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Fri Mar 25 14:50:16 CST 2011 浏览次数:233次 发布人: 系统 发布来源:系统
2009年2月份,经过全力抗旱和天公作美,受各界关注的小麦主产区旱情基本解除,同时,在政策的支持下,国内主要粮食品种价格继续全线回暖。本月全国粮油批发价格指数中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50.31,比上月上涨1.31%;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本月为118.84,比上月上涨0.14%。另外,农业部编制完成并于2月中旬印发了规划期为2008-2015年的,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在内的16个分品种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这是我国以规划引领优势农产品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上采取的又一重要举措。
主要粮油品种的市场状况如下:
小 麦
2月份,经过一个多月的全力抗旱,以及下旬中大范围的自然降水,北方冬麦区严重旱情总体得到缓解,安徽、江苏、河南三省旱情相继基本解除。本月国内小麦市场交易十分活跃,市场行情保持稳步上涨。本月三等白小麦主产区平均出库价格为1789元/吨,比上月上涨2.12%;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三等白小麦平均价格为1825元/吨(车板价),比上月的上涨2.53%。
一、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旱情逐步缓解
本月初,我国北方旱情急剧发展,到2月7日达到极值,全国上下积极动员,展开了全面抗旱保苗工作。自2月8日开始,各地开始出现阴雨天气,配合大范围人工增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地旱情。中下旬,主产区又出现了两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使大部地区旱情明显缓解。据农业部统计,截至3月1日,8省冬小麦受旱3254万亩、重旱692万亩,分别较高峰时减少12946、6172万亩,旱区小麦受旱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已下降到低于四级响应指标的4.8%,小麦苗情陆续开始好转。值得关注的是,连续降水的同时也出现了明显降温,如果低于零度的温度持续过久,可能会导致小麦冻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气温已多次低于零度,但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只有夜间,尚不足以形成“倒春寒”,但后期仍须密切关注,尤其是小麦拔节之后,如果出现倒春寒,形势将会难以弥补。
二、最低收购价小麦交易底价再提高
本月11日,国家再度提高了最低收购价小麦的交易底价,自2008年最低收购价小麦开始交易以来,交易底价已经发生第三次改变。第一次是在2008年最低收购价小麦开始交易时,国家将原来的加价60 -70元/吨的加价幅度调为80-90元/吨;第二次是2008年12月2日,在原有底价基础上调高了40元/吨;本月是第三次提价,提价幅度为40元/吨。当周的最低收购价小麦交易成交平均价格涨幅为38元/吨,与调价幅度基本相当。第三次上调以后的底价与2009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价格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其中白小麦40元/吨、混合小麦60元/吨,因此,后期仍有第四次提价的可能性,大家仍需密切关注。
三、最低收购价小麦交易成交率提高
本月,小麦市场交易活跃,国家继续加大了最低收购价小麦的市场投放量,每周投放量增加到170万吨左右。四次最低收购价小麦交易成交量分别为90万吨、113万吨、138万吨和155.6万吨,成交率分别为60%、75%和86%和91%,在成交量增加的同时,成交价格也稳步上涨,三次交易成交均价分别是1728元/吨、1766元/吨和1778元/吨和1775元/吨。究其原因:首先,国家再度调高了最低收购价小麦交易的交易底价,自然抬高了成交价格;其次,由于旱灾导致成本增加以及预期减产,贸易商和农民的惜售心理明显增强,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仍是企业采购小麦的主渠道;第三,市场传言3月份国家可能再次提高底价,本月企业购买积极性较高;第四,由于预期后市价格上涨,储备库多数采取先轮入后轮出的策略,本月储备库轮入正积极进行,对市场续期形成有力拉动;第五,由于学校陆续开学、农民工开始进城,国内面粉需求逐步转旺,加工企业采购小麦的积极性增强。
四、国内小麦地区供需差异开始体现
本月,在最低收购价小麦交易中,河北、山东两省交易再度崭露头角,成交率和成交价格都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河北、山东两省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量在6省中相对较小,2008年 也不例外。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导致两省加工、贸易企业对竞价交易的依存度相对较低。但是,由于今年北方旱灾的影响,使贸易商和农民惜售心理明显增强,加 工企业只有转向依靠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采购小麦。然而,收购量小决定了交易投放量相应也较小,尽管在下旬增加了一定投放量,但相对投放数量仍较低,短 时期局部供求紧张的矛盾显现,地区差价也开始明显。随着地区差价的扩大,后期河北、山东两省采购极有可能向周边省份转移,从而拉动周边地区的小麦价格。预 计这种局面将会持续至5月份。
五、我国小麦有一定进口出口量为零
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08年1月份我国小麦进口2430吨,全部来自澳大利亚,比12月份大幅度下降;1月份我国小麦出口量继续为零,出口面粉1.18万吨,其中89% 供应港澳地区,余额以朝鲜为主。由于国际小麦市场行情继续在低价位徘徊,我国小麦及其初加工产品出口优势极低,预计我国小麦出口短期内将继续低迷态势。但 由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相比国内有一定的优势,进口小麦作为品种调剂成为一些面粉加工企业的选择,但由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已大幅回落,预计2009/10年度全球小麦播种面积将会下降,小麦产量减产可能性加大,预期后期价格继续下降的空间已不大,这势必影响今后我国小麦的进口数量。
综 上所述,小麦长势是当前影响小麦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大家仍需密切关注外,由于当前最低收购价小麦交易是小麦市场供应的主渠道,政策主导市场的作用仍十分 明显,在政策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以及目前市场供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预计后期国内小麦市场行情价格将保持稳中上扬的态势,接新前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 易成交均价将涨至1810-1830元/吨附近。
玉 米
2月份,国内玉米市场逐渐回暖。月初,市场仍沉浸在春节气氛中,购销相对平淡,价格稳定;随后东北玉米第四批临时存储收购计划出台,国内玉米市场在东北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呈回暖趋势。本月二等黄玉米全国平均价格为1404元/吨,比上月上涨0.25%;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二等黄玉米平均价格为1325元/吨,比上月上涨3.12%。
一、第四批国储玉米收购政策出台
春节过后,东北地区玉米购销逐渐恢复,价格保持稳定,随着国家临时存储收购的进行,农户手中余粮逐渐减少,售粮进度明显快于常年;但由于东北地区近几年的连续丰收,部分地区市场压力仍然存在,第四批国储收购的消息也在市场上不胫而走。2月中旬,市场早有传言的第四批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计划出台,收购数量是1000万吨,收购价格、收购资金等事宜安排与前期相同,收购截止日期为2009年4月底。自此,在2008年新粮上市后,国家已经在东北产区下达了四批总量为4000万吨的收购计划,占东北产量的60%以上,占国内产量的25%左右,国内玉米市场又向“政策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政策带动东北价格领涨国内市场
本月,东北玉米价格明显上涨。一方面在收购政策的影响下,东北产区玉米粮源正由宽松逐渐转向紧张。在已经下达的收购计划中,4000万吨的收购量占据着东北玉米商品量绝大部分,其中吉林省的收购量达到1730万吨,占全省产量的80% 左右,后期东北市场行情受政策影响涨势明显,吉林地区也有可能因政策力度较大,玉米价格涨势强烈。另一方面东北深加工企业也开始小幅提价收购。由于前期玉 米深加工产品利润一直缩水,企业为了降低费用、减少损失,大都降低库存水平,随购随用的经营策略;随着近期加工利润有所恢复,而粮源在国储收购影响下趋于 紧张,深加工企业为了保证原粮的收购量,大都采取提价收购,拉动了东北市场行情。
三、收购主体增多华北价格小幅回升
春节过后,华北产区因其价格洼地吸引了多渠道的收购主体竞争收购,国储收储企业、东北大型购销企业以及一些外资企业都保持了较高的热情,在其带动下,华北当 地加工企业也提高收购价抢收玉米,由于担心市场看涨心态的出现会造成市场粮源阶段性紧张,多数企业提高了库存水平。此外农民惜售心理已开始出现,小麦旱情 更是增加了农民对粮食价格的看涨预期,农民售粮已经比较谨慎。目前部分关内产区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受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的影响,关内市场心态正在逐步转 变,各种收购主体已变的活跃起来,后期价格仍有上涨空间,但由于市场整体供给充足和饲料、深加工需求有限,要防止价格出现阶段性的下调。
四、粮源紧张港口价格暂现北涨南稳
本月,国内玉米港口价格呈现北涨南稳的局面。一方面,随着国家临时存储收购的进行,东北产区玉米价格走强,使得港口低价粮源供应下降,出现惜售现象,北方港 口玉米平仓价格持续小幅上涨;另一方面,由于南方养殖业饲料采购需求未见明显增加,南方港口库存仍显得比较充足,港口价格保持稳定。目前北方港口平仓价在1550元/吨左右,而受东北产区价格影响,贸易商的心理价位在1600元/吨以上,后期北方港口价格仍有上涨空间;南方港口在前期低价库存消耗完后,港口价格也会受到货价格的增加而上涨。
五、利好支撑内外期价走势略有不同
本月,国内外期货价格走势有所不同。在国内市场上,由于一直传闻国家将继续增加临时存储收购,受此支撑,大连玉米价格缓慢上行,主力和约909曾一度突破1700元/吨;在国际市场上,CBOT玉米继续保持震荡走弱的态势,不过美国玉米出口销售连续五周超过100万吨,对CBOT玉米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3月份玉米价格仍然在350美分/蒲式耳以上。后期,受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原油价格的低迷和燃料乙醇需求预期下降仍是国际玉米价格上行的主要阻力,而在国内市场,政策仍是影响期价走势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3月份,在国储收购和深加工需求的支撑下,东北玉米价格仍会保持稳中上涨的势头;目前关内市场各方心态已经发生变化,收购活动已经活跃起来,短期内仍有上涨空间。预计3月东北玉米价格有望达到1450元/吨以上,关内产区价格也有50元/吨以上的上涨幅度。
稻 米
2月份,国内稻米价格稳中上涨。随着政策收购的进行,东北市场余粮逐渐减少,在多方收购主体的抢购下,价格持续上涨;在南方市场,节后集团性消费的恢复拉动了市场需求,籼稻米购销活跃起来。
2月份国内主要批发市场大米行情表
单位:元/吨
品种
|
早籼米(标一) |
晚籼米(标一) |
||
市场 |
本期价格 |
与上期同比 |
本期价格 |
与上期同比 |
全国平均价 |
2733 |
0.80% |
2859 |
0.63% |
江西省粮油批发交易市场 |
2680 |
0.38% |
2700 |
0.38% |
安徽芜湖大米批发市场 |
2675 |
1.84% |
2720 |
1.25% |
一、米价反季节上涨带动稻谷价格走高
春节过后,国内稻米市场并未进入往年的购销淡季,而是在众多因素的作用下走出了一波反季节上涨行情。究其原因,首先国家临时存储收购的持续进行和2009年 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出台稳定了市场信心,同时也支撑了稻谷价格;其次,由于前期各方对市场缺乏信心,企业备货明显不足,节后学校开学、民工返工,集团性消费 增加,市场供给紧张,大米价格上涨刺激了加工企业的稻谷收购积极性;第三,节后出现的大面积旱情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民对粮食价格的预期。但由于国内稻谷 宽松的供给、春耕即将来临农民售粮数量增加以及后期各地储备的轮换等一系列利空因素的出现,后期稻米涨势趋缓。
二、东北粳稻涨势明显但后劲略有不足
由于今年东北稻米运费补贴政策启动较早,再加上国家临时存储稻谷收购的持续进行,市场余粮水平低于常年。随着节后市场购销的逐渐恢复,受销区大米价格上涨的 拉动,当地加工企业收购积极性提高,而关内企业在运费补贴支持下也入市抢购,市场一度出现了有价无市的局面,推动了东北粳稻价格持续上涨。尽管由于粮源趋 于紧张,市场对东北稻米价格仍持看涨预期,但价格持续走高也给自身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与苏皖粳稻相比无价格优势的情况,后期价格涨势趋缓。在南方粳稻市 场上,东北稻米的出关曾给苏皖粳稻价格带来了下行压力,但随着东北粳稻价格的持续走高,苏皖部分产区粳稻价格也呈现了跟涨的行情。
三、籼稻市场活跃早籼稻期货即将上市
正月十五过后,随着节后学校开学等集团性消费的增加,籼稻米市场也活跃起来。一方面国家临时存储收购收购继续进行,截至2月10日,江苏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中晚籼稻2317.9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660.5万吨,占收购总量的72%,比上年同期增加791.5万吨;另一方面,节前备货不足也使得加工企业在本月加大了采购数量,作为“饭堂米”的代表,早籼米在一些地区价格上涨明显,同时也带动南方籼稻米市场活跃起来。日前早籼稻期货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3月有望在郑商所上市,而早籼稻的主产区湖南、江西等地的收储、加工企业对十分关注,早籼稻期货除了使农民和企业规避经营风险、实现套期保值外,能否在此基础上服务于三农,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稻谷产量,值得我们关注。
四、国际米价稳定泰越大米出口价结盟
本月,国际大米价格比较稳定,月底泰国100%B级大米FOB报价为590美元/吨;5%破碎率大米FOB报价为575美元/吨;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报价为450美元/吨。由于全球大米产量提高、库存增加,市场供应充足,国际米价上行仍存在较大阻力。本月下旬,为了避免泰国、越南这两个世界大米主要出口国之间出现恶性竞争,两国已就共同稳定世界大米价格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今后两国的大米出口价格将不低于700美元/吨,此举对后期世界大米价格来说无疑是一利好消息,预计后期国际米价有望小幅上涨。另据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1月份,我国大米出口量为4.428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67.72%;进口量为2.732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72.9%。
综上所述,后期,国内稻米市场的涨势有望趋缓。3月份东北产区将有陈稻谷轮出,不少企业正等待低价国家陈粮,放缓了采购步伐,东北粳稻价格将趋于稳定,在2000元/吨附近徘徊;南方籼稻市场上,同样面临着国储轮换的利空因素,尤其是早籼稻,但国家临时存储收购仍会对市场提供支撑。由于收购截止日期是3月底,一些尚未完成任务的收储企业会加大收购力度,继续拉动部分地区价格。
大 豆
2月份,美元指数大幅上涨、美国股市全线下跌、以原油为首的大宗商品期价大幅下跌,加之南美大豆灌浆期生长条件改善,在众多利空因素的打压下, CBOT大豆期货市场跌至两个月来的低点,受此影响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和港口分销价均出现下跌,主产区国产大豆在临时存储政策的支持下,表较较为坚挺。本月三等大豆全国平均价为3551元/吨,与上月相比上涨0.60%;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三等大豆均价为3725元/吨,与上月相比上涨0.68%。
一、CBOT期货市场先扬后抑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跌
本月,国际粮船运费继续呈上升状态,从2月3日到2月27日,美湾至中国粮船运费由29.26美元/吨,上升至37.75美元/吨,升幅29%;巴西至中国粮船运费由29.4美元/吨,上升至40.42美元/吨,升幅37.48%;阿根廷至中国粮船运费由28.81美元/吨,上升至39美元/吨,升幅35.37%.从数据可以看出,南美至中国船运费涨幅较高,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虽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我国对南美矿产、能源需求并未减弱。本月,虽国际粮船运费在本月大幅上涨,但后期进口大豆到港理论成本不升反降,本月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基本在3200元/吨以下,而3月、4月、5月到港的大豆理论成本分别在3120元/吨、3050元/吨、3000元/吨左右,逐步降低。主要因为,受经济形势和南美大豆主产区出现降雨影响,本月CBOT盘大豆期价在经历了上旬的上涨后,在中旬、下旬出现持续大幅下跌,价格又回到两月来的低点。期价下跌抵消了运费上涨对进口成本还来的利多影响。相对于外盘的大跌,本月国内大连盘大豆期价横调为主,振荡区间较窄,整体小幅走弱。
二、国内豆粕价格大幅下跌油厂加工利润快速缩水
本月,国内豆粕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到月底才止跌趋稳,其中,沿海地区豆粕报价由月初的3350-3400元/吨 ,中旬纷纷跌跛3000元/吨这一关口价位,下旬止跌于2800-2900元/吨,一个月内跌幅在14%以 上。这一是由于油厂开工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豆粕供应量增长;二是节后禽畜存栏量较低,疫情使养殖企业对补栏多处于观望状态,加之多数饲料企业在节后还有 一定的豆粕库存,采购意愿不高;三是由于国内豆粕供应增加而需求减少,贸易商及饲料企业对节后豆粕价格的下跌取得了共识,多采取放缓采购或减少采购的策 略。本月国内豆粕价格和豆油价格的下跌,使沿海地区油厂压榨进口大豆的利润也快速缩水,由月初的900元/吨以上的历史高位水平,下降到月底时盈亏平衡状态,因此,虽沿海地区油厂仍保持较高的开工率,豆粕供应压力仍然较大,但油厂降价销售豆粕的意愿减弱,预计沿海地区豆粕价格将在2800-3000元/吨之间震荡运行。
三、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回落主产区大豆表现较为稳定
由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降;国内油厂加工利润快速缩水,采购大豆积极性有所减弱,因此,本月进口大豆港口分销报价也持续回落,港口分销集中报价从月初的3550-3600元/吨,下降到月底的为3400-3450元/吨,从目前进口大豆的到港成本和3、4月 份进口大豆到港成本来看,进口大豆的港口分销价仍有下降空间。相对于进口大豆,虽然主产区油厂也因豆油、豆粕价格回落,加工利润快速缩水,尝试下调大豆收 购价格以降低成本,但主产区大豆价格在国储大豆收购支撑下,并未跟盘下跌,表现相对稳定,目前黑龙江地区油厂大豆收购价格集中于3400-3500元/吨,食品用大豆收购价格集中于3500-3600元/吨,预计在4月底国储大豆收购任务完成之前,主产区大豆价格走势独立,表现较为坚挺。
四、黑龙江大豆收购量同比下降市场购销清淡
虽在政策性收购的支持下,黑龙江大豆收购价格节后比节前明显上涨,并在外盘下跌,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降的情况下,价格表现相对稳定,但主产区大豆的收购数量却同比下降。截至2月17日,黑龙江省农民已出售大豆36亿公斤,占商品量的72.7%,同比减少13.4亿公斤。预 计后期市场购销清谈,收购量仍将低于同期。一是因为油、粕价格下跌,加工收益下降,油厂收购积极性受挫,降低了开工率并控制大豆库存水平。二是此次临时存 储收购是定量收购而不是敞开收购,因此各存储点并不急于收购,且对大豆质量要求较高,收购进度不快。三是农民寄希望于后期价格的上涨,不愿将库存大豆销售 殆尽,存在一定的惜售心理。购销双方对后期价格预期的差异使市场购销活跃程度受到影响。
五、美国农业部最新大豆供需报告利空
美国农业部二月份月度报告,虽大幅调减了南美大豆的产量,但受北半球大豆产量提高影响,调高了2008/09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计2008/09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计为22415万吨,比上年度增产327万吨。其中,2008/09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4380万吨,比上年度减产240万吨;预计巴西大豆产量为5700万吨,比上年度减产400万吨;预计巴拉圭大豆产量为400万吨,比上年度减产280万吨。
六、后期大豆进口量增加国内大豆供应充足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份我国进口大豆303万吨,同比下降11.99%;其中美国大豆245.6万吨,巴西大豆11.8万吨,阿根廷大豆45万吨。1月份我国出口大豆2.8万吨,低于去年同期的6.1万吨。虽1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同比下降,但预计2、3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将同比大幅增加,后期国内大豆供应充足。有关机构根据进口大豆装运船期及实际到港情况推算,预计2月份我国将有300万吨进口大豆到港,其中美国大豆240万吨,南美大豆约60万吨,明显高于往年同期202万吨的水平;预计3月份进口大豆到港总量预计达到340万吨,其中美国大豆数量预计将超过300万吨,南美大豆约为40万吨。
综上所述,3月份,国际大豆市场对天气炒作的可能减小,在新的炒作题材来临之前,国际大豆期货市场虽会出现技术反弹,但其弱势不改;进口大豆的到港本和港口分销价也以弱为主,调整区间在3%以内;国产大豆虽在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持下,价格表现较为稳定,但油厂收购的减少也会使部分产主地的实际收购价稳中趋弱,调整区间在1.5%以内。
食 用 油
2月份,在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恶化,国际油脂油料期货市场整体下跌,国内需求清淡的情况下,国内植物油价格全线走弱。本月四级菜油全国平均价为8080元/吨,与上月相比下跌1.29%;一级豆油全国平均价为7831元/吨,与上月相比下跌2.36%。
一、本月国内豆油价格全线下跌市场购销清淡
由于进入2009年以来,国内大豆压榨企业的加工利润一直处于历史高位,加之进口大豆到港量充足,油厂开工率较高。本月,国内豆油价格在外盘下跌、供应充足而需求减弱的情况下,全线下跌,一级豆油报价跌破7000元/吨。 预计短期内豆油现货价格在当前价位小幅横调,中长期仍有向下空间。一是由于贸易商对豆油价格仍不看好,入市采购数量不多,油厂出货数量受到影响。二是进口 豆油到港完税成本和沿海四级豆油价差进一步扩大,对国内现货价格形成利空影响。三是进口大豆后期到港量同比增加,且理论到港成本逐步下降,目前沿海油厂工 开工率仍较高,油厂在成本较低、产品价格看空的情况下,锁定利润意愿较强,出货意愿上升,豆油供应仍存在压力。虽多数油厂与贸易商认为豆油价格不具备大的 下跌空间,但在国内供给充足、需求相对清淡、国际市场价格较低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后期国内豆油价格继续弱势格局。
二、菜籽政策性收购结束国产菜籽价格将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到2月底,中储粮承担的政策性菜籽收购工作结束,国内菜籽价格失去政策的支持,将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下行压力剧增。目前,3月船期加拿大油菜籽到我国口岸的C&F报价为399美元/吨,折合到港完税成本在3450元/吨左右,江苏港口进口菜籽分销报价集中于3600元/吨,按照质量差价计算,国产菜籽价格一般较进口菜籽价格低300元/吨 左右,可以看出在政策支撑下的国产菜籽收购价格和进口菜籽相比毫无优势。部分大中型油厂已将菜籽采购重点转向国际市场,我国菜籽进口量同比大增。另外,本 月国内出现大范围降水,安徽、河南和西北地区油菜旱情得到缓解,出现的降温天气对油菜生长影响不大,如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仍保持对我国今年菜籽产量 将继续增加的判断。
三、相对国内豆油市场国内菜油市场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
本 月,在国际市场持续下跌,国内豆油价格明显回落,四级菜油和一级豆油的价格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尽管国内菜油需求持续低迷,市场购销两谈,但由于国内菜籽 加工企业年前年后开工率低,油厂菜油库存压力较小,挺价意愿较强,使得国内菜油价格在上旬、中旬相对于豆油价格表现出较强的抗性,虽在下旬部分地区出现补 跌,但跌幅要小于豆油。2月下旬,长江流域,四级菜油集中报价集中于7500-7800元/吨,四川地区四级菜油报价集中于8100-8300元/吨。预计短期内国内菜油价格仍将维持在当前价位,但随着原料成本的下降,和豆油价差的扩大,后期国内菜油行情稳中见弱。
四、棕榈油价格短期回调可能性较大
本月,国内各主要港口棕榈油分销价格在经历上旬、中旬的下跌后,在下旬小幅上涨,整体走势仍是向下。其中,华北和华东沿海港口24度棕榈油集中报价由月初的5250-5350元/吨,下降到5150-5200元/吨。 作为消费完全依赖进口的油品,马盘棕油期价的大幅波动是国内棕油价格振荡的主要原因。短期内国内棕油价格虽在成本的支持下表现坚挺,但继续向上的可能性较 小,后期国内棕油价格仍可能小幅回落。主要原因是我国装运马来西亚棕榈油数量大幅增加,而国际植物油市场整体的弱势格局,使港口供货商警觉心态提升,积极 出货以锁定利润。后期国内棕榈油价格也面临供应大增的压力。
五、1月份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出口情况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份我国进口豆油2万吨,远低于上月13.5万吨和去年同期15.1万吨,其中来源阿根廷1.19万吨,巴西0.8万吨;进口菜籽17.82万吨,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1万吨,但低于上月26.4万吨,平均到港完税成本在3300元/吨左右,全部来源于加拿大;进口菜油1.06万吨,远高于去年同期的670吨,但远低于上月的3.6万吨,其中来源加拿大1.06万吨;进口棕榈32.67万吨,低于去年同期40.6万吨和上月57.7吨,其中来源马来西亚16.98万吨,印尼15.66万吨。
2009年1月份,我国出口豆油2326吨,低于去年同期的3498吨;出口菜油4216吨,远高于去年同期的731吨。
综合所述,国内仍处于植物油需求淡季,油厂和贸易商在审慎经营的原则下,多降低采购量来降低风险,预计3月份国内植物油市场仍然购销两不旺。在供给压力下,虽因外盘波动和油厂挺价,不排除短时小幅反弹的可能,在不考虑政策性行为的情况下,后期国内植物油价格整体仍以弱为主,小幅调整,区间在2%左右。
附件一: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成交价格情况表
2009年2月 单位:元/吨
品 种 |
等 级 |
本月平均价格 |
上月平均价格 |
去年同期价格 |
本月比上月价±% |
本月比去年同期价±% |
白小麦
|
三 |
1789.07 |
1752.07 |
1643.09 |
2.12% |
8.89% |
早籼米
|
标一 |
2732.83 |
2711.25 |
2638.98 |
0.80% |
3.56% |
晚籼米
|
标一 |
2858.55 |
2840.67 |
2831.00 |
0.63% |
0.98% |
粳 米
|
标一 |
3130.00 |
3007.50 |
3008.78 |
4.08% |
4.03% |
玉 米
|
二 |
1405.32 |
1400.38 |
1616.71 |
0.36% |
-13.07% |
大 豆
|
三 |
3551.60 |
3530.56 |
4526.77 |
0.60% |
-21.54% |
花生仁
|
二 |
5663.33 |
5673.08 |
7902.95 |
-0.17% |
-28.33% |
花生油
|
一 |
16987.50 |
16611.11 |
19791.08 |
2.27% |
-14.16% |
菜籽油
|
四 |
8079.83 |
8185.85 |
11442.38 |
-1.29% |
-29.38% |
豆 油
|
一 |
7831.43 |
8021.33 |
11107.21 |
-2.36% |
-29.49% |
注:1.本期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150.31(基期:1994年6月=100) 较上期+1.31%
2.本期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118.84(基期:1994年6月=100) 较上期+0.14%
附件二:
2009年1月我国各粮油品种分国别进口数量表
单位:万吨
品种 |
进口国 |
1月份进口量 |
与上年同期比 |
1-1月进口量 |
1-1月与上年同期比 |
小麦 |
总计 |
0.24 |
--- |
0.24 |
--- |
加 拿 大 |
--- |
--- |
--- |
--- |
|
美 国 |
--- |
--- |
--- |
--- |
|
澳大利亚 |
0.24 |
--- |
0.24 |
--- |
|
法 国 |
--- |
--- |
--- |
--- |
|
大米 |
总计 |
2.73 |
-72.92% |
2.73 |
-72.9% |
泰 国 |
2.64 |
-73.76% |
2.64 |
-73.82% |
|
越 南 |
--- |
--- |
--- |
--- |
|
大豆 |
总计 |
302.88 |
-11.95% |
302.88 |
-11.99% |
美 国 |
245.56 |
5.55% |
245.56 |
5.55% |
|
巴 西 |
11.80 |
77.18% |
11.80 |
77.17% |
|
阿根廷 |
45.00 |
-95.69% |
45.00 |
-56.93% |
|
加拿大 |
0.12 |
--- |
0.12 |
-33.89% |
|
豆油 |
总计 |
1.99 |
-86.79% |
1.99 |
-86.8% |
美国 |
0.00 |
--- |
0.00 |
-99.95% |
|
巴西 |
0.80 |
-81.09% |
0.80 |
-81.09% |
|
阿根廷 |
1.19 |
-86.46% |
1.19 |
-86.46% |
|
棕榈油 |
总计 |
32.67 |
-19.25% |
32.67 |
-19.25% |
马来西亚 |
16.98 |
-33.41% |
16.98 |
-33.51% |
|
印尼 |
15.66 |
5.10% |
15.66 |
5.04% |
|
油菜籽 |
总 计 |
17.91 |
1513.51% |
17.91 |
1512.33% |
加 拿 大 |
17.82 |
1647.06% |
17.82 |
1650.2% |
|
德 国 |
0.00 |
--- |
0.00 |
--- |
|
其 它 |
0.10 |
11.11% |
0.10 |
5.43% |
附件三:
2009年1月我国各粮油品种分国别出口数量表
单位:万吨
品种 |
出口国 |
1月份出口量 |
与上年同期比 |
1-1出口量 |
1-1月与上年同期比 |
小麦 |
总计 |
--- |
--- |
--- |
--- |
菲 律 宾 |
--- |
--- |
--- |
--- |
|
韩 国 |
--- |
--- |
--- |
--- |
|
日 本 |
--- |
--- |
--- |
--- |
|
印 尼 |
--- |
--- |
--- |
--- |
|
越 南 |
--- |
--- |
--- |
--- |
|
大米 |
总计 |
4.43 |
-67.71% |
4.43 |
-67.72% |
韩 国 |
0.70 |
-76.67% |
0.70 |
-76.77% |
|
朝 鲜 |
0.26 |
-76.58% |
0.26 |
-76.44% |
|
日 本 |
1.37 |
95.71% |
1.37 |
95.85% |
|
科特迪瓦 |
--- |
--- |
--- |
--- |
|
其它 |
2.10 |
-71.81% |
2.10 |
-71.86% |
|
玉米 |
总计 |
0.00 |
--- |
0.00 |
-99.81% |
韩 国 |
--- |
--- |
---- |
--- |
|
马来西亚 |
--- |
--- |
---- |
--- |
|
日 本 |
0.00 |
--- |
0.00 |
50.00% |
|
朝 鲜 |
--- |
--- |
--- |
--- |
|
越 南 |
--- |
--- |
---- |
--- |
|
其它 |
--- |
--- |
--- |
--- |
|
豆粕 |
总 计 |
1.34 |
-78.56% |
1.34 |
-78.61% |
日 本 |
0.68 |
-76.14% |
0.68 |
-76.02% |
|
韩 国 |
0.00 |
--- |
0.00 |
-100.00% |
|
朝 鲜 |
0.02 |
--- |
0.02 |
--- |
|
菲律宾 |
0.00 |
--- |
0.00 |
--- |
|
其 它 |
0.64 |
-25.58% |
0.64 |
-26.08% |
附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