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Wed Feb 08 15:25:22 CST 2017 浏览次数:190次 发布人:聂铭辰
2016年,浙江省各地加大对粮食生产政策扶持,认真实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狠抓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大水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力度,深入开展高产攻关,取得水稻百亩攻关再创单产新纪录、全省水稻季季高产的好成绩。
一、高产创建见成效,全省水稻获丰收
1.水稻百亩攻关创8项单产新纪录
据浙江农业之最办公室组织的测产结果,2016年全省有4个不同类型水稻的百亩方和攻关田亩产创下8项浙江农业之最纪录。即:诸暨市山下湖镇新桔城村康苗粮食专业合作社种植的105亩早稻中早39,平均亩产达到713.5公斤,其中1.58亩攻关田亩产747.9公斤;江山市石门镇泉塘村林德阳种植的117亩单季籼粳杂交稻甬优12示范方,平均亩产970.7公斤,其中最高田块1.01亩,亩产为1024.1公斤;诸暨市草湖江口粮食专业合作社种植的115亩单季常规粳稻浙粳99示范方,平均亩产750.0公斤,其中最高田块1.06亩,亩产778.3公斤;常山县球川镇新店村游水根种植的105亩籼型杂交稻晶两优华占再生稻示范方,头季稻亩产767.6公斤,再生季亩产278.2公斤,两季相加1045.8公斤,其中最高田块两季亩产1102.4公斤。
2.全省水稻季季高产,早稻平均单产创历史新高
据统计部门资料,2016年浙江省早稻平均亩产为426公斤,比2015年增39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增37公斤,位居全国第一,并创浙江早稻平均单产历史新高。2016年浙江省晚稻单产493公斤/亩,增长2.3%,其中185.45万亩连作晚稻平均单产424.0公斤,比上年增16.1公斤,增幅1.65%; 868.86万亩单季晚稻平均亩产508公斤,比上年增11.6公斤,增幅2.3%。
二、政策激励促应用,科技创新提单产
浙江省一直坚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稳定总产”的稳粮增效途径,通过政策扶持,一方面加大了水稻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激励,提高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水稻单产。加上今年天气条件总体有利,使水稻全面平衡增产。
1.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水稻产业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耕地质量保护和土壤地力提升等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提升了土壤地力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为水稻平衡增产和技术到位奠定了基础。省政府每年出台规模种粮补贴、高产创建、省产业技术团队项目等一系列种粮扶持政策和项目,各地也纷纷出台配套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各地出台的水稻高产竞赛奖励政策,不断激励生产者应用高产新品种和高产高效新技术,使高产典型不断涌现,示范带动全省平衡增产。
2.育成并推广了一批水稻高产品种。省域科研单位育成并大面积推广的中早39、中嘉早17早稻品种,甬优系列、春优系列、浙优系列籼粳杂交晚稻品种,秀水系列和浙粳系列常规晚粳稻品种,应用范围大,产量潜力高,为提升单产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省水稻主导品种推广率为76.6%,其中早稻主导品种推广率达到88.9%,杂交晚稻主导品种推广率为78.5%;19个主导品种的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74.79万亩,增9.4%。全省籼粳杂交稻品种种植面积338.16万亩,比上年扩大21.36万亩,占全省杂交晚稻66.4%。
3.创新并推广了一批高产高效技术。根据浙江省水稻品种类型的变化和绿色增产的要求,产学研协同攻关,创新并推广了一批良种良法配套、高产高效结合的种植技术。在早稻上重点示范推广适期早播早栽技术,应用面积70.26万亩,占早稻面积的40.6%。早稻播种和移栽期比往年至少提早3天,为早发早够苗、足穗争大穗打下基础,并有利于促进提早成熟让季节给连作晚稻。针对机插秧秧苗培育壮秧难的技术瓶颈,创新并推广了机插秧“叠盘出苗供应芽苗”技术模式和基质育秧技术,今年全省应用叠盘出苗技术102.8万亩、基质育秧技术112.89万亩,促进了机插秧出苗整齐、秧苗素质提高,根系发达盘根良好,移栽后扎根快、发棵早。针对浙江省以籼粳杂交稻为代表的大穗型品种应用面积越来越大的现状,创新集成了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并作为全省种植业“五大”主推技术之一加以大力推广应用,促进了大穗型品种良种良法配套,今年全省推广应用299.5万亩,比上年增加了一倍。
4.病虫防控比较到位。2016年无论是早稻还是晚稻,病虫害特别是后期穗部病害发生较轻。一方面与关键生育时期天气有利抑制病害发生有关,另一方面主要是各地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和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与指导,特别加强了早稻中后期白背飞虱、二代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的防治,晚稻重视适期防治稻曲病和稻瘟病等。
5.天气条件总体有利。今年早稻生产期间气候条件,总体上对早稻生长较为有利。播种至移栽分蘖期,气温较高,晴雨相间,有利早稻移栽和分蘖发生与生长,够苗期较早,为足穗和增大穗形打下基础。尽管今年梅汛期较长,梅雨量较高,但时空分布相对均匀,未构成大的自然灾害。特别是抽穗扬花阶段,少有2天以上连续阴雨天气,因此早稻结实率普遍较高,特别是成熟后期气温适宜,日照充足,为早稻足穗大穗高结实率而高产奠定了基础。全省晚稻生育期间天气与常年比较,有效积温高,生育前期温高光足,生育进程加快,抽穗提前,有效穗充足、穗型较大、空壳率较少,但生育后期降雨量多、日照少,致使谷粒充实度下降,连作晚稻结实率较低,单季晚稻半饱粒增多,千粒重下降,部分品种穗上发芽。其中浙东、浙北地区灌浆结实期不利天气影响要重于浙西和浙南地区。但由于技术水平提高和前期生产基础较好,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产量的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7年,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坚持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绿色发展理念,继续深入开展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依托省粮油技术团队专家力量,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示范带动面上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用地养地结合的水稻生产技术和种植模式,进一步促进水稻单产提升,努力实现粮食增产、粮农增收的目标。(来源: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