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机构报告> 资讯详情

2009年1月粮油分析报告

时间:Tue Mar 22 14:39:08 CST 2011  浏览次数:257次  发布人: 系统 发布来源:系统

20091月份,国家下达第四批临时存储粮收购计划,在政策的有效支持下,国内主要粮油品种价格或跌势趋缓,或弱中趋稳,或有所回涨。本月全国粮油批发价格指数中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48.38,比上月下跌0.75%;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本月为118.67,比上月下跌1.11%。另外,节后新华社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意见》一共提出了28点措施,其中包括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等。这是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粮油稳产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保驾护航。

主要粮油品种的市场状况如下:

 

  

 

1月份, 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旱情持续,七个主产区小麦受旱1.43亿亩,严重受旱5692万亩,各地全面抗旱保苗。本月国内小麦市场交易较为活跃,市场行情保持基本稳定。本月三等白小麦全国平均价格为1751.13/吨(火车板价,下同),比上月上涨1.03%;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三等白小麦平均价格为1780/吨,比上月的上涨0.85%

一、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旱情持续发展

2008年入冬以来,华北、黄淮等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7-9成,加之冷空气活动频繁,大风天气较多,干旱、冷冻、风抽交互作用,对冬小麦安全越冬和正常生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致使局部地区出现麦苗发黄、叶片枯萎,部分田块出现死苗现象,一些脱水过度麦苗春季的正常恢复生长也将受到影响。河南省在17日发布了干旱橙色预警之后,29日又发布了最高级别的干旱红色预警,目前河南冬小麦受旱面积4150万亩,已占到总面积的63.1%,其中严重受旱面积700多万亩,点片死苗50万亩,是1951年来的特大旱情。安徽省冬小麦受旱面积2417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1300多万亩,点片死苗90万亩,旱情形势十分严峻。陕西省冬小麦受旱面积780万亩,占总面积的70.9%,山东省冬小麦受旱面积已达2000万亩,占总面积的37.6%,河北省冬小麦受旱面积1200万亩,占总面积的33.4%。气象部门预计,未来2月份小麦主产区仍无有效降水,当前各地抗旱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从目前状况来看,干旱对冬小麦的生产的影响尚不明朗,但部分地区减产已成定局。由于当前抗旱工作的大力推进,如后期水肥补充及时,对冬小麦的产量仍会有帮助。我们仍需密切关注旱情的发展状况。

二、最低收购价小麦交易成交率较高

本月,为了保证国内节日供应,国家加大了最低收购价小麦的市场投放量。三次最低收购价小麦交易市场投放量均为150万吨左右,交易较为活跃,成交率分别为53.2%、60.8%和79.8%,从成交价格来看,本月较为稳定,三次交易成交均价分别是1711/吨、1720/吨和1717/吨。由于农民手中小麦存量有限,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仍是企业采购小麦的主渠道,加之预期后市有可能提价,购买积极性较高。后期最低收购价小麦市场投放量、底价以及相关政策的变化将主导小麦市场走势,大家还需密切关注。

三、今年储备轮换“先出后进”可能性大

据了解,今年中央储备小麦的轮换计划已经下达,各省级储备轮换计划也将陆续下达。由于今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新产小麦上市后的价格底部已经确定,为国内小麦后市行情的上涨奠定了基础。此外,基于200812月初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底价的提高,预计今年新麦上市前,国家仍将继续提高最低收购价小麦的交易底价,使国内小麦市场行情逐渐趋向200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预计今年小麦储备轮换活动中,多数收储企业可能会采取“先轮出后轮进”的策略,因此将拉动上半年国内小麦市场的需求,导致国内小麦市场行情保持坚挺。

四、国内小麦消费后期增长难度较大

首先,由于农民工返乡,造成商品小麦面粉加工消费减少。受金融危机影响,大约2000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约占农民工总量的15.3%。 农民工返乡导致商品小麦面粉加工消费降低。此外,由于经济不景气,食品加工企业对面粉的需求也呈现下降趋势,对后期面粉加工企业采购小麦的积极性造成一定 影响。其次,由于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低迷,玉米小麦比价关系导致小麦在饲料加工领域的消费也将有所下降。因此,预计后期国内小麦消费将处于较为疲软态势。

五、我国小麦进口量猛增出口量为零

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0812月份我国小麦进口3.15万吨, 全年累计进口小麦3.187万吨;12月份出口量为零,全年累计出口小麦12.595万吨。尽管我国政府从121日起,降低了小麦出口关税暂定税率,但由于国际小麦市场行情高位回落,我国小麦及其初加工产品出口优势极低,我国小麦出口短期内难改低迷态势。但由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相比国内的优势明显,进口小麦作为品种调剂成为一些面粉加工企业的选择,12月份小麦进口量明显增加,导致全年我国小麦进口除了7月份的373吨以外,全部集中在12月份。但由于进口绝对数量仍然很小,不足以对国内小麦市场行情造成影响。

综 上所述,旱情是当前影响小麦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大家仍需密切关注外,由于当前最低收购价小麦交易是小麦市场供应的主渠道,政策主导市场的作用仍十分明 显,在政策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以及目前市场供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预计后期国内小麦市场行情价格将在目前价位附近保持强势整理。

 

  

 

1月份,在国家临时储备收购政策的支撑下东北玉米价格略有反弹,进入中旬后春节临近,市场购销平淡,价格企稳;关内价格仍然处于弱势,但有趋稳势头。本月二等黄玉米全国平均价格为1392/吨,比上月下跌4.29%;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二等黄玉米平均价格为1293/吨,比上月下跌10.80%

一、国储收购拉动玉米价格反弹

1月上旬,东北第三批2000 吨国家临时储备收购计划启动,国内玉米价格跌势有所缓和。在东北产区,一方面国储收购任务带动大型国有购销企业入市收购;另一方面部分深加工企业为了保证 收购量也小幅调高了收购价格,东北价格开始反弹,但由于农民售粮踊跃和国储收购标准苛刻,此波反弹力度和时间有限;进入中旬后,随着春节气氛日益浓烈,市 场购销活动逐渐停止,玉米价格企稳。本月华北价格止跌趋稳,主要因为部分华北地区价格处于国内价格洼地,吸引了其他地区收购主体前来收购,减缓了需求不足 对市场造成的压力;而南方销区价格略有上涨与当地企业备货增加有关系,不过随着当地的到货数量的增加和春节的临近,玉米价格上涨幅度不大。

二、政策收购加快东北售粮进度

随着前后三批3000万吨国家临时储备玉米收购计划的陆续出台,东北收购市场气氛得以带动;考虑到玉米市场形势并不乐观,不少农民抓紧时机售粮,其中黑龙江、吉林等地农民的售粮进度已超过50%,高于往年售粮水平。截至120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等10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玉米3543.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815.5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120.8万吨,占收购总量的60%,比上年同期增加1558.9万吨。

三、东北国储收购细节值得关注

按照往年惯例,正月十五后,市场交易将逐步恢复,而国家临时储存玉米收购仍将是收购市场的主要力量,但收购标准、仓容情况等具体因素是影响市场行情的关键。 由于今年属于暖冬,不利于东北高水分玉米的储存,春节过后气温的升高,更是增加了玉米霉变的可能性,由于国储收购的标准比较严格,东北一些霉变率、杂质 率、水份较高的玉米只能流向收购价格较低的深加工企业,这抑制东北价格的上涨;此外仓容也是后期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由于收购量大,部分库点因库满停收,尽管第三批国储玉米收购库点的选择尽量避开了前期高负荷粮库,但毕竟3000万吨的玉米收购量是前所未有的,再加上稻谷、大豆等粮油品种的收购,难免会出现一些满仓的库点,限制局部地区玉米行情。

四、节后相关政策仍是市场关键

近期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调高2008年国内玉米产量至1.655亿吨,并且削减了2008年玉米工业需求,这再次给2009年国内玉米市场蒙上了阴影。一方面是更大量的玉米节余转至2009年国内玉米市场,市场供给明显过剩;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需求疲软在短期内难以改善。可以预见春节后,政策仍是玉米市场唯一可以依赖的因素。在前期3000万吨的国储收购、出口关税的取消、后期顺价销售的承诺等利好的共同作用下,国内玉米价格终于有止跌企稳的迹象。而近期市场传言国家将恢复玉米深加工产区13%的出口退税,如果属实,玉米深加工行业有望复苏,拉动国内玉米市场的需求,对于玉米价格来说又是一利好因素。

五、国内外期价走势相对平稳

USDA调高美国库存消费比,CBOT玉米价格在400美分/蒲式耳受阻。同样,本月国内玉米期货价格走势平稳,以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主力合约905为例,1月份价格在1555/吨上下小幅波动。由于国内市场政策因素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后期玉米走势,市场普遍看涨,但行情启动的时间和过程仍不确定。而国家临时储存收购的具体执行情况、CBOT玉米价格、大豆玉米比价、深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等都可能给期货价格带来上行动力。

进入2月份后,市场交易逐渐恢复。由于年后玉米需求进入淡季,而近期禽流感的频繁出现也将抑制玉米饲料需求,国内玉米市场仍是以政策为主导。预计2月份国内玉米价格以稳为主,部分地区价格略有涨跌。

 

 

 

1月份,受春节消费和临时储备收购政策的拉动,国内稻米市场价格普遍走强。第三批500万吨临时储备收购支撑稻谷价格,而国家再次提高了200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为后期国内稻米走势提供了参考。

1月份国内主要批发市场大米行情表

                               单位:元/

品种

 

早籼米(标一)

晚籼米(标一)

市场

本期价格

与上期同比

本期价格

与上期同比

全国平均价

2713

1.35%

2837

-0.11%

江西省粮油批发交易市场

2670

0.38%

2690

0.38%

安徽芜湖大米批发市场

2627

1.03%

2687

-0.49%

 

一、第三批稻谷临时存储收购任务下达

截至120日,黑龙江、安徽等6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粳稻1437.3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967.1万吨;湖南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中晚籼稻2291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635.2万吨。本月中旬,在南方大部分产区第二批收购计划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国家下达了第三批500万吨临时存储稻谷收购计划,其中包括江苏155万吨、安徽95万吨、江西90万吨、河南20万吨、湖北70万吨、湖南60万吨、四川10万吨,执行标准及价格与前两批相同,收购截止日期为20093月底。由于第三批临时存储稻谷节前收购时间比较短,而春节将至农民售粮积极性不高,所以第三批收购计划将更多地在春节后的南方稻谷市场发挥作用,预计春节过后,南方稻谷价格小幅走高。

二、200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出台

124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提高2009年生产的稻谷价格,其中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0元、92元和95元,均比2008年提高13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6.9%16.5%15.9% 考虑到去年以来粮食生产成本的上涨对稻谷生产造成的影响,提高了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保持稻 谷价格在合理水平运行。不过由于最低收购价与正在执行的国家临时存储稻谷收购价格水平相当,而且市场对此早有预期,因此2009年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出台短期内更多地是从心理层面影响市场。

三、节日消费刺激稻米价格走强

由于受金融危机和稻米市场信心不足的影响,今年稻米市场上的春节备货需求普遍出现较晚,量也较往年有所降低,但在1 上旬还是拉动了整个稻米市场走强。大米方面,元旦前后,节日效应显现,企业团购量增加,市场需求放大,价格也有所上涨,尤其是优质大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而稻谷方面,随着大米市场需求回暖,加工企业原粮库存不足的问题显现,节前加工企业备货和国家临时存储收购给稻谷价格上行提供了动力。进入中旬后,春节的 来临,市场各方备货结束,加工企业多数都放假停机,稻米市场趋于稳定。根据往年情况,加工企业大都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陆续开机生产,预计2月中旬前,国内稻米市场交易仍比较清淡。

四、2008年我国大米出口量减少

海关数据显示,200812月份我国大米出口量为3.75万吨,2008年全年出口量为94.67万吨,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2008年上半年国际大米价格大幅上涨,由于国内大米价格偏低,我国出口优势明显,但为了避免世界高粮价对国内的冲击,我国取消了大米的出口退税,并对出口的大米征收5%的出口关税,这一政策限制了国内大米的出口;2008年年底,我国取消了大米出口关税,但国际米价已大幅回落,我国大米出口已无优势,只在一些高端品种上有所出口量。这就造成了2008年国内大米出口量的萎缩。

自秋粮上市以来,国家先后启动了三批临时存储稻谷收购计划,包括850万吨东北粳稻和1400南方稻谷,并且明确表示将根据收购进度和市场情况及时下达后续批次的收购计划。通过连续三批的临时存储稻谷收购,改善了市场中的供求关系,也有利于提震市场人气,支撑稻谷价格,而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出台也为后期国内稻米行情走强提供了保障,2009年稻米市场的政策特征明显。进入2月份,由于市场进入需求的相对淡季,国储收购仍是市场主导;中旬后加工企业陆续开工有望小幅抬高收购价格。预计2月份国内稻米价格保持稳中上涨的态势。

 

  

 

1月份,国内大豆市场在政策支持,及大豆压榨利润丰厚、油厂开工率提高对大豆需求增加的双重得好下,国内大豆价格弱中趋稳。本月三等大豆全国平均价为3517.65/吨,与上月相比下跌0.95%;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三等大豆均价为3683/吨,与上月相比下跌1.77%

一、黑龙江大豆收购数量同比明显下降

黑龙江粮食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2009117日,黑龙江农民出售大豆292.5万吨(其中,黑龙江全省政策性大豆收购量为169万吨),占相应预计商品量的46.8%,同比减少170万吨。大豆收购量同比明显减少,一是因为虽然国家采取临时存储大豆的托市措施,收购价格也高于市场价格,但大豆最低收购价格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国内大豆收购价格,农户希望后期大豆价格能再次出现上涨,存在观望心理; 二是去年新大豆上市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一直低于国内大豆收购价格,贸易商和油厂收购国产大豆积极性降低,尤其是传统在11月至下一年度3月加工黑龙江大豆的环渤海地区油厂改而加工进口大豆,到黑龙江收购大豆的积极性很低,也是导致了黑龙江大豆收购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

二、临时存储大豆数量增加支持国产大豆价格向上

为保护农民利益,本月国家下达第四批(大豆第三批)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其中东北大豆产区收购临时存储大豆300万吨,收购截止到20094月。汇总数据显示,目前国家已下达中央储备和临时存储大豆600万吨,占东北地区900万吨大豆产量(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67%。由于国储大豆收购计划大量增加,且收购数量占东北地区大豆总产量的绝大部分,能主导区域内的市场,预计后期东北地区大豆收购价格将会稳中趋强,并在3550-3700/吨价格区间内稳定。

三、豆粕价格大幅下跌油厂加工利润回落

本月国内豆粕价格先扬后抑。国内豆粕价格在经历上旬、中旬的大幅上涨后,在下旬开始全线下跌,跌幅度由南向北减小。这一是到下旬国内饲料养殖企业的豆粕采购备货基本结束,豆粕需求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二是因加工利丰厚,国内油厂开工率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豆粕供应量增加;  是为规避春节后豆粕价格继续下跌的风险,贸易商开始降价抛售豆粕以求加快出货速度,尤其是华南地区贸易商出现恐慌性抛售,也是导致豆粕价格下跌的重要原 因。受豆油和豆粕价格回落的影响,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加工利润出现降低。不过由于本月中旬国内大豆压榨利润涨至历史最高点,大豆压榨利润虽有明显回落,但收 益绝对值仍处在较高水平,因此,油厂的工开率并未降低。

四、美国农业部最新大豆供需报告利空

112日美国农业部发布1月份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由于本月报告大豆供需数据与市场先前预期的差异较大,导致当天美盘大豆期价全线跌停,持续一个多月的上涨行情暂时结束。美国农业部在1月份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中预计,2008/09年度美国大豆产量为29.59亿蒲式耳,高于上月预计的29.21亿蒲式耳,也高于此前分析机构平均预测的29.1亿蒲式耳;预计2008/09年度美国大豆结转库存为2.25亿蒲式耳,高于上月报告预计的2.05亿蒲式耳水平,远高于此前市场预测的1.86亿蒲式耳;截至到121日,美国大豆季度库存为22.76亿蒲式耳,远高于市场先前预测的21.81亿蒲式耳。不过,从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全球大豆供需数据来看,2008/09年度全球大豆供应仍然呈现偏紧的局面,市场存在热炒南美天气可能。

五、2008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再创历史最高纪录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12月份我国进口大豆329.8万吨,略低于11月份331.6万吨的进口量,同比增长12.7%2008年我国总计进口大豆3743.6万吨,较20073082.1万吨的进口量增加661.5万吨,增幅为21.5%,再次创下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

综上所述,2月份,虽国际大豆市场仍存在炒作南美天气可能,国际大豆期价仍以震荡为主,但其中长期弱势不改; 国产大豆在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持下,价格也稳中趋强。关注美元走势、原油价格。

 

 

1月份,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振荡,国际期货市场热炒南美天气,国内植物油市场先扬后抑。本月二级菜油全国平均价为8193.52/吨,与上月相比上涨0.62%;二级豆油全国平均价为7638.18/吨,与上月相比上涨3.19%

一、本月国内豆油价格先扬后抑  

本月,国内豆油价格在经历上旬的上涨后,在中旬、下旬全线回落,回落幅度由南向北减小,经过此番调整,尤其前期豆油价格较高的华南地区价格大幅下跌,目前沿 海地区豆油价格基本一致,预计未来一段时期这一格局不会改变。目前来看,后期国内豆油价格易跌难涨,一是国内进口大豆到货量增加,进口大豆压榨利润处于历 史最好水平,油厂开工率提高,豆油供应量明显增加; 二是节前豆油采购备货结束,国内豆油需求减少,为规避豆油价格继续下跌的风险,油厂和贸易商降价出货意愿明显增强,使得豆油市场暂时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三是国际市场原油和植物油期价大幅下跌带来的利空影响。

二、本月国内菜油市场呈“供需两淡”格局

本 月,国内菜油市场“供需两淡”格局突出,缺乏实际成交量支撑,国内菜油价格在外围商品价格大幅振荡时表现相对稳定,并未象豆油价格那样大起大落。市场对国 内菜油节后价格走势有相对乐观的预期,一是由于政府“油料生产振兴计划”的贯彻实施,有望支撑中期国产菜籽价格水平,在菜粕价格低迷,成本一定的情况下, 油厂对菜油挺价意愿较强; 二是近一个月左右国内菜籽压榨企业多停产限产,开工率低,各地菜油货源供应趋紧。在此情形之下,国内菜油市场有望维持强势箱体整理格局。

三、因成本相对低廉进口菜籽到港量同比大增

海关数据显示,12月份我国进口菜籽数量继续上升,达26.4万吨,高于11月份22.2万吨的进口量,同比大幅增长25.7倍;2008年我国总计进口菜籽130.3万吨,较200783.3万吨的进口量大幅增加47万吨,增幅达到56.4%。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外市场之间价差巨大,进口菜籽的到港成本远低于国内目前4400/吨的临时收储定价,加之进口菜籽出油率高,使得进口油菜籽已经成为江浙地区菜籽加工企业的首选。 20092月、3月的船货成本约合3520/吨左右,还是远低于国内政策对国产菜籽托市价,预计菜籽进口量仍将同比增加。

四、本月国内棕油价格一度领涨国内油脂市场

本月上旬,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期货市场迎来开门红,其中,棕油期价因马盘热炒天气因素可能导致棕油产量下降,出现大幅回涨,7日涨幅更是创下近三个月的纪录。国内棕油价格早在去年12 就持续出现内外倒挂的现象,即棕油进口成本高于国内港口分销价,国内棕油贸易商就有提价意愿,在上旬和中旬初马盘棕油大涨的背景下,国内棕油贸易商趁机跟 盘大幅提高港口分销价格。由于棕油作为低价油价格上涨,尤其主要用于渗兑用的低度棕油价格上涨,促使相关油品价格走稳或走强,棕油成为当时国内油脂市场的 领涨品种。本月中旬后,由于马盘棕油期价冲高回落、国内棕油价格短期内涨速过快、及节前备货结束需求减弱,国内棕油价格也表现为冲高回落。节后国内虽处于 植物油需求谈季,但由于目前棕油社会库存依然处于近年的最低水平,港口分销商挺价意愿强烈,如外盘一有风吹草动,港口分销商仍有跟盘提价可能。

五、2008年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下降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12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75万吨,较11月份85万吨的进口量减少10万吨。2008年我国总计进口食用植物油816万吨,较2007838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量降低22万吨,降幅为2.6%。分品种来看,豆油和菜籽油进口量下降,棕榈油进口量有所增加。

200812月份我国进口豆油13.4万吨,较11月份进口量大幅下降27万吨,环比下降66.7%,同比下降48.8%2008年我国总计进口豆油259万吨,较2007282万吨进口量下降23万吨,降幅为8.4%

200812月份我国进口菜籽油3.6万吨,略高于11月份3.2万吨的进口量,与2007年同期进口量基本持平;2008年我国总计进口菜籽油27万吨,较200737万吨的进口量下降10万吨,降幅为28.4%

200812月份我国进口棕榈液油52万吨,远高于11月份35万吨的进口量,较2007年同期进口量大幅增长72.8%2008年我国总计进口棕榈液油465万吨,较2007439万吨的进口量增加26万吨,增幅为5.9%12月份我国进口棕榈油及硬脂57.7万吨左右,较11月份进口量增加17万吨,同比大幅增长54.4%2008年我国总计进口棕榈油及硬脂528万吨,较2007509万吨的进口量增加19万吨,增幅为3.7%

综合所述,国内正处于植物油需求淡季,加之国际原油价格再度回落,美元因奥巴马的经济振兴计划而出现短期上涨,国际油脂油料价格振荡回落可能性加大,在国内外众多利空因素的作用下,预计2月份国内植物油市场振荡运行,整体以弱为主,各个油品表现也将有所差异,其中菜油相对较稳,豆油相对较弱。

 

附件一: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成交价格情况表

20091                                    单位:元/

品 种

等 级

本月平均价格

上月平均价格

去年同期价格

本月比上月价±%

本月比去年同期价±%

 

白小麦

 

 

1751.13

1733.33

1643.08

1.03%

6.58%

 

早籼米

 

 

标一

2713.08

2677.09

2638.98

1.34%

2.81%

 

晚籼米

 

 

标一

2837.42

2840.68

2831.00

-0.11%

0.23%

 

 

 

 

标一

3006.67

2970.00

3008.78

1.23%

-0.07%

 

 

 

 

1392.24

1454.74

1616.65

-4.30%

-13.88%

 

 

 

 

3517.65

3551.33

4526.77

-0.95%

-22.29%

 

花生仁

 

 

5770.71

6592.31

7902.95

-12.46%

-26.98%

 

花生油

 

 

16550.00

17978.57

19791.08

-7.95%

-16.38%

 

菜籽油

 

 

8193.52

8143.15

11442.38

0.62%

-28.39%

 

 

 

 

7638.18

7402.00

10854.45

3.19%

-29.63%

注:1.本期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148.38(基期:19946=100  较上期-0.75%

2.本期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118.67(基期:19946=100   较上期-1.11%

附件二:

200812月我国各粮油品种分国别进口数量表 

                                                  单位:万吨

品种

进口国

12月份进口量

与上年同期比

1-12月进口量

1-12月与上年同期比

小麦

总计

3.15

---

3.19

---

加 拿 大

---

---

---

---

   

---

---

0.04

---

澳大利亚

3.15

---

3.15

---

 

---

---

---

---

大米

总计

5.07

-26.73%

29.56

-37.18%

   

4.69

-26.14%

28.64

-34.72%

  

0.07

-65%

0.13

-95.02%

大豆

总计

329.77

12.69%

3743.59

+21.46

 

296.35

125.44

1543.08

+33.36

  西

6.53

-80.52

1165.33

+10.12

阿根廷

26.78

-77.04

984.90

+18.97

加拿大

0.11

---

1.55

-18.09

豆油

总计

13.45

-48.82

258.57

-8.40

美国

0.10

---

17.54

+7.64

巴西

0.99

-81.49

68.86

+70.68

阿根廷

12.36

-40.95

172.11

-23.43

棕榈油

总计

57.69

54.33

528.23

3.67

马来西亚

34.51

27.91

355.83

-1.42

印尼

23.13

126.54

168.34

+20.13

油菜籽

 

26.40

3284.62

130.25

+56.34

加 拿 大

26.28

5872.73

128.21

+55.16

   

---

---

0.00

---

  

0.12

-64.71

2.04

+199.71

附件三:

200812月我国各粮油品种分国别出口数量表

                                         单位:万吨

品种

出口国

12月份出口量

与上年同期比

1-12出口量

1-12月与上年同期比

小麦

总计

---

---

12.60

-93.93%

菲 律 宾

---

---

2.57

-93.85%

   

---

---

---

---

   

---

---

0.53

-66.39%

  

---

---

7.53

-81.07%

   

---

---

---

---

大米

总计

3.75

-76.01

94.67

-27.43%

   

---

---

16.17

+1.74%

   

---

---

2.01

-75.22%

   

---

---

3.29

-55.75%

科特迪瓦

1.00

-88.85%

20.21

-33.84%

其它

2.75

-54.39

52.94

-13.29%

玉米

总计

3.80

-13.44%

25.23

-94.86%

韩 国

---

---

----

---

马来西亚

---

---

----

---

  

---

---

0.23

-99.68%

  

---

---

9.76

+81.13%

  

---

---

----

---

其它

3.80

---

15.24

+417.73%

豆粕

 

3.24

-11.48%

53.49

-37.08

 

1.94

-15.62

29.75

-48.02

 

0.76

261.90

6.99

-59.48

 

---

---

0.20

-80.24

菲律宾

---

---

0.02

-50.00%

 

0.54

31.71

10.85

+90.05%

 

附件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