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机构报告> 资讯详情

建立激励补贴机制 破解地储粮轮换亏损难题

时间:Tue Apr 30 11:22:04 CST 2019  浏览次数:526次  发布人:姜利涛 发布来源:甘肃省庆阳市发改委

把政策性储备轮换融入到企业经营中,变储备轮换为商品购销,把储备这条大鱼养到市场的活水里,就会生生不息常储常新。亏损的弥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要靠企业做大做强,管理部门要从长远出发,培育产业发展。

 

随着市、县级地方储备粮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储备粮轮换已成为粮食储备企业的重要业务,也是影响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存在着新陈品质差异,加之对粮食市场价格波动把握不准,轮换储备粮时就会发生价差亏损,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储备安全。

 

目前,地方储备粮油因地区、管理模式不同和政策、轮换方式差异较大,主要有两种轮换方式:一是参照执行中央储备粮油轮换方式,轮换费用包干、成本不变、实物兑换,可称之为激励性补贴;二是地方财政全额承担地方储备粮油轮换价差亏损或收益,对轮入的储备粮重新核定入库成本,可称之为兜底式补贴。地方政府采用哪种方式对价差亏损进行弥补,在确保区域粮食安全的同时,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和粮食企业做大做强,考量着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艺术。

 

审慎选择价差亏损弥补方式,注意防范“兜底式”补贴带来的隐性风险和消极影响对地方储备粮轮换价差亏损实行全额弥补,也就是对轮换价差进行兜底补贴。有的地方把价差亏损补贴列入粮食风险基金(没有建立粮食风险基金的地区由财政预算拨入粮食专户列支),或在储备粮管理办法中予以承诺。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文件形式确定对形成的价差亏损提请政府予以研究解决。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财政收入一般的地区,受地方财力的限制比较明显,轮换价差亏损的弥补难以得到保证。对企业而言,一个“研究解决”被无穷尽地遐想放大,企业放松了那根绷紧的市场弦,只要盯紧政府的钱袋子就行,这样就在客观上起了误导的作用。另一种是政府明确对价差亏损实行据实全额补贴。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财政收入情况比较好的地区,政府有财力对轮换价差亏损进行全额弥补。因为亏损有兜底保障,企业便可以少看市场的脸色甚或离开市场也能完成任务,免去了“择机”的劳心之苦,也没有了对亏损的担忧,渐渐地开始有了保守思想、惰性思维,滋生了“是给政府轮换,亏损自然应由政府承担”的免责意识,丢失了企业逐利的根本,忘却了产业发展的目标。我们知道,轮换是有计划的安排,从年初计划下达,轮空期可以达到4个月,给足企业市场腾挪空间,足够企业运作,况且又有一定标准的轮换费用补贴,足以弥补计划因素的损失,企业只要稍作努力,就不会“吃亏”。

 

储备粮的轮换与动用不同。储备粮动用是在特殊时期或特殊情况下政府的行政调控行为,即调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而储备粮轮换则是企业主导的市场交易行为,即储备粮的轮出和轮入,都是随行就市,以利为先。动用采取政策兜底是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企业没有自主权,完全按政府指令行动,全额弥补是应该和必须的,而对轮换兜底就会剥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违背市场客观规律,是对轮换行为认知的错位。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太过保护最终会产生温室效应,储备企业也会慢慢丧失斗志。

 

建立激励性补贴机制,激发企业自我发展潜能,实现轮换价差亏损的自我弥补弥补价差亏损,一方面对确实因粮食品质因素和市场波动产生的价差亏损予以适当弥补,以确保储备安全;另一方面,要使企业    按照市场法则来进行运营,体现企业的本质,支持企业在实践中发展壮大。目前国有粮食企业大多属于中小类型,市场地位和抗风险能力都比较低弱,这就需要建立激励化的补贴机制,在确保储备安全的同时,给企业一定的拓展空间,激发企业潜能,实现自我发展。

 

中央储备粮轮换补贴费用标准包干方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性补贴方式。价差费用包干,即价差亏损包含在费用标准里面,实行费用包干。《中央储备粮油轮换管理办法》规定“中储粮总公司在按规定的补贴费用标准包干后,对中央储备粮油的轮换自负盈亏(不含进出口轮换)”。轮换发生的盈利,应主要用于改善粮食的保管及用作今后轮换的风险准备;轮换产生的亏损由企业自行承担消化。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既能保证轮换亏损时有一定标准的补贴弥补,确保储备企业正常运营和市场稳定,又能激发企业热情。这里,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没有变,交易的市场属性也没有变,企业会千方百计与市场拼搏,以保证轮换盈利或把亏损降至最低限度。

 

建立激励化补贴机制,一是要明确补贴标准,不打埋伏,不模棱两可,不搞秋后算账。按照储备粮轮换的各项损失损耗确定一定补贴标准包干使用,把账单明白地告诉企业,由企业根据市场行情进行具体运作,真正做到盈亏自负。二是要把扶志作为政策着力点,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机制,增加企业市场信心。企业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变替别人轮换为给自己经营,变压力为动力,主动寻找出路开拓创新。

 

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扶持壮大粮食产业经济,破解轮换价差亏损难题要加快构建有粮食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做优。企业壮大了,市场主体地位就会体现,抗风险能力就会增强,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就会显现。

 

企业要充分利用好储备政策,立足市场优势,把轮换纳入经营体制,成为正常经营的一部分,把轮换计划融入到企业营销计划,统筹安排。探索进行动态经营,把政策性储备轮换融入到企业经营中,变储备轮换为商品购销,把储备这条大鱼养到市场的活水里,就会生生不息常储常新。亏损的弥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要靠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市场调节激励自我发展,管理部门要从长远出发,培育产业发展,提升企业综合能力,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地方出台相关政策要立足长远,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前景和国家产业方向。我们知道,要搞好粮食储备安全,端牢自己的饭碗,就要掌握粮食市场话语权,就要搞活粮食市场,做大做强粮食企业,最终实现粮食产业强国目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