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稻谷信息 > 品种信息> 资讯详情

新稻市场强势走高 陈稻市场弱势依旧

时间:Mon Jul 29 10:59:03 CST 2019  浏览次数:418次  发布人:姜利涛 发布来源:粮油市场报

今年早稻收购价格大多小幅高开或平开,且开秤后收购价有稳中小幅上涨之势,由于陈稻市场供应压力暂时难以缓解,提振因素不多,预计后期仍难摆脱弱势格局。

 

今年新早稻收获和上市均较上年有所延后,当前新季早稻开始大量上市,与前两年价格低开不同,今年呈现高开高走态势,而陈稻市场却依然跌跌不休。

 

上周,国家共投放最低收购价稻谷311.7万吨,成交58.6万吨,成交率18.8%,成交量和成交率均较前一周有所增加。预计到726日,今年最低收购价稻谷的成交量将超过上年全年的成交量,这将加大稻米市场的供应压力。

 

新稻上市增多   局部价格走高

 

随着早稻全面收获,新稻上市量也不断增多。虽然小麦主产区已全面启动了托市收购,但早稻市场走势相对略强。目前,新季早稻收购价集中于22002300/吨,同比小幅上涨。湖南部分地区早稻开秤价集中在21002300/吨,同比上涨2060/吨;江西南部新季早稻(国标三等)收购价为22502300/吨。

 

本周初,湖北荆州三级早籼稻加工企业收购到厂价2400/吨,周环比上涨100/吨;安徽芜湖三级早籼稻收购价2300/吨,周环比持平;江西新余早籼稻收购价2000/吨,周环比持平,抚州主产区早籼稻(湿粮,含水30%)收购价多为1600/吨,折干粮为2200/吨,比往年略偏高。      

 

今年一反常态   早稻高开高走

 

受稻谷供应压力较大和最低收购价持续下调影响,我国新稻近几年开秤价格总体以低开为主,并通过后期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来维持平稳走势。但今年早稻上市之初,却一反常态,整体呈小幅高开态势,且开秤后收购价格呈现温和上涨之势。

 

今年早稻产量下降幅度或超预期。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今年稻谷产量将继续下降,但仍为丰收年,并将继续呈现年度产量大于需求的格局,年度结余仍可能达1600万吨,市场供应压力仍然较大,因此稻米市场将继续承压走弱。今年早稻产量可能创下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新低,甚至有可能不及早稻巅峰期产量的一半。早稻需求虽然因食用减少而持续下降,但得益于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增加,下降速率或不及产量降幅。

 

优质早稻减少幅度或更大。由于前期强降水过多,气温偏低,今年早稻在生长时的抽穗扬花期、乳熟期、成熟期均受到较大影响,导致早稻质量同比下降,符合三等以上质量标准的早稻同比减少将更多,将推动优质稻走强。

 

产生了一定的“饥渴效应”。今年早稻收获较往年推迟510天,新稻上市自然也同比推迟,市场对新稻出现了一定期盼效应,早稻开秤后企业入市相对积极,有力地支撑了稻谷价格。      

 

地方储备入市积极。由于早稻很大一部分用作补库,这种需求带有较大的计划性或刚性,将有力支撑早稻价格。今年地方储备早稻轮出完成较早,加上今年早稻产量大减,粮库对新稻的收购也十分迫切。虽然前期早稻尚未上市,各地储备早稻竞价采购会此起彼伏,也有利于推动新稻价格。

 

大米重回净出口时代。海关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出口大米29.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3.4万吨,增幅81.7%16月累计出口大米14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70.5万吨,增幅为92.2%6月份我国进口大米2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7.5%16月累计进口大米127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51万吨,减幅为28.7%16月累计净出口大米20万吨,一改多年来的大米净进口局面。由于出口大米主要以低端大米为主,大米出口持续增加,早稻市场受益或更多。      

 

陈稻供应充足   市场弱势依旧

 

虽然新早稻上市后价格小幅走高,但陈稻市场仍无起色,弱势依旧。721日,江苏泰州国标三等普通粳稻收购价2480/吨,周环比下降40/吨,普通粳米出厂价3500/吨,下降20/吨;淮安三级粳稻收购价2640/吨,三级新晚籼稻收购价2700/吨,标一新粳米出厂价3500/吨,均持平,“淮稻5号”稻谷到厂价2540/吨,“淮稻5号”大米出厂价3600/吨,均下降20/吨。杭州粮油批发市场安徽产优质粳米批发价3960/吨,安徽产普通粳米3860/吨,江苏产优质粳米3960/吨,江苏产普通粳米3860/吨,均下降40/吨;安徽产晚籼米(国标三级)批发价4000/吨,持平。

 

陈稻市场持续弱势震荡主要因供应过剩局面没有根本性改观。临储稻谷库存化解缓慢,自2013年以来连年增加,数量十分庞大,市场供应压力巨大;今年陈稻拍卖成交较好,521日以来,两个月的成交量已相当于去年全年成交量的95%,大量陈稻流入市场,且价格较低,对市场带来直接冲击;新稻产量依旧较高,今年稻谷种植面积虽有所下降,产量预计也将有所减少,但仍然呈现产大于需,供应压力较大,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较大;当前大米需求仍较平淡,目前处于学校放假期,集团消费低迷,而天气炎热,大米口粮需求较为清淡,无力提振稻米市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