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重点推荐> 资讯详情

政策性小麦拍卖重启 或影响麦价运行空间

时间:Wed Oct 09 16:15:05 CST 2019  浏览次数:430次  发布人:姜利涛 发布来源: 粮油市场报

109日,最低收购价小麦及跨省移库小麦开始投放市场,其中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粮源为2014年至2018年产小麦,投放量为300万吨;2015年跨省移库小麦30万吨,三等小麦拍卖底价2290/吨。后期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底价将直接影响其成交情况及国内麦价运行空间。

国内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进入尾声,持粮主体加大库存小麦销售力度,流通市场小麦供给充裕,加之需求不给力,麦价稳中趋弱。

建议粮食贸易商控制采购节奏,市场经营主要采取“以销定购”策略,尽量将成本降低在流通环节。

70年粮产增长近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内粮食年产量增长近5倍,从1949年的2263.6亿斤增加到2018年的13157.8亿斤;年人均占有量从400多斤增加到900多斤。国内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

据统计,2018年国内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110公斤,比1956年下降36.6%,人均猪肉消费量22.7公斤,比1956年增长2.9倍;2018年国内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148.5公斤,比1954年下降33%;人均猪肉消费量23公斤,比1954年增长5.2倍。

麦市步入政策敏感期

109日,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及跨省移库小麦开始投放市场,其中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粮源为2014年至2018年产小麦,投放量为300万吨;2015年跨省移库小麦30万吨,三等小麦拍卖底价2290/吨。

由于国内小麦年度内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且政策性小麦库存数量高企,在需求端难有明显改观的情况下,供给端变化对麦价走势的影响加大。持粮主体库存小麦因仓储、资金等因素所导致的成本增加,难以通过市场价格有效消化,建议粮食贸易商控制采购节奏,市场经营采取“以销定购”策略,尽量将成本降低在流通环节。

托市收购量同比大增

截至920日,国内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量6818万吨,同比增加2067.2万吨;2012年至2018年同期国内主产区小麦最高收购量为2014年的7221万吨,最低收购量为2018年的4750.8万吨,平均收购量为6293万吨。

目前国内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基本结束,小麦收购进度明显放缓。据统计,71日至20日小麦新增收购量1609.5万吨,81日至20日新增941.3万吨,91日至20日新增538.1万吨。

部分区域麦价显颓势

近期,国内主产区麦价整体平稳,市场购销谨慎,部分区域已显颓势。9月下旬,国内小麦价格区间为20202630/吨,平均价2273/吨;上年同期在19002784/吨之间,平均价2390/吨。

截至927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12月合约期价报收于487美分/蒲式耳,较上年同期下跌26美分/蒲式耳,跌幅5.07%。海关数据显示,8月份国内进口小麦12万吨,同比减少11.8%1月至8月累计进口小麦210万吨,同比减少5.3%

面粉企业开工率回落

面粉市场消费虽处于传统旺季,但粉企开工率同比偏低,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粮源采购通过“压价控量”降低生产成本以缓解经营压力。随着国内居民网购比例不断提高,传统面粉销售渠道面临冲击。

近期国内面粉市场价格整体平稳运行,面粉企业开工率降低制约产出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下游面粉市场销售压力。因供给量下降,麸皮市场行情有所上涨,但下游养殖业不景气制约其上涨空间。截至9月下旬,特一级小麦粉与三等白小麦均价的价差为13751380/吨,同比扩大465475/吨。

短期麦价或区间震荡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9/2020年度全国小麦供求结余量为14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869万吨。据统计,截至9月下旬,国内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量超过2000万吨,同比大幅增加;考虑到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政策性小麦库存数量超过9000万吨,其中苏皖豫地区超过8000万吨。

2019年以来,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底价虽下调60120/吨,但累计成交量仅198.0876万吨,同比下降386.2728万吨,去库存效果并不明显。后期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底价将直接影响其成交情况及麦价运行空间。预计后期在国家临储麦拍卖政策未有明显调整的情况下,国内麦价将围绕政策价呈区间震荡态势,市场购销主体之间的博弈情况将影响麦价波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