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Tue Aug 06 11:19:21 CST 2019 浏览次数:1318次 发布人:姜利涛 发布来源:中华粮网
当前国内主产区虽全面启动小麦托市收购,但整体收购进度并未明显加快,新麦市场购销“量价”整体平缓。
麦市购销“量价”平缓 强麦期价弱势运行
山东地区7月14日在枣庄市率先启动小麦托市收购,7月22日,在济宁、菏泽启动托市,7月31日,又在东营、泰安、临沂、德州、聊城、滨州启动托市。当前国内主产区虽小麦收购量同比加快,但整体收购进度较为平缓,主产区虽全面启动小麦托市收购,但麦价提振效应并不明显。截至7月25日,国内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数量4566.6万吨,同比增加1169.7万吨,其中江苏收购1012万吨,同比增加139.7万吨;安徽收购739万吨,同比增加370.7万吨;河南收购1230.3万吨,同比增加517万吨;山东收购640.7万吨,同比增加61.7万吨;湖北收购109.1万吨,同比减少0.7万吨;河北收购346.5万吨,同比增加49.1万吨。从近期国内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来看,其中7月6日-10日新增收购量370.6万吨,7月11日-7月15日新增收购量429.8万吨,7月16日-20日新增收购量364.8万吨,7月21日-25日新增收购量348万吨。据市场监测,截至8月初,江苏徐州丰县地区新麦收购价2220元/吨,安徽亳州涡阳地区新麦收购价2200-2220元/吨,河南安阳滑县地区质优新麦进厂价2320元/吨,河北邯郸永年地区新麦收购价2300元/吨,山东菏泽东明地区新麦收购价2290元/吨。受制于主产区优质小麦市场行情走势偏弱等因素拖累,国内强麦期货价格弱势运行。截至8月2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1909合约期价报收于2316元/吨,较7月26日的2332元/吨,下跌16元/吨,跌幅0.69%,期间最高价2348元/吨,最低价2305元/吨。
面粉消费需求“淡季更淡” 面企新麦采购压价控量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下,表明制造业产品订货量降幅有所收窄。近期国内持续高温天气,面粉市场消费“淡季更淡”特征较为明显。因天气炎热,面粉不易储存,下游经销商提货意愿不大,面粉市场购销较为清淡。随着面粉加工企业不断加大新麦使用力度,面企粮源加工成本下降,面粉市场行情呈现弱势运行态势。近期国内麸皮市场价格下调幅度较大,尤其是山东地区面企报价多集中在1140-1200元/吨。面企整体开工率处于低位制约加工需求量,面企新麦市场采购压价控量。国内新麦市场价格同比下降也使得面麦均价价差同比明显扩大。据统计,截至7月底,国内特一级小麦粉与三等白小麦均价价差为1150-1155元/吨,较上年同期的910-915元/吨,扩大235-245元/吨。
流通市场麦市供需宽松 新麦市场价格上行乏力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的公告显示,自2019年8月5日开始在“国家政策性粮食挂牌交易”专场销售2013年产进口小麦,存储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四川的进口小麦销售底价为2000元/吨;存储在宁夏、甘肃、青海的进口小麦销售底价分别为1850元/吨、1950元/吨、1850元/吨。国内主产区新麦产质量较上年明显好转,很大程度上压缩了麦市贸易空间,麦价走势整体承压于流通市场“供增需弱”所形成的宽松格局。市场主体对小麦后市价格空间不乐观预期影响其市场购销策略,用粮主体放缓新麦采购节奏以及持粮主体加大库存小麦销售力度使得麦价上行动力不足,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全面启动更多的对麦价底部形成支撑,新麦收购周期明显拉长。新麦市场收购价持续围绕托市收购价徘徊使得持粮主体库存小麦因成本增加导致难以顺价销售。后期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量一方面影响流通市场供需格局,另一方面也将对市场主体购销心理产生明显影响。预计国内新麦市场价格后期仍将延续阶段性区间震荡态势,大型面企新麦市场采购议价能力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