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油料类信息 > 品种信息> 资讯详情

年前油脂市场的末班车来了!

时间:Mon Jan 28 09:00:10 CST 2019  浏览次数:617次  作者:辛显明  发布人:姜利涛 发布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

进入1月以来,国内油脂市场整体向好,随着终端市场在春节长假前不断提货,油脂去库存进程持续,厂商成交连续放量。以豆油为例,如下图所示,截至125日,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价格约5660/吨,豆油期现货市场均呈高位运行态势,近一年来最低位是1217日的5060/吨。126日当天大连地区市场一级豆油主流报价在5720/吨、天津地区5640/吨、日照地区5690/吨、广州5600/吨左右。那么现阶段国内油脂因何维持强势,春节前后国内外市场又需要关注什么?中国粮油信息网分析师辛显明将对此进行阐述。


马棕连续跳升提振油脂

从本月中旬开始,马来西亚毛棕榈油期货正式进入上升轨道,期价接连跳升,主因117日马来西亚举行行业会议,会议强势看好今年东南亚棕榈油后市,多数行业分析师纷纷调低两国的棕榈油库存预期。观点认为,马棕已进入季节性减产周期,马来及印尼在生柴配比中增加棕榈油含量,且当前国际市场预计原油产量增长放缓,使得棕榈油未来消费可期。从近期数据上来看,也呈现转好趋势。据ITS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1-25日棕榈油出口量为1,203,512,121-25日出口的1,015,601吨增加18.5%,其中中国进口223350吨,环比同期减少10%,利多国内油脂。另外,据马来西亚棕榈油协会(MOPA)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11-20日马来西亚毛棕榈油产量环比降12.4%。因此,马棕季节性减产及出口需求改善有助于缓解本月MPOB报告中近322万吨的高位库存,同时也利好国内相关食用油脂的期现货价格。

南美天气持续利多炒作

因巴西大豆开始收割,阿根廷大豆基本完成种植,中美贸易关系未解让美豆无法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近段时间国际市场反复炒作南美天气堪忧不利于作物生长和收割的因素。一份调查显示,巴西大豆主产区天气高温少雨,已经减弱市场对2018/19年度巴西大豆丰产的预期。路透社对10位分析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分析机构平均预计2018/19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17亿吨。这些机构包括巴西农业部下属的国家机构Conab。由于大豆主产区的干旱天气令大豆作物受损,因此最新的产量预测数据远低于去年12月份调查时所预测的1.208亿吨,当时的产量预测数据创下历史新高。据123日消息,前身为Informa Economics的私营分析公司IEG Vantage,考虑到贸易局势困难、大豆价格低迷,2019年美国农户料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而削减大豆和小麦播种面积。

 

另外,因130日至31日中国代表团将访美,与美方就两国经贸问题进行磋商,美国CNBC财经媒体123日报道,特朗普总统的外部中国顾问预计近期内贸易谈判不会取得突破性进展。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在进出口商品关税方面取得进展前,美豆还是无法正式进入国内市场,中国仅会为表诚意而让国家企业采购少量美豆。在当前国内大豆进口量下滑、中加关系紧张港口加豆卸船受阻、南美豆产量预估下滑、美豆种植面积预计减少的情况下,全球大豆供应面预期下降,使得美豆类商品期货走升,也支撑国内豆类商品价格。

当前国内市场仍维持油强粕弱的格局,因节前大猪出栏基本结束,且有传言称部分地区猪瘟持续发酵还未上报,加之今年进口杂粕关税的下调,终端粕类饲料消费不尽理想,南北港口43%蛋白豆粕价格在2700-2800/吨区间底部震荡,按目前油厂加工的库存进口大豆是前期3400/吨左右到厂参考,理论榨利依然亏损350/吨左右,作为压榨后产出占主体的豆粕类相关商品,节前下跌概率不大。也因随着终端市场不断提货,国内豆油商业库存已降至140万吨,厂商挺油意愿强烈,且中美关系未解美豆无法正式进入国内,南美天气利多炒作不断,马棕进入减产周期后具有上升动力,外围豆类油脂市场偏强氛围依旧,节前国内油脂市场或继续稳中走升。春节后终端市场经过假期消化有一小轮补库需求,且今年春节偏晚,年后临近开学备货季,春节前后国内油脂市场或维持易涨难跌的现状。需要关注的是1月底的中美贸易谈判,谨慎观望农产品进出口政策方面的变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