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机构报告> 资讯详情

2012年7月粮油分析报告

时间:Fri Sep 07 16:39:00 CST 2012  浏览次数:216次  发布人: 系统 发布来源:系统

7月份,6个冬小麦托市省份全面或局部启动了托市收购,同时,为缓解农民售粮问题,中储总公司又先后批准了五百余个托市收购、集并库点,总数超过3200个。此外,中储临储菜籽(油)收购进度达70%以上。

7月 份,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但由于国内粮油市场对外依赖程度不同,国内粮油市场表现也不同。国内谷物市场走势完全独立于国际市场,整体呈稳中趋 涨,以稳为主态势。国内油脂油料市场随国际市场上涨,但国内植物油价格在国内高库存压力和政策调控下,涨幅小于国际市场。

7月份,全球主要经济体联手救市,纷纷出台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过欧债阴云挥之不去,QE38月出台无望,美元有可能被升值,不利于大宗商品市场,并将传递到国内植物油市场。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2%,环比下降0.6%,创29个月新低。且在这2.2%的涨幅中,因去 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仅为0.8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3.3%。预计7月份CPI将继续环比下降。

7月份,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37.24(基期:200812=100),较上期下跌0.56%;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为135.23(基期:200812=100),较上期上涨1.30%

主要粮油品种的市场状况如下:

小麦

7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2012年夏粮及冬小麦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形势喜人。行情方面,我国主产区冬小麦价格整体处于平稳态势,但下旬主产区收购价格有不同幅度的上调。面粉行情持续低迷,部分大型企业采取用利润换市场策略维持了较高的开工率,但更多的小型企业困境难改,受整体面粉加工量减少影响,麸皮行情看涨,部分地区麸皮价格超过0.9/斤。

一、单纯看待产量增减意义不大

据国家统计局710日发布公告,2012年我国夏粮总产12995万吨,夏粮播种面积27576千公顷,单产4713公斤/公顷。其中,冬小麦产量11430万吨,播种面积22572千公顷,单产5064公斤/公顷。

诚然,今年我国小麦依旧是丰收年景。自从2008年开始,我国小麦产量连续多年超过1.1亿吨,并呈现连续增长态势,这对于缓解国内供需矛盾、维护主粮品种安全、稳定政治经济局势起到了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业界对今年小麦产量是还是存在分歧,但笔者认为,这种纠结意 义不大。首先,从冬小麦去年秋季播种到今年收获,各个主产区并未出现异常的天气灾害。尽管在小麦成熟后期部分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病虫害,同时也有地区出现 灌浆不足导致的秕粒或容重减低,但这些对于已经有较大产量基数的小麦来 说,并不构成灾害性减产。如果加上历年的库存结余,我国小麦的市场供应在一定时期内不存在影响。

其 次,不可否认,局部地区的小麦产量相比上年明显减少,这将导致行情走高,但由此也可能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将提振市场购销热情,促进小麦市场化属性的 转变。对于加工企业来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原粮成本的显著提升将导致新一轮的行业洗牌,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第三,我国小麦的流通格局依旧受到较大的政策影响,如托市收购与竞价交易、中央及地方储备轮换、跨省移库和调拨、定向投放与专场交易等都深刻影响着小麦的行情走势。小麦产量的只会导致这些国家行为行使的前提更多的是出于调节和控制,而行使的结果一般都将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节 奏

二、行情整体平稳后期有所走高

7月上、中旬,由于各地严格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预案,行情基本维持稳定。进入7月下旬,主产区各地行情有所抬头,尽管各地涨幅不一,但趋势已经逐步酝酿。江苏及安徽的中部、南部小麦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扬趋势,普通白麦(三等)粮库平均收购价格在1.03-1.04/斤,面粉企业收购在 1.04-1.05/斤,分别较月初提高了0.01-0.02/斤。而低等级、主要用作饲料的小麦收购价在1.01-1.02/斤,较前期提高约 0.02-0.03/斤。相对于涨幅比较明显的地区,河南、湖北等地的粮食企业也开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0.01-0.015/斤的收购价格,目前,河 南北部、中部的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在1.04-1.06/斤,河南南部、湖北北部等地企业收购价在1.02-1.03/斤。河北、山东由于今年小麦的 产量和质量比其他省份略好,且启动托市区域相对较少,粮库的收购价格依旧维持国家规定的托市价格,但部分加工企业也对收购价格有所浮动。

笔者认为,7月下旬价格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苗头符合市场发展状况。首先,全国收购进度保持较高水平,又增加了500多 个托市收购库点,对于粮源的需求 明显放大;其次,目前江苏、安徽等地进入收购后期,农民手中余粮有限,惜售心理逐步提升;第三,新麦加工适用性较高,加工企业无论是储备还是加工,当前市 场价格都相对适合;最后,收购资金目前基本都能到位,加上市场对后期行情走高的预期渐浓,收购价格纷纷上调。

陈小麦价格近段时期持续稳定。主产区平均价格在1.07-1.09/斤。

三、收购同比增加临储交易惨淡

据国粮局公布数据,截止725日,累计收购小麦4057.1万吨,同比增加848.6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832.4万吨,同比增723.4万吨,民营企业收购1224.7万吨,同比增125.2万吨。

“5日收购进度上来看,目前收购进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分析原因:一方面,为切实缓解农民售粮难度,维护农民种粮利益,近期有关机构又先后批准了五百多个托市收储库点参与收购或集并,目前国内6个主产省启用的托市收购库点超过3200个;另一方面,近一时期企业融资难度改善、收购款拨付及时,加上对后期看涨预期不断提升,多数企业都希望趁行情相对稳定时期,加紧采购一批优质粮源,这将有效减少后期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带来的风险。

尽管今年尚无官方发布的对于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量的累计统计数据,但据不同渠道售价的信息来看,截止725日,托市小麦收购量应该超过1600万吨。其中,河南收购近720万吨,江苏约350万吨,安徽约320万吨。

7月份,临储小麦交易继续被冷落。据统计,本月周均投放300.3万吨,略高于上月的299.7万吨,平均成交量为1.9万吨,较上月减少0.1万吨;平均成交率为0.6%,环比降0.1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091.35/吨,跌12.29/吨。

四、国际小麦飙涨进口环比放缓

据海关总署数据,20126月份我国小麦进口21.7万吨,环比减少34万吨。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小麦218.8万吨。其中,澳洲软白麦依旧是主要的进 口品种,占上半年进口总量的72%,美麦和加麦进口量各占10.5%。预计后一时期国内小麦进口量将会显著减少,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美国旱灾导致玉米、大 豆等品种减产预期高涨,引起国际农产品价格全线上扬,国际小麦价格也屡创新高。小麦出口依旧为零。6月份,面粉出口2万吨,上半年累计出口面粉12.8万 吨。主要出口至朝鲜,占总出口量的48%

国际方面,受美国玉米及大豆长势的影响,7月份CBOT小麦主力09合约延续6月份趋势,继续快速攀升。最高冲至947.2美分/蒲式耳,较月初最低时 756.2美分/蒲式耳累计上涨25.3%,至下旬,由于部分获利资金撤出导致高位震荡。根据国际谷物理事会数据,2012/13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计 6.646亿吨,较前期预测值减少50万吨,但由于产量减少导致的价格升高,2012/13年度的小麦消费量也同步减少至6.79亿吨,而前期预测值为 6.823亿吨,同样,全球小麦期末库存略有提升,为1.832亿吨。上述数据或将改变部分机构对后期小麦行情走势的看法。

综上所述,8月份,各个主产区规模性收购进入尾声,收购进度将缓步走低,农户手中余粮也随之减少,预计各地市场价格将呈温和走高态势,至8月底,新陈小麦 价格趋于一致;进入9月份,由于市场存在对2013年托市价格将会大幅提高的预期,市场价格上涨将会相对明显,加上临近中秋、国庆等假日,需求明显提升也 将进一步推进价格的涨幅;在89月份较为明显的上涨过后,为迎接十八大的召开,10月份整体行情将维持高位坚挺。

玉米

7月份,国内玉米结构矛盾依旧突出,价格也呈稳中走强态势。本月,饲料及深加工行情依旧低迷清淡,原料成本的提升导致替代增加、制成品提价,但是否能提振整个行业依旧有待观察。

一、干旱导致美国玉米行情暴涨

6月份美国玉米行情飙涨之后,7月份美玉米长势依旧不减。CBOT玉米指数月末最高冲至818.7点,创下历史新高,相比月初最低645点时,涨幅达27%

据美国农业部发布每周作物生长的报告中称,至729日当周,美玉米生长优良率仅为24%,去年同期则为62%,而吐丝率及蜡熟率也明显高过去年同期及五年均值,分别为94%37%。为2000年以来同期最差。

对于美作物生长前景的担忧,在美农业部711日发布的供需报告中也得到了显著的体现。在该份报告中,2012/13年度美国饲用粗粮供应量因玉米预期产量较上月预估下调而急剧下滑了18亿蒲式耳。其中,美玉米单产每亩预估为每英亩146蒲式耳,较6月份报告下调20蒲式耳,而2011/12年度美玉米单产预估为147.2蒲式耳,2010/11实际单产为152.8蒲式耳,美玉米单产连续3年下滑。据历史数据显示,能与今年美国玉米长势相比的2002 年,最终单产仅有129.3蒲式耳,而两者同期的优良率却以2002年为高。分析认为,美农业部对2012/13年度美国玉米的单产预估依旧存在下调空间。

目前,美国玉米进入关键时期,尽管近期中西部地区有局部阵雨,但雨量不大且分布不均匀,持续的干旱天气对美玉米的影响或已不可逆转。

二、国际走势难以影响国内行情

尽管从国内期货盘面上看,7月份大连商品交易所主力玉米1301合约也有较大幅度的上涨,但由于国内供需面的特殊性,一段时期内,国内现货市场价格难以被国际玉米价格行情走势所影响。

近 年来,随着玉米工业用途的广泛应用以及肉禽蛋奶需求的快速提高,我国玉米消费量快速增长,玉米价格也出现台阶式的快速上涨,国内玉米市场供需格局已经明显 发生了变化,产需不平衡的现象日益突出,而缓解这种供需矛盾的有效办法主要有三:一是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玉米产量,来增加市场供应;二是利用政策来 限制玉米深加工行业,同时引导加大小麦的饲料用量;三是扩大进口玉米数量。

由此,当前可能对国内产生影响的因素也只有玉米的进口数量和价格。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玉米240.5万吨,已经超过去年175 万吨的全年进口量,而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11/12年度美国向中国出口玉米数量将达450万吨,这也意味在后期将会有近210万吨玉米陆续抵达国内。 但应该看到,相对于我国玉米年产销量接近2亿吨的国家来说,几百万吨的玉米对整个行情影响微乎其微,同时有消息称,进口玉米主要是进入国家储备,用于应急或调控所需。

进 一步来看,当前美国玉米行情飙涨也导致我国进一步从美国进口玉米的可能性降低,尽管美国是我国最大的玉米进口国,但扩大进口渠道也是我国防范国际行情风险 的关键举措。有消息称,目前我国已经和老挝、阿根廷签署了玉米进口协议,巴西也将获得对中国玉米出口的许可,而乌克兰农业部表示,预计2013年将向中 国出口200万吨玉米。

三、产区行情稳定玉米长势良好

7月 份,国内玉米主产区整体以稳为主,部分地区价格因供应量减少而有所上涨。从主产区了解的情况,目前,东北产区农户手中余粮见底,主要集中在粮库及贸易商等 中间环节,而华北、黄淮地区可供正常生产加工的优质玉米数量也十分有限。在这种背景下,产区玉米价格并未出现大幅快速的走高,说明依旧有较为显著的因 素对行情有所压制。

分 析认为,一是目前已经有不少规模以上企业提前和产区签订了承包收购合约,不仅对未来新季玉米上市价格将产生明显影响,同时,由于已签署协议的企业不用担心 后期粮源问题,当前的采购积极性普遍不高,采购进度也明显放缓;二是不断提升的增产预期或导致目前存储在中间环节的玉米集中出库,在需求尚未明显改善的 背景下,市场价格将承受明显压力;三是7月份以来,各产区连续降雨,玉米存管难度提升,粮库出库意愿增强。

进入7月 份,东北及华北地区玉米生长陆续进入关键的生长期。由于东北地区雨量充足,整体长势良好,但由于雨水量较常年明显增加,部分地区玉米长势偏旺,雨水也导致 玉米生长积温不足,肥料有所流失,尽管今年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明显增加,但市场依旧应关注玉米生长后期的天气状况和实际长势。

四、港口互有涨跌企业采购谨慎

7月 份,南北港口受供需影响价格互有涨跌。前期,由于南方港口玉米集中到港数量提升明显,港口周边企业采购积极性有所下降,成交低迷导致港口贸易商为缓解库存 压力而调低报价,而北方港口由于东北玉米行情坚挺,且外运量较少,在需求不减的前提下,南北港口价格出现倒挂。中后期,随着港口玉米到货量与存量的减 少,南方港口玉米平舱价格恢复坚挺,而北方港口库存也因一段时期的发运量较大,贸易商持粮看涨心态渐浓。

相比港口较为频繁的行情波动,销区玉米价格整体来看基本维持平稳态势。由于产区玉米价格坚挺,销区加工企业多采取随用随采的策略,特别是对于优质玉米的需求不减,销区部分企业原料库存水平普遍较低,但由于加工及饲料行情难有改观,企业采购心态谨慎。

五、玉米深加工业持续低迷不振

本月国内生猪价格延续弱势运行,各项数据显示由于猪肉类消费季节性下滑,导致猪粮比依旧低于6,仅为5.7。养殖企业较低的补栏积极性限制了主要以玉米为 原料的饲料的消费量,而小麦用于饲料数量的稳步增长更进一步压制了玉米的饲料用量。特别是月内豆粕、DDGS等蛋白饲料价格快速走高让饲料企业成本大增, 寻求相近蛋白值的原料替代成为维持开工的唯一办法。

不仅是饲料企业面临成本提升、消费不畅的困境,玉米深加工行业在7月份也持续遭受着整个行业低迷所带来的压力。尽管多数深加工企业通过降低开工率、减少企业库存来避免进一步的亏损,但由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下滑所导致的市场整体需求减少注定要让这些深加工企业继续负重前行。月末,部分不堪重负的企业上调 了酒精和淀粉的出厂价格,是否能对行情起到提振作用依旧有待观察。

预计8月 份国内玉米主产区行情依旧呈稳中有升态势,主要是由于市场供应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量。但提升幅度有限,压力主要来自于各类用粮企业对玉米需求的积极性难以 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港口到货量将持续减少或将导致南北港口行情看涨,但这也将限制周边用粮企业的采购兴趣和采购量。养殖及深加工行业难有显著性改 观,市场关注重点依旧在产区玉米生长情况及国际玉米行情走势。

稻米

7月 份,国内稻米现货市场稳中微涨,分品种行情继续分化,粳稻价格稳步走强,籼稻价格维持平稳。南方新季早籼稻开镰收割,部分地区零星上市价格高开。郑商所早 籼稻期货经历连续窄幅盘整后,再创历史新高。大米终端消费依旧未能转强,加工企业采购积极性及开工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国际大米市场竞争有望加剧,泰国 大米较高的库存量导致其有释放储备的压力,印度政府在库存充裕的情况下将维持其稳定的市场份额,越南大米在低价的优势下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内外价格差仍 将促使我国继续进口国外大米,但其冲击高峰期已过。

一、新季早籼稻上市价格高开

今年新季早稻收获期较往年推迟了5天左右,720日前后进入收割高峰期。7月上旬湖南、江西持续晴热高温,大部分地区降水不足10毫米,白天气温高于 30℃,部分地区超过35℃,高温逼熟降低了部分地区的产量。随后出现的降雨虽然对早稻晾晒工作有所影响,但是十分有利于一季稻的分蘖。今年早稻增产过程中面临了一定挑战,除了天气因素以外,农民种粮积极性也有影响。根据对种植效益的计算,农民对单季稻改双季稻积极性不高。此外,化肥、农药以及人工等成本上涨,也促使部分农民转而种植一季稻,部分地区出现抛荒,还 有不少地区改种对田间管理要求相对轻松的玉米。以上都是影响总产量提高因素。对增产有利的因素主要的是政府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以及优良品种的普及。政 府投资兴修的基础水利设施,有效的服务于农业生产,保证了早稻生产的田间管理能够顺利实施。这 些政府兴建的水利设施农民可以无偿使用,对提高种植积极性起到了良好作用。

目前湖南地区普通早稻收购价在1.26-1.30/斤,江西普通早稻收购价在1.23-1.25/斤,湖北普通早稻收购价在1.24-1.28 /斤,安徽普通早稻收购价在1.20-1.25/,开秤价均较上年度有较大涨幅。起初市场上还有部分中小型加工企业参与收购,但是收购量很小。随后收购主力成为前期签订订单收购和粮库。由于大米加工企业成本及收益较为明确,早稻价格超过1.30/斤,加工利润将无法保证,一旦早稻价格超过1.35 /斤,亏损经营的状况将不可避免,所以入市非常谨慎。

与 去年相比,今年早稻收购价格呈现高开稳走,符合此前预期。预计后期市场价格走势仍将以稳步小幅上涨为主,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虽然部分地方出现加价收购, 但是大多数收购主体今年入市心理较为谨慎,在对价格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不会大量入市采购;二是进口大米对市场的冲击已经形成,常态化的进口规模对价格 上涨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三是国家的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种植成本因素,给了价格以稳定的支撑,早稻的价格底部较为明显。

二、各品种市场表现继续分化

本月国内稻谷现货市场分品种表现继续分化。粳稻市场继续稳步走强,籼稻市场维持平稳。黑龙江普通圆粒粳稻平均收购价上涨0.05/斤,达到1.48 /斤水平,普通长粒粳稻平均收购价上涨0.07/斤,达到1.58/斤 左右。粳稻市场稳中趋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去年粳稻上市出现的卖粮难现象,使得国家启动了国储收购,粮源主要进入储备体系,市面上流通的原粮相对 较少;二是端午节消费引爆了粳糯稻市场行情,同时带动了粳稻消费,企业开始增加 对原粮的采购;三是国家继续提高粳稻的最低收购价,价格底部已经清楚的显现,部门企业开始恢复采购。根据目前东北粳稻的种植情况,预计总产量仍有望获得增 加,短期内粳稻市场价格仍将保持稳中趋强的态势,待新季粳稻上市后价格将以稳为主。

相交粳稻市场,籼稻价格则运行的依旧十分平稳。虽然新季早稻价格高开对整体籼稻市场有所提振,但是进口米对市场影响依旧较大,对价格上涨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籼稻终端消费不振,加工企业利润率不佳,也限制了价格上涨。目前,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继续维持在1.38/斤。随着早籼稻市场活跃度提高,整体籼稻 市场将跟随走活,后期市场价格或将受到提振而出现走高。

三、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虽然美国旱情引发了市场上对粮食危机有可能再次来临的恐慌,但是客观上全球主要口粮作物库存较为充裕,特别是大米库存消费比处于近年来的高位,显示了实际情况并没有十分严峻。

与此同时,国际上的主要大米出口国也继续保持着对市场的充足供应。其中印度虽然本年度季风降雨水平较低,但是由于其3000万吨的库存储备做保障,印度依 然没有放缓对外出口的步伐,保持了其稳定的市场份额。越南对外出口大米数量完成了全年计划的一半,近期越南大米出口商再度下调了部分大米的出口库价格,用以吸引买家采购进一步扩大其市场占有率。5%破碎率的越南大米较泰国同等规格的大米便宜160美元/吨,性价比十分高。泰国由于大幅提高大米保护收购价, 一方面抑制了对外出口量,一方面提高了其交易价格。由于报价过低,泰国政府曾取消了25万吨大米竞价交易会。截至到目前,泰国大米出口量为360万吨,同 比减少47%。由于泰国新季稻米产量将达到2590万吨,进一步加大了出货压力,有分析认为泰政府将通过降低销售价格释放大米储备。

各主要大米出产国的竞争,势必对国际米价的上涨起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利于缓解全球粮价上涨的压力。

四、内外价差再度扩大

6月份我国进口大米21万吨,同比增加了15万吨,但环比下降了22万吨,1-6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大米11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83万吨。

进口大米经历了井喷式的增加,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始稳定下来。一方面是进口低价米的终端接受度较差,另一方面是争相参与进口米贸易导致的利润下降,使得进口增速放缓。预计大米内外价差的存在仍将支持进口贸易,但是其影响将常态化。

五、早籼稻期货再创新高

本月郑商所早籼稻期货经历连续高位整理后于月底创出新高,籼稻指数最高到达2808/吨,最终收于2785/吨。虽然早稻期货价格创历史新高,但其后续能否获得支撑不断上攻仍然存在疑问。

首 先从基本面看,今年早稻增产幅度不大,质量较去年有所下降,但是需求增长不多,进口低价米还可以作为市场上的有效供应进行补充,整体供需较为平衡。其次从 宏观经济方面,欧元区危机仍存在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国内及全球经济形势尚未改善。从消息面看,美国、俄罗斯等国粮食产量有可能下降,农产品结构性通胀将 不可避免。预计早稻期货价格在政策的支撑下,仍将易涨难跌,但是向上空间较为有限。鉴于市场趋势性行情仍未显现,在套保空间不大的情况下,参与者不易入 场。

综 上所述,国内稻米市场继续分化。新季早籼稻再度增产,价格高开上市后走势平稳。泰国有可能降低大米出口价格并加大出口力度,国际大米市场竞争有望再度加 剧,价格仍有可能进一步走低。国内外大米价格差依然存在,但是进口量将逐渐趋于稳定。郑商所早籼稻期货价格再创新高,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后期行情将易涨难 跌。

大 豆

7月,北美旱情持续,美豆生长优良率创1988年以来同期最低,宏观面利好刺激,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基金大幅增持美豆类多单,美豆期价创历史新高,内盘大豆期价冲高遇阻,临储大豆拍卖成交火爆,均价大幅上升,油粕价格快速上升,进口大豆压榨收益大幅上扬。

一、天气继续主导市场 美豆期价创历史新高

7月,天气继续主导美国农产品期价走势,美国中西部55年来最为严重的旱情令农作物长势恶化,减产效应进一步扩散,CBOT市场农产品期价继续大幅上涨,美盘大豆期价创出历史新高。

7月大豆基本面继续利多,在今春南美大豆因旱大幅减产之后,本月北美产量下滑的前景逐渐清晰,加剧了全球大豆供需紧张的局面。一是USDA7月供需报告明 显利多,报告大幅调减美豆单产至40.5蒲式耳/英亩,将2012/2013年度美国大豆产量调降至8301万吨,较6月供需报告降低422万吨,同比略降16.5万吨,调降期初库存123.4万吨,同时调升2012/2013年度美豆出口81.6万吨,导致2012/2013年度美豆库存消费比处于近十 年来的第二低水平,仅略高于2003/2004年度的历史低位,显示美豆中长期供需趋于紧张。二是7月美国中西部地区出现降雨,但雨量小于预期且不均匀, 美国玉米和大豆生长优良率继续环比同比下滑,USDA公布的数据显示,729日当周美豆生长优良率为29%,处于1988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按照目 前的生长优良率,美豆实际单产将低于USDA公布的40.5蒲式耳/英亩,8月供需报告显示的2012/2013年度美豆库存消费比将创出新低。三是出口 需求依旧旺盛,本月公布的USDA周度出口报告数据基本均高于市场预期,说明需求仍未收到抑制,但在本月下旬期价创出历史新高后,需求开始出现疲软迹象,后期需要密切观察需求的变化。

7月宏观面总体向好。虽然全球经济数据不佳,但欧美政要和央行行长的积极表态令市场乐观,提振了市场风险情绪,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现反弹延续的走势。

7月资金面上继续看涨,基金继续大幅增持豆类多头头寸。截至724日的CFTC持仓报告数据显示,基金持有的美盘大豆净多头寸月环比大幅上升,豆粕净多头寸月环比基本持平,而豆油基金净空头寸出现月环比下降,说明基金依旧看好大豆和豆粕,而对豆油的偏空态度有所减轻。

后市看来,天气和需求将是8月行情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首先是天气,8月 是大豆生长的关键期,天气能否好转将决定美豆的单产下滑情况,由于前期干旱对大豆 作物造成的伤害已无可挽回,美豆单产和产量同比下滑已成定局,后期天气将决定单产是继续下滑还是低位企稳。其次是需求,在供给减少的情况下,需求如果不能 同步下滑,将导致价格的进一步上涨,直到高价格对需求产生抑制。

技术面上依旧看涨。美豆指数7月突破1600美分/蒲式耳后,继续上行并突破1641美分/蒲式 耳的历史高点,随后大幅回调,月涨幅达11.74%。周线、月线上看上升通道运行良好,期价在1640美分/蒲式耳附近遇到阻力,并形成了阶段性顶部,但 后期仍有上行空间。建议投资者高位谨慎乐观,期价高位不应追涨,但可逢大幅回调买入。

二、国内看涨预期强化 大豆拍卖成交火爆

7月,在外盘期价的大幅拉升下,进口大豆到港成本迅速上升,国家临储大豆比价优势明显。7月国家临储大豆拍卖成交火爆,基本全部成交且成交均价呈上升趋势。本月拍卖与上月相比,拍卖数量、成交数量和成交率、成交均价均上升。1-7月国家竞价销售临时存储大豆累计成交134.4万吨,随着价格的上涨,临储 大豆加速流向市场,市场供给增加,但由于国内市场看涨预期得到进一步强化,大豆拍卖仍将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目前看来,对本次大豆价格的大幅上涨,国家尚未采用非常规调控措施应对。本月下旬有媒体报道,发改委约谈大型油企,要求稳定食用油价格。这一举措表明,随着十八大召开时间的迫近,政府对大豆价格的行政调控可能升级,在限价之后,大规模定向销售已箭在弦上

三、豆粕价格创三年新高 养殖业困境加剧

7月,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继续大幅上涨,连豆粕指数月涨幅12.50%,连豆粕持仓量再次大幅增加,并刷新历史新高,做多资金扎堆豆粕合约,反映市场对后期行情极度看好。豆粕继续领涨豆类,油弱粕强格局持续,油粕比值下滑。月底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3860-4050/吨,月环比大幅上涨 300-360/吨。

7月,虽然肉禽价格持续不振,但养殖业较高的存栏量仍支撑豆粕需求。同时,进口大豆成本的增加,后期豆粕供给减少的预期都是推升豆粕价格的原因。一方面,农业部数据显示6月底存栏环比上升0.2%,同比增加3.6%,说明前期饲料成本的上升和肉禽产品的下跌,并未使得养殖户迅速降低存栏,养殖户仍对后期行 情心存幻想,压栏情况比较严重。另一方面,由于饲料价格中期上涨前景明确,7月涨势加速,加剧了养殖业的困境,月底部分养殖户开始理性降低存栏,后期养殖 业需求将环比下降。

四、油粕价格持续上涨 大豆压榨收益创新高

7月底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约4440-4500/吨,月环比上升50-100/吨,月底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格为4650-4700/吨,月环比上涨 300-350/吨。由于本月内盘油粕价格快速上涨,导致进口大豆压榨收益快速上涨至年内新高,并维持在300/吨的高位水平。但由于经销商对港口大 豆的挺价销售态度坚决,港口分销大豆价格上涨迅速,导致其压榨收益持续亏损。本月国内油粕涨幅持续小于美豆期价涨幅,近月船期大豆压榨收益本月处于持续亏损阶段,导致连盘油粕套保压力下降,国内油粕价格仍有较大的上行动力。

五、6月大豆进口量同比继续增加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20126月大豆进口量达到562.43万吨,同比上升30.73%,环比上升6.56%201216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增 加22.53%6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11.87万吨,同比上升108.85%201216月我国豆粕出口量同比增加62.52%。我国大豆进口和 豆粕出口出现购销两旺局面,油厂销售情况和压榨效益良好。

持续的干旱导致7月美盘农产品期价大幅飙升,8月是美豆的关键生长期,美豆单产将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资金可能反复炒作天气,期价上升至历史高位后需求可 能得到有效抑制,导致均衡价格的出现。中期看,全球大豆供需偏紧的局面将持续至南美大豆上市之前,因此未来3个月大豆期价仍将维持高位区间,预计美豆指数 将运行在1450-1750美分/蒲式耳的区间宽幅震荡。虽然压榨利润处于年内高位,但下游养殖企业严重亏损,终将传导至上游压榨企业。建议油企在期价大 幅冲高的过程中逢高适当参与油粕套保业务,锁定风险和利润,外盘点价宜把握节奏,毋追高,逢大幅回调买入较为理性,适当控制大豆库存。 

食 用 油

7月 份,资金持续热炒美国大豆产区天气,推动国际市场大豆创历史新高,带动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上涨。虽然下旬欧债问题再成为焦点,促使获利资金离场引发回 调,但整体呈重心上移态势。不过,由于国内油厂库存偏大,终端需求不旺,贸易商追涨热情不高,市场表现出外强内弱,期强现货,粕强油弱的特点。

一、欧债危机阴云不去  市场谨待欧美刺激政策

7月份,国内外宏观市多空并存,并成为影响国际油脂油料市场前涨后跌的重要因素。一是上旬中国央行连续第二个月下调存贷款利率;英国央行继续量化宽松,同时维持0.5%基准利率不变; 欧盟央行存贷款利率进入零时代;丹麦央行存款证利率由0.05%降至-0.2%,史上首现存款负利率。多国联手救市,促使上旬资金积极入市。二是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将德国主权评级前景由稳定下调为负面; 西班牙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升高; 希腊退出欧元区可能性上升。欧债阴云不散,促使下旬资金获利减仓。

8月份,QE3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不过市场对此并不乐观。机构认为近无论从美国国内经济数据,还是全球战略上考量,美联储目前无法推QE3,时间至少推迟 到9月份。此外,目前欧债危机形势仍不明朗,欧央行是否将行动将要看西班牙和意大利是否申请援助。如果欧洲央行近期的坚决最终被证明雷声大雨点小,则美元势必要再次被上涨,包括大豆在内的大宗商品则要上演悲情一幕。

二、美遇历史罕见干旱  CBOT大豆暴涨推油价

7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如笔者上期预期,虽然在中旬和下旬出现短期回调,但整体继续震荡走高。主要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报告 称,美国正经历1956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美国农业部 (USDA)不断下调美国大豆生长优良率。市场对下半年全球大豆供给担忧加剧,资金推动下,CBOT大豆期价连续突破1600美分/蒲式耳和1700美分 /蒲式耳两个关口,创下历史新高。虽在中旬和下旬因欧债问题再现和美豆产区出现降雨而回调,但仍在历史高位运行。同时,国内豆油市场购销有所转暖,但由于国内植物油库存较高,供应充足,中间环节贸易商采购多谨慎,追涨热情不高,豆油现货波动要小于连盘期货。

8月份,预计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将宽幅震荡,向上有可能突破7月份的高点,向下有可能考验6月份低点。操作上建议不追涨,但回调到6月低点附近时可逢低买 进。中期仍以多头思维为主。利多因素:一是USDA8月份供需报告有可能继续下调2012/2013年度大豆产量,加深市场对下半年大豆供给的担忧,使得资金积极做多。二是从6月初到7月中旬末的这波行情,国内豆油现货弱于期货,而国内豆油期价涨幅远远小于同期的CBOT盘大豆和连盘豆粕,国内豆油期现货 价格水份较小,即使未来跟随CBOT盘大豆回调,回调空间也有限。三是近月船期进口大豆到港成本持续在5000/吨偏上,我国进口大豆实际到港成本在7 月出现环比下降后,下半年整体将居高不下,这将支撑国内豆油价格。四是当前油粕关系比处于历史低位,猪粮价格比处于盈亏平衡点之下,豆粕四季度需求将受不利影响,市场普遍认为油粕强弱关系将面临转化。利空因素:一是上半年我国植物油进口量同比增长了21%,同时大豆进口量同比增长了23%,国内植物油供充 足,油厂的罐容压力将促使油厂积极销售豆油。二是目前仍处于国内植物油需求淡季,但在终端需求放大、油厂库存下降以前,中间环节贸易商的采购态度均会谨慎,抑制豆油的向上步伐。三是CBOT大豆持仓量保持在历史高位,而高持仓量将使得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资金暂时离场,带动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出现回调。四是发改委约谈占国内小包装油市场份额67%的两大油企,表明了国家不希望国内植物油价格上涨的态度。

三、菜籽收购接近尾声  成本推动菜油价格

7月份,国内菜油价格继续稳中有升,比价劣势下,除个别地区因消费传统能走动货以外,多数地区仍多是有价无市。一是新菜油的成本支撑。二是国内菜油与豆油、菜油与棕榈油的价差仍居历史高位水平,菜油处竞价劣势。三资金热炒CBOT大豆带动国内植物油价格向上,并传递到菜油。7月份,豆粕价格的大涨,带动 国内菜粕价格和需求,菜油压榨企业利润回暖,收购积极性增强,国内菜籽收购价稳中有升。目前80%的夏收菜籽已进入企业,今年夏收菜籽的收购高峰期已经结 束。

8月份, 预计国内菜油现货价格将弱势横盘,市场购销仍较清淡,企业多销售远期合约。一是在9月 底前,在菜籽托市政策和菜籽价格共同支撑下,国内菜油成本将居高不 下。二是在政策结束之前,国内菜油以政策市为主,而政策结束后,有可能受到进口菜油和进口菜籽的冲击。三是目前进口菜籽压榨利润已高于国产菜籽处于竞价优 势,后期菜籽进口量有可能增加。四是国内菜油与豆油、棕榈油相比处于价格劣势,与进口菜籽折油相比也处于劣势,因此,油厂不看好四季度菜油行情,提前销售 积极性高。此外,菜粕价格仍将历史高位运行。主要是国内豆粕与菜粕价格差在1400-1600/吨,远超过600-1000/吨这一合理水平,饲料企 业对菜粕需求将使得国内菜粕价格保持高位运行。

四、高库存压制需求  棕榈油止涨回落

 7月份,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将先扬后抑,港口24度棕榈油在短时突破8000/吨关口后于下旬大幅回落,见年内新低,但整体看7月价格重 心较6月上移。7月 份我国棕榈油进口数量环比下降,但是下游厂商囤货意愿仍将不足,港口棕榈油去库存化缓慢,库存数量仍居历史高位水平。一是上旬棕榈油价格上涨,并不是国际 市场棕榈油基本面好转,或是国内棕榈油需求拉动,完全是跟涨国际大豆和国内豆油行情。二是棕榈油主产国进入生产旺季,同时国际市场棕榈 油的出口情况比市场前期预期要差,国际市场棕榈油价格下跌,棕榈油进口成本降。三是港口棕榈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国内供给充足,同时作为低价掺捝油,调油 的主要用油,禁散令,及小包装油销量同比下降,均不利于棕榈油的需求,贸易采购和中间环节囤货积极性下降。

8月份,预计国内棕榈油现货价格多数时间仍将弱势震荡,有创年内新低的可能,贸易商采购仍将谨慎。操作上建议观望。利多因素:一是国际市场豆油和棕榈油的价差达到三年来的最高水平,国内豆油和棕榈油的价差也处于一年来的最高水平,有利于部分豆油需求转向棕榈油。二是7月 份国内棕榈油进口量大幅下降,国内棕榈油库存将环比下将。三是资金仍有炒作美豆产量和全球大豆基本面的可能,并带动棕榈油价格。利空因素:一是国际市场棕 榈油进入生产旺季而需求低于预期,基 本面恶化不利于国际棕榈油价格。二是随着进口成本下降,国内棕榈油港口分销价与进口成本之间的倒挂基本消失,成本的支撑作用下降。三是虽然国内棕榈油库存 仍可能环比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成为压制国内植物油价格的重要因素。四是国际市场豆类产品有回调可能,将传递到棕榈油价格。

五、上半年进口量同比大增  快于需求增速压制价格

海关数据显示: 6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54万吨(不含硬脂棕榈油), 1-6月累计进口327万吨,同比增加22.4%。其中,我国豆油进口数量11.4万吨,1-6月份进口豆油数量累计56.4万吨,同比增加 47.56%。我国棕榈油进口数量31.3万吨,1-6月份累计进口263.3万吨,同比增加5.91%。我国进口菜籽油9.7万吨,1-6月累计进口 49.1万吨,同比增加80.94%

此外,6月份我国进口油菜籽34.2万吨,1-6月累计进口154.2万吨,同比增加378.21%。再加上大豆1-6月份同比进口增量折油,估算我国上 半年植物进口量合计同比增加150多万吨,同比大幅增加。进口增速快于需求增速,是国内植物油库存居高不下,价格上行乏力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由于8月份宏观经济面不看好,顶级资金多看空市场,加之CBOT大豆持仓量处于历史高位,获利资金很可能离场规避系统风险,并引发行情深度回 落。因此,即使资金在89月仍会炒作美国大豆主产区旱情、苗情、产量预期,并推动行情在回落之后再次上涨,但8月份国内植物油市场将跟随国际市场弱势震 荡。表现为外盘弱于内盘,期盘弱于现货。


附件一: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成交价格情况表

20127                        单位:元/

品 种

等 级

7月平均价格

上月平均价格

7月比上月价±%

去年同期价格

7月比去年同期价±%

白小麦

2098.13

2099.17

-0.04%

2074.17

1.16%

早籼米

标一

3813.33

3842.86

-0.76%

3520.54

8.32%

晚籼米

标一

4134.00

4131.89

0.06%

3820.41

8.21%

 

标一

4120.00

4068.00

1.28%

3909.58

5.39%

 

2343.55

2317.29

1.14%

2176.60

7.68%

 

4236.50

4213.16

0.56%

3982.40

6.39%

花生仁

11492.86

11714.29

-1.89%

10348.87

11.06%

花生油

一级

20601.00

20140.77

2.29%

20412.46

0.93%

菜籽油

二级

10850.00

10632.14

2.05%

10312.07

5.22%

 

一级

9809.29

9726.67

0.85%

10321.33

-4.96%

注:1.本期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 137.24(基期:200812=100)较上期0.56%

2.本期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 135.23(基期:200812=100)较上期1.30%

 

附件二:

20126月我国各粮油品种分国别进口数量表

 单位:万吨

表格 1

品种

进口国

6月份进口量

与上年同期比

1-6月进口量

1-6月与上年同期比

小麦

总计

21.67

-22.55%

218.77

297.19%

加 拿 大

---

---

29.52

410.73%

   

---

---

10.34

-10.86%

澳大利亚

18.01

65.69%

36.65

8.72%

 

---

---

---

---

其他

3.66

---

---

---

大米

总计

21.26

283.75%

117.8

233.62%

   

1.11

-53.75%

7.33

-62.75%

  

16.03

432.56%

80.96

446.66%

大豆

总计

562.43

30.74%

2905.20

22.54%

 

69.83

110.71%

1434.46

-5.66%

  西

428.48

33.36%

1328.20

79.93%

阿根廷

58.45

-8.63%

125.94

73.35%

加拿大

0.10

-95.24%

8.75

-70.70%

豆油

总计

11.39

275.91%

56.40

47.57%

美国

---

---

0.00

-100.00%

巴西

10.03

232.12%

39.00

435.71%

阿根廷

1.35

19185.71%

17.28

43.88%

棕榈油

总计

39.26

-23.60%

263.35

5.91%

马来西亚

29.23

-12.17%

154.36

-0.47%

印尼

9.96

-44.97%

106.54

14.42%

油菜籽

 

34.19

458.66%

154.23

378.23%

加 拿 大

34.19

476.56%

154.02

381.76%

澳大利亚

---

---

---

---

  

---

---

0.21

-25.00%

 

附件三:

20126月我国各粮油品种分国别出口数量表

                                单位:万吨

表格 2

品种

出口国

6月份出口量

与上年同期比

1-6月出口量

1-6月与上年同期比

小麦

总计

---

---

---

---

菲 律 宾

---

---

---

---

   

---

---

---

---

   

---

---

---

---

  

---

---

---

---

   

---

---

---

---

大米

总计

2.35

-31.69%

19.80

-18.62%

   

1.36

-45.82%

9.80

-25.02%

   

0.40

11.11%

2.05

-18.33%

   

0.11

57.14%

3.91

139.88%

科特迪瓦

---

---

---

---

其它

0.48

-2.04%

3.77

-43.05%

玉米

总计

0.34

-64.21%

23.30

308.77%

韩 国

---

---

---

---

马来西亚

---

---

---

---

  

---

---

2.30

---

  

0.34

-64.21%

23.30

308.77%

  

---

---

---

---

其它

0.00

---

0.64

---

豆粕

 

11.87

108.61%

34.95

62.26%

 

7.72

88.29%

19.55

41.46%

 

0.67

3250.00%

1.55

474.07%

 

0.36

125.00%

3.46

288.76%

菲律宾

---

---

---

---

越南

2.08

110.10%

3.26

43.61%

马来西亚

---

---

0.00

---

 

1.04

147.62%

7.13

66.2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