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机构报告> 资讯详情

利空因素主导 国内稻米短期难改弱势格局

时间:Fri May 06 15:03:32 CST 2011  浏览次数:720次  发布人: 系统 发布来源:系统

4月份以来,国内稻米市场受气温回升、供给充足、需求不旺及国家政策调控等利空因素的影响,整体进入购销淡季。其中东北地区稻米购销活动较为清淡,稻米价格基本稳定,局部地区出现小幅下滑;南方地区由于气温升高且进入梅雨季节,稻米保存难度加大,供需矛盾突出,稻米价格较为低迷。随着时间的推移,近期内乃至整个5月份国内稻米市场将如何演绎?下面笔者结合近期国内稻米市场行情变化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作以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东北地区:春播育秧工作顺利完成,稻米市场稳中走弱

4月上旬至中旬左右,东北大部气温普遍偏高13℃,土壤解冻迅速,墒情适宜,对春耕春播十分有利,4月中下旬各省农民在政府指导下进行抢时播种,纷纷展开新季稻苗育秧工作,进度较快。据农情425日统计,黑龙江省水稻育苗已全部结束,比去年提前5-7天,水田泡田比去年提早4天。

稻米市场方面由于国家调控政策不断出台,积极防止通胀稳定物价,加之铁路运输紧张、车皮申请困难,稻米需求疲软、销区商家要货意愿低,东北稻米外运困 难,走货整体出现滞销,随着气温升高,手中库存居多且水分大、成本偏高的企业恐慌情绪开始滋长,降价出货的意愿增强,但当地稻米加工企业多数停产观望或少 数米厂根据需求仅消耗库存维持生产。据相关部门调查统计显示,当前粳稻米产区有85%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处于停产状态中,其中苏皖两省仅有20%的企业维持开机生产,且基本是半开半停的状态;而东北三省停产企业更是达90%以上,维持生产的仅以北大荒、益海等大集团为主,但其加工走货数量较小,基本是进行库存原粮抛售。诸多利空因素导致东北稻米市场淡季更淡、价格稳中滑落。

据了解,截至55日,佳木斯建三江地区圆粒水稻收购价2740-2820/吨,大米出厂价3960-4020/吨,较4月初下降40元。吉林省松原地区超级稻收购价2960-3060/吨,大米出厂价4400-4520/吨,稳定。辽宁省盘锦地区盐丰产稻谷收购价2920-3040/吨,大米出厂价4300-4360/吨,均较4月初下调40-80元。

南方市场:籼稻米市场疲软,东北粳米批发价格承压下滑

3 月初由于需求集中,南方籼稻米价格开始一路走高。而到3 月下旬,籼稻米市场疲软态势显现。3 月下旬开始,籼稻主产区大米出厂价都出现下调,稻谷收购价总体也略有下跌,幅度在0.02-0.03 /斤(40-60/吨),虽然销区籼米批发价下滑并不明显,但发往广东福建等地的籼米走货非常缓慢。



据中华粮网数据监测,截至55日,湖南长沙标一早籼米批发价3320/吨,较4月初下跌40/吨,浙江衢州标一早籼米批发价3320/吨,较4月初跌30/吨,广州早籼米口岸价3460/吨,较4月初下降60/吨,南方早籼米市场价格整体稳中偏弱。

目前,国内销区东北粳米需求比较低迷,部分地区价格有所下降。北京市粮油批发市场,东北粳米批发平均价格为2.21/斤,比3月末价格下降0.01/斤;浙江杭州粮油批发市场,东北粳米批发平均价格为2.30/斤,与3月末价格持平;上海粮油批发市场,东北粳米平均批发价格为2.28/斤,与3月末价格基本持平;福建福州粮食批发市场,东北粳米批发价平均价格为2.32/斤,比3月末价格下降0.04/斤;云南昆明粮食批发市场平均价格为2.35/斤,比3月末价格下降0.06/斤。

供给充足,需求不旺,促使稻米价格弱势走低

4月底5月 初南方籼稻米开始出库抛售,国储稻谷轮换工作也陆续展开,另外气温升高,为防止发生坏粮现象,各地粮食企业出库稻谷意愿增强,国内稻米市场供给相对充足, 而从需求方面来看,目前正值国内稻米市场季节性消费淡季,城市居民、贸易商和加工企业正在消耗库存,批量采购意愿不强,且企业利润缩减,市场整体看涨心理 明显下降,看跌心理增强,促使稻米价格弱势走低。

国家竞价销售临储稻谷交易持续低迷

4月份以来,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国家临时存储粳稻竞价销售交易会,共进行4次竞价销售活动,市场交易持续低迷不振,计划上市总量为397364吨,实际成交量仅为158吨,均价为2059/吨。其中,黑龙江水稻计划上市总量为173696吨,全部流拍。同时原本竞价拍卖成交量较高的南方临储稻谷也逐渐出现成交滑坡,421日共计投放稻谷1706396吨,在投放量较前期有所减少的同时,成交率也大幅下降,仅为7.44%,为春节后的最低点。

国家临储稻谷竞价销售成交量下滑以及粳稻持续流拍的事实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当前国内稻米市场供给充足,企业库存较多,同时也缘于部分地区运输不便,投放稻谷质量较差达不到企业采购标准。

国家政策调控不断加码,抑制通胀稳定物价

2010年以来国内物价上涨较快,国家不断出台调控监管政策来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抑制通胀。年后国家不断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常务会议上反复强调要用有效手段调控市场,,并称稳定物价是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3月份国内CPI值涨幅5.4%,再创近3年来的历史新纪录,为了应战通胀,国家不仅在货币政策上加大调控力度,目前为止今年国家已经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对农产品市场加大了监管强度,不仅延长了豆油小包装的“限价令”期限,且要求以“古船”、“五得利”面粉为代表的大型粮食企业暂延迟面粉上涨两个月,随后在420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粮食论坛”上,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司长卢景波表示,在实行小麦大豆和植物油定向销售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布置籼稻的定向销售预案,如发现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将随时启动预案。

同时近期有消息透露国家或将对南方东北米主销区(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对东北米批发价格进行适时限价干预政策,以调控市场稳定粮价。

进出口数量或影响稻米市场价格走弱

据我国海关总署统计,3月份我国进口大米5.19万吨,同比大幅增加1.92倍,进口均价686.68美元/吨,同比下降4.1%,环比下降12.6%

据我国海关总署统计,3月份我国出口大米3.15万吨,同比减少65.27%,主要出口地区为朝鲜、香港韩国等。3月份中国大米出口均价为852.2美元/吨,同比上涨24.28%

3月份大米进出口数量来看,进口大米数量大幅增加,进口均价同比环比均大幅下降,而出口数量大幅减少,出口均价大幅上涨,都证明了目前国内大米价格与国外相比不占据比价优势,价格达到历史高点,导致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这个结果必将直接影响支撑国内稻米市场价格走弱。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稻米市场进入季节性相对低迷时期,多数企业停产观望或消耗库存,气温升高集中抛售,供给压力逐渐增大,而需求不断减弱,供需矛盾日渐 显现,同时国家对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稳定物价决心毅然,笔者认为诸多利空因素主导,国内稻米市场价格弱势格局短期内将难以改变。

由于东北地区5月中旬将进入稻苗插秧移栽阶段农民无暇销售手中稻谷,且农资采购基本完毕,部分商家根据所需将在近期集中采购原粮,市场稻谷流通量将有所增加,但由于数量有限,供给压力依然存在,对价格影响微弱。

随着企业抛售和消耗库存,市场原粮逐渐减少,以及市场青黄不接时期的到来,进入6月中下旬看涨心理预期有所抬头,有粮企业将持粮待涨提高利润,届时稻米市场价格将以平稳趋升为主,而真正的高峰不同于往年将会出现在78月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