%,周度成交均价2427-2500元/吨。而上年同期投放粮源数量422.2909万吨,实际成交75.2265万吨,平均成交率17.81%,周度成交均价2419-2433元/吨。截至10月30日,国内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1601合约期价报收于2774元/吨,较月初的2748元/吨,上涨26元/吨,涨幅0.95%,期间最高价2786元/吨,最低价2706元/吨。

    三、供需宽松格局制约 国际麦价涨幅受限

    10月份国际小麦市场整体承压于供给充裕、出口竞争激烈;天气忧虑等利多因素提振其市场行情自低位有所回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食品展望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小麦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7.35亿吨,比上年增长200万吨;2015/16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预计增至13年来的最高水平。国际谷物理事会(IGC)预计当前年度小麦产量为7.26亿吨,较上个月预估下调100万吨。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底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期货价格预计为每蒲式耳5.00美元到5.25美元。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全球谷物市场贸易报告显示,因价格相对高企、竞争国的供应充足以及美元走强,2015/16年度(6月到次年5月)美国小麦出口预计降至1971/72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世界银行在一份季度报告里表示,厄尔尼诺的担忧不太可能对全球农产品市场构成显著影响,2015年全球农产品价格预计下跌13%,其中2015年美国硬红冬小麦价格预估值下调30美元,为每吨205美元;2016年的预估值下调27美元,为每吨211美元。截至10月30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12月合约期价报收于522.75美分/蒲式耳,较月初的513美分/蒲式耳,上涨9.75美分/蒲式耳,涨幅1.9%;期间最高价531.5美分/蒲式耳,最低价483.25美分/蒲式耳。截至10月底,12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24.5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971元/吨,较上月同期的1958元/吨,上涨13元/吨。

    四、新粮大量上市施压 玉米期现价弱势运行

    10月份随着新玉米大量上市,国内玉米“买方”市场氛围浓厚,玉米期现货行情弱势格局未改;需求恢复缓慢加之低价非主粮进口力度不减加大供给压力。据业内人士估计,今年国内工业饲料总产量同比下降5%-10%左右,与前几年迅猛的发展势头大相径庭。在需求仍旧疲弱的情况下,玉米消耗速度缓慢,贸易商收购意愿较低,多数为订单式购销;农户惜售加之东北临储收购一定程度上支撑玉米价格。业内人士预计中国将在始于11月份的6个月内收购4000到5000万吨玉米,低于2014/15年度的收购量8300万吨。截至10月30日,广东港玉米成交价格2100元/吨;较月初的2220元/吨,下跌120元/吨;北方锦州港玉米平舱价1980-2000元/吨,较月初的2080-2100元/吨,下跌100-120元/吨。国内玉米期价在阶段性探底后出现回升,截至10月30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1601合约期价报收于1912元/吨,较月初的1911元/吨,上涨1元/吨,涨幅0.05%,期间最高价1927元/吨,最低价1863元/吨;玉米1605合约期价报收于1810元/吨,较月初上涨11元/吨,涨幅0.61%。截至10月底,国内三等白小麦与二等黄玉米均价价差为355-360元/吨,较上月同期的190-195元/吨,大幅扩大;国内饲用小麦用量和价格均受到较大的拖累。

    五、需求难有明显改观 关注国家临储麦成交变化

    当前虽国内主产区流通市场粮源数量较少,但因终端需求未有太大起色,用粮企业采购仍较为谨慎,粮源质量与成本控制较为严格,需求对流通市场的挤压效应消失。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且加工行业难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预计需求整体仍将呈现平缓态势;因饲用小麦需求熄火,小麦加工需求将长期处于单一流向。在政策性小麦库存数量高企的情况下,整体难以改变“买方”市场氛围,麦价回升空间仍将以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底价为风向标,麦价走势难有根本性改变。关注11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成交变化情况以及冬小麦主产区旱情发展情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