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Tue Mar 22 10:27:28 CST 2016 浏览次数:163次 发布人:缪欣
在天气因素的影响下,越南大米出口报价快速上升,目前已攀升至2016年以来的高点位置。国内外价差有可能进一步缩小,大米进口量有望下滑。
国内外大米价差缩小,对国内大米市场较为有利。由于后期政策性稻谷及轮换稻谷均将进入市场,预计国内大米价格将出现阶段性下滑,进口动力减弱。国家相关机构预计,今年我国大米进口量可能较上年的335万吨减少,或回落至250万吨左右。
越南米价已攀升至年内高点
监测显示,3月中旬越南5%破碎率大米出口报价387美元/吨,比2016年初上涨12-13美元/吨,比3月初上涨近30美元/吨。随着越南出口价格上扬,若按照当前价格进行采购,后期进口大米到港成本也将增加,国内外大米价差缩小。按当前387美元/吨的出口报价,我国该品种大米进口成本在3045元/吨左右,国内早籼米价格按照3740元/吨计算,则国内外价差已不足700元/吨。
今年稻谷种植面积同比或持平
近期,华南籼稻产区已经开始早稻育秧,其他南部省份也陆续进行春耕备耕工作。根据目前公开的调查数据,四川、湖南稻谷种植面积基本与上年持平,其中湖南品种间有所调整。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由于目前大宗商品中稻谷的种植收益相对较高,且2016年国家将继续执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预计国内稻谷种植面积仍将与上年基本持平,但品种间可能出现调整。
东北粳稻市场价格总体稳定
上周,黑龙江佳木斯普通圆粒粳稻粮库收购价为3100元/吨,加工企业收购价3000-3050元/吨,哈尔滨长粒稻谷收购价为3350元/吨左右;吉林松原普通稻谷粮库收购价在3100元/吨左右,加工企业收购价3020-3060元/吨,优质稻收购价3120-3140元/吨;辽宁盘锦加工企业盐丰水稻收购价为3100元/吨,均与上周基本持平。
国家相关机构监测显示,截至3月10日,黑龙江省已收购粳稻占产量的比例为83%,较上年偏慢。按黑龙江粳稻产量2345万吨、商品率90%计算,剩商品余粮约165万吨。吉林省收购粳稻占产量比例为70%,按吉林省粳稻产量591万吨、商品率85%计算,剩商品余粮约150万吨。
东北部分大米加工企业反映,目前开工以加工前期订单和维持长期客户为主,新增订单数量有限。
苏皖地区粳稻价格基本企稳
目前,江苏南京普通新季粳稻出库价为3050元/吨,大米出厂价为4160元/吨;苏州普通粳稻出库价为3030元/吨,大米出厂价为4100元/吨,与上周持平。安徽合肥普通新季粳稻出库价为3010元/吨,下降20元/吨,大米出厂价为4050元/吨;巢湖粳稻出库价为3020元/吨,大米出厂价为4050元/吨,均持平。总体来看,后期苏皖地区粳稻供给压力小于东北地区。
国家相关机构监测显示,截至3月10日,江苏省已收购粳稻占产量的比例为46%,较上年快4个百分点。按照江苏省粳稻产量1750万吨、商品率60%计算,农户仍有可售余粮245万吨。
需求差别导致米企开工差异
监测显示,目前黑龙江佳木斯加工企业普通圆粒粳稻收购价3000~3050元/吨,湖南长沙加工企业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650~2750元/吨,两地粳籼价差为300~400元/吨,与上周基本持平。黑龙江佳木斯普通圆粒大米出厂价为4400元/吨左右,湖南长沙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为4030元/吨,两者价差为370元/吨左右,与上周持平。
国家相关机构监测显示,本周东北大米加工企业(年产能5万-10万吨)开机率为38%,较上周下降2个百分点。随着阶段性补货需求结束,开工率平稳略降。南方湘赣地区典型大米加工企业(年产能3万-6万吨)开工率41%,与上周持平。
陈稻供应增加 新稻收购减缓
进入3月份以来,南方产区地储轮换陈稻开始进入市场,由于部分地区新稻市场余粮有限,且轮换底价较低,加工企业采购部分转移到陈稻上,新粮购销有所放缓。
国家相关机构监测显示,截至3月15日,南方主产区新季中晚籼稻收购量占产量的比例为37%,占商品量的74%。按中晚籼稻产量10891万吨、商品率50%测算,后期农户可售余粮约1420万吨。其中,鄂皖地区收购量预计已经达到商品量的93%,湘赣地区的收购量达到商品量的69%。目前新稻价格基本保持在1.32-1.35元/斤,但陈稻轮换价格有的已经低至1.20元/斤。
销区米价总体平稳局部略降
监测显示,北京地区东北大米批发价4800元/吨左右;上海地区优质江苏粳米批发价4630元/吨,普通安徽粳米4400元/吨;杭州地区黑龙江产圆粒大米批发价4960元/吨左右,江苏产粳米4500元/吨左右,安徽产晚籼米4020元/吨;福州地区普通江苏粳米批发价4650元/吨,普通晚籼米4360元/吨左右;广州地区普通早籼米批发价3740元/吨,普通晚籼米4150元/吨,除江苏产粳米价格下降20元/吨以外,其他均与上周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