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稻谷信息 > 品种信息> 资讯详情

多数中晚稻提前停拍 利多后期稻米市场

时间:Thu Aug 29 15:29:42 CST 2019  浏览次数:379次  发布人:姜利涛 发布来源:中华粮网

8月末,新季早籼稻收购高峰期已过,收购进度整体仍慢于上年同期水平,价格整体企稳运行。中晚稻市场处于青黄不接时期,短期市场供给仍以国储拍卖为主,由于进入9月份后,多数中晚稻国储拍卖暂停,后期市场供应或由宽松转为偏紧态势,提振中晚稻市场行情。

 

多数国储中晚稻提前停拍

 

827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公告称,自92日起,暂停20132016年最低收购价粳稻、20172018年最低收购价南方(江苏、安徽、河南)粳稻以及20132018年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竞价销售。综合前期投放情况对比,后期进行的拍卖仅剩下20172018年产最低收购价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粳稻。去年国储陈中晚稻拍卖到108日新稻上市才暂停,今年多数国储中晚稻拍卖暂停时间提前了1个多月时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今年采取低价专场拍卖策略,将质量较差的20132014年产中晚稻以低于正常拍卖价400/吨的价格大幅降价销售,取得了良好的去库存效果,截止到8 23日,今年专场拍卖稻谷成交量高达437万吨;二普通稻降价拍卖, 截止到823日,今年国储稻谷拍卖总成交量高达1067万吨,同比增加292万吨,增幅37.68%,而且1067万吨的成交量已经远远超过去年全年的稻谷成交量,很好的完成了稻谷去库存的任务。三、今年中晚稻拍卖启动晚,结束早,总拍卖期为3个多月时间,较上年拍卖时间缩短了近一半的时间。四、后期拍卖仅为黑龙江和吉林地区20172018年产粳稻,前期由于粳稻拍卖粮源多,可选择余地较大,黑吉地区20172018年产粳稻成交量偏低,后期拍卖粮源大幅下降,且距离新中晚稻大量上市还有一个月左右时间,供给趋紧,或将提高这部分拍卖粮源的成交率,或许这也是国家调整后期拍卖策略的意图所在。

 

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下周国储稻谷拍卖从3次调整为1次,96日投放20172018年产粳稻40万吨,其中2017年产粳稻吉林5万吨、黑龙江20万吨;2018年产粳稻黑龙江15万吨。投放量较本周大幅减少238.5万吨,减幅85.64%。由于前期拍卖的稻谷粮源出库进度偏慢,截止到目前出库进度约一半,后续仍有500多万吨的稻谷粮源陆续出库投入到市场上去,短期拍卖投放量下降对市场影响较弱,后期随着出库进度加快,市场可调控余粮逐渐减少,供给趋紧或将进一步推高中晚稻市场价格。

 

厄尔尼诺天气持续 中晚稻长势略受影响

 

2019年是典型的厄尔尼诺年份,南旱北涝天气持续,当前全国中晚稻长势总体良好,局部偏差。黑龙江、四川等地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部分稻田出现积涝;湖北、安徽南部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中晚籼稻生产不利。据农业气象监测,截止到上周末,东北地区一季稻大部处于孕穗至抽穗期,部分进入乳熟期;江淮、江汉大部处于抽穗期,江南东部处于拔节至孕穗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抽穗至乳熟成熟期。苗情监测结果表明,全国一季稻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35%62%;与前一周相比,一类苗增加4个百分点,二类苗减少6个百分点。江南双季晚稻大部处于分蘖至拔节期,华南大部处于分蘖期。全国双季晚稻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18%78%;与前一周相比,一类苗比例减少4个百分点,二类苗增加2个百分点。

 

本周台风“巨鹿”带来较强降雨,将对稻谷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东北地区的粳稻产区,农业专家建议东北地区要加强稻田水费肥水管理,及时排湿降渍,促进稻谷生长发育。南方等地要采取以水调温、灌溉等措施,防范高温干旱对稻谷的不利影响。

 

大米消费回暖 稻米价格运行平稳

 

目前国内稻米价格运行平稳,大米走货略有好转。目前安徽已启动早籼稻托市收购,后期随着各级储备轮换收购近尾,预计部分产区还有启动托市的需求。截止到820日,主产区早籼稻累计收购346.3万吨,同比减少165.5万吨,减幅32.34%。受大中专院校陆续开学影响,中晚稻米市场走货好转,局部地区大米价格略有上涨。

据监测,截止到27日,全国早籼稻主产区收购价格约23002700/吨。其中安徽庐江2400/吨,湖南衡阳2340/吨,均较上周持平;江西萍乡2400/吨,较上周跌20/吨;广西南宁3700/吨,较上周涨20/吨。

 

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米企贸易商提前备货热情较高,短期大米走货转好,带动中晚稻价格稳中略涨。据监测,截止到27日,湖北荆州地区新季早熟中稻已经陆续上市,价格坚挺,2019年产普优中晚籼稻收购价约2460/;陈中晚稻出库价约2160/吨;较上周持平;广东清远地区陈晚稻出库价约1820/吨,较上周涨40/吨。黑龙江佳木斯圆粒粳稻收购价2600/吨,圆粒粳米出厂价3700均较上周持平。

大米净出口量进一步增加

 

据海关最新数据统计显示,7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5万吨,17月累计进口大米142万吨,同比减少45.6万吨,减幅24.3%7月份我国出口大米34.3万吨,17月累计出口大米181.5万吨,同比增加82万吨,增幅82.4%。前7个月大米进口量比出口量低39.5万吨,我国逐渐从大米净进口国转变为大米净出口国。

 

从去年开始,我国大米进口减出口增的趋势逐渐明显。这主要是由国内外价差逐渐收窄引起的。国内大米供需宽松,价格逐渐下行;国际米价走势相对坚挺,从东南亚进口的低价米优势逐渐减弱,导致大米进口节节下滑;出口方面,国家采取低价出口策略,逐步抢占非洲市场,以价换量促进大米出口。据中华粮网预估,在国内外大米价差收窄、人民币大幅贬值、宏观经济偏弱的情况下,进口米优势进一步弱化,出口米竞争力增强,后期大米进口量或将继续回落,出口大幅增加,预计2019年大米进口量约300万吨,出口量约270万吨。

 

综合来看,后期随着多数中晚稻停拍及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大米消费回暖,预计稻米购销将进一步好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