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产销情况 > 行业资讯> 资讯详情

武汉水稻超八成用的是本土优质种子

时间:Fri Mar 18 09:30:35 CST 2022  浏览次数:643次  发布人:姜利涛 发布来源:长江日报

备足春耕生产物资,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及时到村到店到户,对打好春耕生产第一仗至关重要。


       开春以来,全市抢抓时令,积极开展育种育苗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武汉市农技中心连续组织技术骨干,深入各区一线,针对春耕备耕生产,积极开展技术指导服务。3月11日,长江日报记者跟随武汉市农技中心专家们,一起探访黄陂区春耕备耕情况,在田间地头,他们现场为当地水稻种植户春季生产“会诊”。

 

 

       培育一粒好种子少则5到8年

       良种精选“万里挑一”

 

       春耕在即,农时紧迫。3月11日上午9时许,黄陂区利梓农机专业合作社里,一派忙碌的景象。

 

       “几千亩耕地备好了1.2万斤的稻种,下个月开始浸种。”合作社理事长缪斌一边抹着额头的汗珠,一边介绍说:“今年我打算种500亩嘉优中科13-1,200亩丰两优香一号,500亩泰优398,400亩黄花粘和700多亩隆两优华占。”


       种子是春耕的关键,不仅是缪斌,周边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开春后都陆续准备好了农资和稻种,期待播下春天“希望的种子”。2022年,黄陂区预计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98万亩以上,其中需确保完成粮食生产总面积69.25万亩、总产量32.2万吨。


       “黄陂区的地貌特征是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是产粮的好地方。”黄陂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和农机管理科负责人梅建幸介绍,近年来,黄陂区优质水稻筛选一直在“优中选优”。结合农户的种植习惯和当地气候、水利灌溉等条件,五年前,黄陂区当地的水稻品种有50多个,目前主要示范推广的有29个品种左右,“未来五年,黄陂区将进一步筛选优质水稻品种的数量,计划把示范推广品种控制在10个以内”。

 

       “示范推广品种更精、品质更优、产量更高、口感更好,更有助于打造优质区域水稻品牌,提升附加值。”梅建幸说。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种业专家李晏斌介绍,目前全市水稻本土种子占比在八成以上,主要有早稻种珈早620、两优152、两优287、两优576;中稻种华夏香丝、美扬占、龙两优月牙丝苗、红香优丝苗;晚稻种鄂香2号、泰优068、源稻19等,为保障武汉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选好一粒种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从育种周期看,要培育一粒好种子,少则5到8年,多则10到20年甚至更长时间,良种的精选需要“万里挑一”。

 

       李晏斌介绍,以“华夏香丝”品种为例,它产量高、抗病性好、熟期适宜,尤其是米质优,该品种是由省农科院、武汉华之夏种子有限公司从2011年开始联合选育,花费10年才突破优质稻品种“优质不高产、好看不好吃、香稻不抗倒、长粒整米少”的瓶颈。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加快“武汉种都”建设,连续出台政策,支持引导优质农作物种子企业在汉研发投资。目前,武汉取得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共有89家,一批优质农作物种子公司总部落户武汉。同时,为选好一粒种子,武汉已连续5年举办水稻新品种展示活动,共有245个新品种参加展示,通过种企同台竞技,倒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随着武汉优质新品水稻产量水平、米质状况、抗性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武汉湖泊众多的特殊地理优势,武汉大米的口感越来越好,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去年,在武汉首届‘江城优米’品鉴会上,按照气味、外观、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等综合评判打分,评选出华夏香丝、美扬占、19香等‘颜值’高、口感好的十大优米水稻品种,这些都将是武汉优质大米打响品牌的‘实力股’。”


       黄陂2万亩水稻试点绿色循环种养

 

       打通养殖—种植业“绿肥还田”全产业链

 

       在王家河街太阳寺村,不少农户正在翻整土地。“浅耕松土,能更好地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雨水渗透性”,市农技中心和黄陂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走到田间,和农户攀谈,了解农资准备情况,蹲身抓起一把土壤,仔细查看辨别土壤的味道、湿度和黏性。

       据了解,今年全市储备水稻种子3500万公斤,蔬菜、玉米、大豆种子各500万公斤,贮备化肥8万吨,农药1500吨,农膜2700吨,已备农资完全可满足春季农业生产种满种足的需要。同时,全市开展农资打假同步执法专项行动,为春耕安全护航。

 

       农资贮备充足了,如何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优质粮?据了解,今年黄陂区利梓农机专业合作社、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当地种植大户,都加入了黄陂区绿色种养循环项目试点。

 

       梅建幸介绍,该区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去年9月开始实施,涉及该区19个街乡,年前已完成2万亩面积。根据项目试点效果,今年黄陂区准备继续加大项目投资,建设3~5家禽畜粪污处理厂,按照“养殖场-粪肥服务主体-种植基地”模式,形成粪污处理利用全产业链,配设田间粪肥临时储存、运输、还田管网、撒肥机械等设施设备,完成粪肥还田服务机制。

 

       梅建幸解释说,以前有可能是污染源的禽畜粪便,其实是极好的有机肥来源,“禽畜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植物必需的营养物质,经安全降解腐熟处理后,是很好的有机肥料。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双循环,就能实现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据悉,首批处理后的近3万吨禽畜有机肥,将全部免费送给区内种植大户使用。

 

       “用了有机肥,化肥用量就会减少。”缪斌说,通过绿色循环种养,预计今年水稻种植可减少将近一半的施肥成本,品质同步提高。而按照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的标准生产出来的大米,不仅能节约生产成本,更不愁销,“以合作社的2000亩优质再生稻为例,与一般农田相比,绿色循环种养每亩能节本增效100多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