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Wed Mar 14 15:37:14 CST 2012 浏览次数:276次 发布人: 系统 发布来源:系统
2月 份,元宵节过后,国内粮油市场恢复常态,除学校开学、农民工返城引发集团消费,使需求短时增加外,国内粮油市场进入一年中的需求淡季。不过国内谷物市场和 油脂油料市场表现却截然不同,谷物市场涨跌互现,整体表现平平,而油脂油料市场却出现单边持续上涨。主要原因是节后还贷压力下,贸易商销售态度积极,农民 也开始销售手中余粮,国内主要谷物品种供给充足,而加工企业因终端需求减少、开工率随之下降,国内谷物现货价格受到压制。植物油终端需求虽然也清淡,但因 对外依赖性强,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持续上涨传递到国内植物油市场,期盘拉动下,国内植物油现货价格持续向上,但因需求不旺,贸易商追涨热情不高。
2月份,全球央行联手注入流动性,欧洲央行开展第二轮LTRO,美联储超长期低息承诺,日本及英国央行开展新一轮QE,中国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印钞机运转加快,引发中长期大宗商品通胀预期。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月CPI同比上涨4.5%,环比上涨1.5%。这主要是受节日效应影响,预计未来几个月国内CPI将继续环比下降并在低位运行。
2月份,全国粮油批发价格指数中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31.51,比上月下跌0.79%;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本月为132.42,比上月上涨2.5%(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主要粮油品种的市场状况如下:
小 麦
2月份,随着春节、元宵节过去,市场采购进入一个小高潮,由于供应充裕,价格变动微小,个别地区小幅涨跌;面粉出库明显较年前加快,但出于稳定市场目的,价格平稳;小麦的饲料消费保持较大数量,且对小麦行情影响逐步体现;麸皮行情基本稳定。预计3月份主产区价格变动不大,市场供应随储备轮换而明显增加,各类商品价格在两会召开的背景下难有上涨机会。
一、购销积极需求提升
元宵节过后,随着加工需求快速回升,小麦市场回暖迹象明显,购销积极性显著增强。但产销区活跃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市场持续平稳的行情,供应充裕是行情维持稳定的最大因素。截止月末,河北、山东部分地区面粉企业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1.07-1.1元/斤之间,江苏、河南北部收购价在1.05-1.08元/斤,其他地区维持在1.03-1.06元/斤。
相比往年春节后较为火爆的形势,本月主产区行情表现出价格涨幅小、地区间价差缩小、市场预期稳定三个特征。而导致这些特征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2011年产小麦产量质量明显提升,市场供应充裕,消费需求相对平稳。
本月,面粉企业开机率良好,出库速度较春节前提升明显,这和各地企业、学校开工开学,集团消费放大有关。但出于稳定市场占有率的因素,价格方面鲜有变动。
二、临储成交数量大增
本月,临储小麦周均投放维持300万吨水平,平均成交量26.2万吨,环比增加20万吨;平均成交率为8.7%,增长6.7个百分点;平均成交均价1908.66元/吨,减少19.03元/吨。
分析2月 份临储小麦成交量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场在春节后旺盛的加工、补库需求使得企业纷纷进入临储小麦交易采购积极;二是在市场行情平稳、收售价差微小的 背景下,临储小麦相对较低的起拍底价有了明显的比较优势;三是适当采购价位较低小麦,平抑加工成本,防范市场波动也是导致临储成交量提升的原因。而据交易 数据,2009年小麦由于在交易底价、产品质量上相对较好,在交易中备受青睐。
三、饲料小麦替代不减
在玉米价格高于小麦价格渐成常态的情况下,小麦用作饲料替代的数量持续不减,尽管没有官方统计小麦流入饲料领域的数量,但从目前饲料、养殖企业的饲料配比中可见端倪。据了解,当前常规的饲料、养殖企业用于饲料替代的小麦占比在40-60%之间,而在过去则仅为20-30%。这对未来的小麦市场影响巨大,因为小麦行情拉动的因素已经不仅仅是面粉的消费,同样饲料消费因素也将参与其中。
据市场信息,目前东北玉米运到华北地区价格在1.25元/左右,且价格趋涨,而华北玉米由于质量偏差,霉变率较高,尽管价格多在1.1-1.15元/斤,但难以用作饲料。这将直接导致饲养企业转向采购小麦,甚至在部分地区饲养企业采购价高于当地面粉加工企业的采购价。
四、旱情对冬小麦无影响
本月,云南旱情持续加剧,库塘蓄水严重短缺导致319万人、158万头大牲畜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旱情导致当地农作物受损严重,特别对于返青拔节期的小麦造成严重的打击。不仅云南,2月份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也普遍降雨偏少,河北、河南部分地区旱象初现。但由于气温偏低,冬小麦尚处于越冬期,需水量较小,加上秋播时底墒良好,浅旱目前对冬小麦生长无明显影响。本月中下旬,华北黄淮冬麦区陆续开展田间管理,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浇灌返青水。
由于现货市场平稳,冬小麦长势正常,郑商所强麦期货整体表现平稳,基本维持在2560元/吨上下小幅波动。但在2月最后一天,强麦期货1209合约突然大幅上涨,增仓81322手,涨幅达2.2%。在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动的情况下,基本可以判断属于资金短期炒作导致价格突涨。
五、进口小麦同比大增
据海关总署数据,2012年1月份我国小麦进口21.3万吨,环比略减0.5万吨,同比大增15.3万吨,主要进口自澳大利亚和美国;本月,我国小麦出口为零。面粉出口1.2万吨,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主要出口至朝鲜和泰国。
本月,CBOT美麦05合约在首日冲至696美分/蒲式耳后,连续下跌,最低跌至628美分/蒲式耳,累计跌幅达9.7%。而导致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和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小麦供需报告利空有关外,另一方面,美元走强及全球供给充裕带来的压力也导致市场资金撤离。在经历20多天的走低后,投资者开始进行空头回补操作,美麦05合约终于出现反弹,同时,美元下跌也对全球投资者来说吸引力大增。至月末,05合约收668美分/蒲式耳。
综上所述,3月份市场在没有任何实质性利好的前提下缺乏变数,各地供应依旧充裕,储备轮换启动后,企业采购渠道增多,议价能力进一步提升;面粉走货稳定或限制加工企业的采购积极性,但饲料消费提升会使饲养企业进一步加大在小麦行情中的话语权;主产区行情将维持平稳,价格变幅在0.01元/斤以内。4、5月份基本上进入行情淡季,但由于托市底价支撑,价格下浮空间不大,但部分地区小幅波动情况难免。
玉 米
2月 份,国内玉米市场逐渐从春节假期中走出,购销活动呈增多态势,国内玉米市场稳中趋强。东北玉米稳中走强;华北玉米上市量持续增加,玉米价格逐渐稳定,本月 中下旬触底反弹;南北港口用粮企业采购积极,库存下降较快,玉米价格也较为坚挺;南方销区由于东北玉米价格较高,部分用粮企业转而采购华北玉米,给东北玉 米价格带来压力的同时,也给华北玉米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本月国内玉米期货市场活跃,期价震荡上行。
一、东北农户惜售 玉米价格持续走强
2月 份,东北产区购销活动表现积极,产区深加工企业、国储、个人贸易商等收购主体采购热情高涨,一些企业不断调整收购价格,使得东北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但随着 采购风险的加大,部分贸易商纷纷从“购粮大军”中撤出,观望情绪较高,不再轻易采购,给东北玉米价格带来一定压力。中下旬,东北产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降雪天 气,玉米的购销活动、交通物流运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给东北玉米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东北产区玉米和北方港口玉米价格继续倒挂,给粮源向外流通带来 了不小的阻碍。需求来看,虽然眼下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占有优势,但水分较高,质量不比东北玉米,虽然不少用粮企业转向华北抢粮,但采购量不大,如果东北玉米 价格一旦回落,即便稍贵于华北玉米,只要在企业承受范围之内,还是会优先选择采购东北玉米。港口方面,由于东北玉米价格的持续上涨,北方港口玉米集港量有 所下降,因此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格小幅上扬,截至本月底,锦州港玉米收购价在2360元/吨左右,大连玉米平仓价在2410元/吨左右。
二、华北上量增加 玉米价格触底反弹
2月 份,华北地区玉米上市量逐渐增多,一是因为年前由于气候等原因,玉米上市销售不多,导致年后集中上量;二是东北玉米价格较高,一些用粮企业将目光转向华北 玉米,使得华北玉米较为紧俏。本月,在上市量增多的背景下,随着收购主体的增多,华北玉米价格触底反弹。虽然采购主体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华北玉米起到 了支撑作用,但各用粮企业对高水分玉米的采购还是较为谨慎,因此,本月华北高水分玉米价格呈弱势稳定行情。充足的供应量使得华北玉米价格并无较大的上涨空 间,短期内预计华北玉米价格仍将保持弱势稳定局面。截至本月底,山东潍坊地区15%水分玉米收购价在2290元/吨左右;华北石家庄地区收购价在2110元/吨左右;河南郑州地区收购价在2170元/吨左右,本月初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小幅下挫的态势在本月底转为弱势稳定。
三、原料成本上升 深加工挺价心态强
随 着市场收购主体的增多,东北农民惜售心态相对较重,不少深加工企业不断调整收购价格,致使深加工企业原料成本上升,导致原本利润就较低的效益再度缩水,因 此,在产品库存萎缩和原料上涨的影响下,深加工企业对产品提价的心态较强。与此同时,在较大的生产压力下,部分企业也选择减线生产,以缓解原料上涨所带来 的压力。饲料养殖方面,本月猪肉价格继续走低,养殖户补栏多持谨慎态度,生猪存栏量减少,对饲料的需求也相应降低。
四、期货价格收涨 短期高位震荡整理
本月最后一个交易日,连玉米主力合约1209收于2412元/吨,较月初上涨81元/吨,持仓量增加至61.3万 手。现货方面,月末的降雪支撑东北玉米价格;华北地区收购主体增加,玉米价格触底反弹;南北港口和南方销区玉米价格也稳中坚挺;国储收购力度持续增大,支 撑玉米现货价格。虽眼下玉米期货价位较高,背离基本面甚远,但从中长期来看,国内市场未来供应量充足,市场价格回调预期并未改变。预计短期内,连玉米仍将 高位震荡整理,较为合理的价格区间应在2360-2410元/吨之间。
综 合来看,东北产区玉米价格上涨较快,目前处于较高价位,采购风险相应增大;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本月下旬止跌反弹,但与东北玉米价格仍有较大价差,后期仍有一 定的上涨空间。虽然玉米购销陆续恢复,上市量将不断增加,但是收购主体的收购热情依然高涨,国储收购力度也在不断增大,这给玉米现货价格带来了底部支撑。 进入3月份,气温将回升、雨水或增多、春耕将临近,这将激发农户的售粮积极性,使得玉米供应量增大,价格也将逐渐走稳。
稻 米
2月 份,国内稻米现货市场整体运行稳定,早籼稻期货指数创出新高,国家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提高长期利多稻米市场。中晚籼稻收购价格稳步上涨,单月涨幅超过往年 同期;东北粳稻收购价格较为稳定,月末部分区域价格出现小幅下跌;稻强米弱格局继续,大米终端需求较为稳定,价格波动较小。
一、中晚籼稻涨幅较大
2月,国内中晚籼稻市场价格稳步走高,自春节长假结束以来,主产区收购价累计上涨近3分/斤。湖南地区普通中籼稻收购价1.28元/斤,普通晚籼稻收购价1.34元/斤;湖北地区普通中籼稻收购价1.32元/斤,普通晚籼稻收购价1.38元/斤;江西地区普通中籼稻收购价1.30元/斤,普通晚籼稻收购价1.34元/斤, 整体上涨幅度较大,超过往年同期。价格稳步上涨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由于集团采购增加而出现的季节性价格上涨。春节过后工厂陆续开工、学校开学, 集团采购量迅速放大,贸易商和加工企业备货积极,拉动了原粮价格的上涨;第二是由于国家公布的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提高,给了价格上涨以坚实的基础。籼稻最 低收购价一次上提了0.18元/斤,中晚籼稻托底价达到了1.25元/斤。 虽然市场价早已远超最低收购价,但是在籼稻价格一直看涨的市场心理作用下,市场对政策的引导力有了更高的期望。伴随着粳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增加, 南方籼稻主产区近年来产量增加难度始终较大,国家为此在今年大幅度上提籼稻最低收购价,十分清晰的表明了保护籼稻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态度,同时也推高 了各方对籼稻市场价格的心理预期。
由于南方中晚籼稻价格上涨幅度已经较大,对利多因素的消化已经较为充分,预计接下来市场将会进入价格运行较为平稳的时间段。目前市面上所剩粮源已经不多,而国家临储籼稻拍卖价格远低于市场收购价,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适量的参与国家政策粮的拍卖。
二、东北粳稻稳中趋弱
2月份,东北粳稻价格走势平稳,成交量也未能继续放大。黑龙江哈尔滨地区长粒水稻收购价为1.49元/斤,五常稻花香水稻收购价格为1.85元/斤,建三江地区圆粒水稻收购价为1.36元/斤。 目前收购市场呈现出优质优价的现象,收购企业对原粮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由于优质粮源春节前已经大量被收购,农民目前手头所余粮食质量相对较差。一方面是 企业对质量的严格要求,一方面是农民不愿意降价销售手中余粮,造成了收购价格的停滞不前,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小幅下跌,成交量也有所收缩。
截至2月10日, 6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1年新产粳稻2350.7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407.4万吨,占收购总量的60%,国有企业收购比重有所下降。
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预计政策对市场的短期影响已经结束,供需基本面将是影响短期市场行情的主要因素。在东北粳稻供给较为充裕,外运条件改善,余粮质量出现下降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短期市场价格将以稳为主,部分地区有可能出现小幅下跌。
三、稻强米弱仍在延续
虽然国家大幅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但是对大米市场的提振作用较为有限。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圆粒大米出厂价2.05-2.08元/斤,五常稻花香大米出厂价3.4-3.5元/斤,长粒大米出厂价2.32-2.33元/斤,杭州市场苏皖粳米批发价2.12元/斤,标一东北圆粒大米批发价2.34元/斤,标一东北长粒大米批发价2.55元/斤,福州市场安徽产中籼米批发价1.93元/斤,江苏产标一粳米批发价2.2元/斤。大米主销区价格在稳定的基础上有小幅上涨,同期涨幅远低于稻谷,稻强米弱现象仍在延续。虽然大米消费淡季来临,但是工厂、学校的集团采购仍将支撑大米需求的稳定。预计大米后市将以稳为主,价格不会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
四、国际市场面临下行
国际大米市场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面临着价格下行的风险。首先,全球大米库存有望达到近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库存消费比再次回升到30%以上,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粮 食安全线水平,供应面较为宽裕。其次,各稻米出口国对国际市场投放充足,特别是印度重返出口市场,其低价大米对国际大米价格产生一定的利空作用。再次,大 米需求依然较为疲软,国际大米市场仍呈供过于需的态势。最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各主要经济体均降低了预期经济增长率,在整体环境悲观的背景下,大宗商品 价格上涨困难。
五、早稻期货创出新高
2月份,郑州商品交易所早籼稻期货行情走出了一波突破——回调——再突破的上涨行情。在2月2日国家公布2012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当天,早籼稻主力1209合约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大涨行情,但是2月3日合约随即高开高走,最终收的2.33%的大阳线。不过随着获利盘的了结,价格开始回调,直到2月16日共计下跌1.97%。接下来随着市场对政策的进一步消化,以及南方主产区阴雨天气影响以及云南干旱等炒作因素的共同作用,早籼稻期货开始再度上涨,直到2月29日收盘时的价位2705元/吨,再度上涨2.78%,最终整月上涨3.28%,籼稻期货指数也创历史新高。在基本供需形势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炒作因素对籼稻期货价格的推涨作用开始逐渐减弱,后市价格存在一定的回调风险,参与套期保值的企业可以考虑在本轮上涨过程结束后建立空头头寸来锁定利润。
综 上所述,稻米市场在政策的引导下运行稳中趋强,稻谷最低收购价将对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让参与市场购销的企业有了较为稳定的心理预期, 对稻谷市场的平稳运行起到良好的作用。预计后市市场行情将继续分化,籼稻现货价格仍将稳中有升,粳稻现货价格将维持目前价位,大米价格将保持稳定,早籼稻 期货有可能出现冲高回落走势。
大 豆
2月, 南美旱情继续恶化导致产量持续下调,中国礼仪性采购令市场产生需求复苏幻觉,美豆新作种植面积成为焦点,油强谷弱,大豆引领农产品反弹。内外盘联动上涨, 国内通胀预期强化,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降,港口分销价格上涨,油粕价格环比上涨,大豆压榨收益由负转正,国产大豆购销趋于活跃。
一、南美减产已成定局 大豆强势上涨
2月全球宏观面利好层出不穷,全球央行联手注入流动性,印钞机运转加快,货币宽松政策大爆发并达到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的峰值。欧洲央行开展第二轮LTRO,美联储超长期低息承诺及QE3预期,日本及英国央行开展新一轮QE,中国央行意外下调存准率,导致美元指数大幅下挫,风险情绪全面升温,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
2月,美豆基本面上明显利多,一是虽然阿根廷出现持续降水,但是巴西南部降水量依然偏少,导致市场机构对南美大豆产量的预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目前看来南美大豆产量可能同比下降1000-1500万吨。二是USDA2月供需报告中性,报告调低了2011/2012年度南美大豆产量,其中巴西大豆被调低200万吨,阿根廷大豆被调低250万吨,该数据处于业界前期对南美大豆产量预估的中间值。同时下调中国进口量100万吨,下调欧盟进口量50万吨,反映全球疲软的需求。三是USDA基线报告和展望论坛先后发布利多数据,首先是基线报告调低2012年美豆新作种植面积至7400英亩,随后的展望论坛虽然上调2012年美豆新作种植面积至7500英亩(与2011年持平),但是以南美减产和中国需求增长为由大幅调高美豆出口,导致美豆期末库存同比大幅下降至2.05亿蒲式耳的紧张局面。四是市场炒作中国礼仪性采购,习近平副主席本月访美,随行的商务代表团签订了1340万吨、价值67亿美元的大豆进口协议,刷新历史记录,令市场感受到中国需求的强劲。四是油强谷弱格局明显,为了弥补南美减少的产量,美豆期价需要更具竞争力,以争夺玉米、棉花的种植面积,这使得大豆成为了农产品中的领涨品种,大豆与玉米的价差进一步拉大。
资金面上偏多基调依旧,根据2月CFTC交易商持仓报告显示,基金持有的大豆、豆油、豆粕净多头寸环比持续增加,显示大投机资金对豆类品种做多态度坚决。
在宏观面、基本面、资金面的多重利好刺激下,美豆期价出现逼空式的上涨,美豆指数连续突破1250美分/蒲式耳和1300美分/蒲式耳的阻力位,月涨幅达8.98%。 后市看来,宏观面的利多可能暂告一段落,基本面利好也已经出尽,随着期价的上涨,资金分歧加大,单边上涨行情可能结束,市场或将陷入区间震荡,等待美豆新 作面积、天气的明朗。同时,南美产量已经被机构调至极限低点,市场后期将在收割过程中检验南美单产是否真的如此悲观;另一方面,由于2011年11月至今,美盘大豆期价涨幅远大于玉米,大豆/玉米比值已经由1.87上升至2.07,因此后期美豆可能侵占玉米的种植面积,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存在上调的可能。
技术面上,美豆指数在技术面上突破1300美分/蒲式耳的强阻力位后,技术上超买严重,存在回调需求,虽然中线仍处于上升通道,但短线追涨风险较大,建议高位观望,等待回调至下方支撑线后逢低介入。
二、内外联动良好 国内通胀预期又起
2月,连豆期价追随外盘走势上涨,连豆一指数月涨幅3.67%。本月市场维持外强内弱的格局。中国签订进口大豆天量订单对国产大豆价格的影响来看,一方面,订单刺激外盘价格持续上涨,拉动内盘跟涨;另一方面,大豆进口数量的提升将令国产大豆的市场份额缩减,国产大豆的价格面临下行压力。
国 内央行出人意外的下调存准率,此举虽为应对国内疲软的经济形势,但也令市场对中国政府放松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调控的预期升温,国内商品通胀预期得到强化。后 期中国经济或将步入增长放缓,通胀高企的滞胀时期。春节过后,国产购销趋于活跃,主产区油厂谨慎提价收购,大豆临储收购量稳步提升。
三、猪肉豆粕价格走势背离 养殖效益缩水
2月,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大幅上涨,连豆粕指数月涨幅7.03%,继续领涨豆类期价,油粕比值持续下滑。月底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3130-3200元/吨,月环比小幅上涨100-150元/吨。本月豆粕价格表现继续强于大豆和豆油,南美大豆减产对粕类供给的影响大于豆油,利多全球粕类价格,同时全球肉类价格仍在历史高位徘徊,养殖利润高企对豆粕需求产生支撑。
2月国内肉猪和猪肉价格双双大幅下跌,处于季节性回调趋势中,与豆粕价格走势背离。根据搜猪网报道,2月29日国出栏肉猪均价为15.36元/公斤,月环比下跌%,猪肉价格跌至25.25元/公斤,月环比下跌5.08%,仔猪价格逆势上涨至37.41元公斤,月环比涨幅达18.61%,同期母猪价格环比下跌2.57%, 鸡蛋价格也大幅回调。需求方面利空,一是仔猪价格大幅上涨原因是疫病原因导致,仔猪数量偏少对豆粕占比较大的乳猪饲料需求有所影响。二是仔猪、玉米、豆粕 价格上涨的同时猪肉、鸡蛋价格下跌,使得饲料养殖效益大幅缩水,后期补栏积极性将受到打击,影响中期豆粕需求。三是目前饲料养殖业大规模使用饲用小麦替代 玉米小麦蛋白含量高于玉米,导致饲料配方中的豆粕比重下降。
四、油粕价格上涨 进口大豆压榨收益由负转正
2月底,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格3980-4080元/吨,月环比大幅上涨120-160元/吨,到港成本在3860-3900元/吨,月环比下降,港口分销商盈利情况较好。由于美豆期价涨幅继续大于内盘油粕价格涨幅,近月船期大豆压榨收益继续下滑。本月国内油粕现货价格继续上涨,同时进口大豆到港成本降低,导致进口大豆初榨有负转正,油厂效益明显好转。
五、1月大豆进口量大幅下滑 豆粕出口量同比持平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1月大豆进口量达到461万吨,同比下降10.28%,环比大幅下降14.98%。显示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外盘大豆价格大幅反弹令市场需求萎缩。 1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3.06万吨,同比基本持平,环比上升42.54%。
综上所述,经过2月逼空式的大幅上涨,宏观面和豆类基本面利多消息出尽,3月将追随大宗商品整体走势区间震荡,全球货币政策和通胀预期将决定价格走势,南美旱情尘埃落定后,北美种植面积及天气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尽管基本面已经被修饰的如此完美,但是短线追涨风险已经很大,建议逢低少量买入,高位保持观望,维持区间波段操作思路。
食 用 油
2月份,由于南美大豆产区干旱,机构纷纷下调南美大豆产量,加之美元走弱,原油走强,众多利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国际市场植物油期现货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向上。受节日效应和进入节后植物油消费淡季影响,2月份多数时间国内植物油市场购销不旺,中间环节追涨热不高,不过市场心理转强,贸易商逢低补货热情增加。
一、国际市场信息面偏多 奠定植物油中期走势
2月份,南美干旱引发多家机构下调南美大豆产量;中国企业大豆采购美豆,美国大豆出口加速;基本面好转,投机资金增加多头持仓;市场对欧债问题趋于乐观,不利于美元走势,而美元走弱有利于商品价格向上。众多利多因素推动下,CBOT大豆出现近十四个月的最大单月涨幅,达9.89%。
展望3月份,虽然因宏观经济面引发系统风险的可能性继续存在,但国际油脂油料市场信息面仍然偏多,中期向上趋势不改,谨慎看多。一是美国农业展望论坛下调美国2012/13年大豆期末库存将降至2.05亿蒲式耳,11/12年为2.75亿蒲式耳,基本面供需格局偏紧,支撑盘面中期走势。二是据报道,阿根廷运粮卡车车主将在3月 举行罢工,阿根廷是全球重要的大豆及豆制品出口国之一,多数货物通过卡车运送到港口,如报道成真,阿根廷豆类产品出口受影响,则会利多国际油脂油料价格。 三是宏观方面,尽管评级机构相继下调了部分欧元区国家信用等级,但并未引起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说明市场抗系统风险能力增强。四是美联储、中国人民银行、 欧洲央行,或继续保持低利率,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推出第二轮长期再融资操作,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释放流动性。
二、期盘带动现货价向上 询价活跃市场心理转强
2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出现单边持续上涨,连盘累积涨幅达4.96%,现货累积上涨150-200元/吨,询价趋于活跃,但贸易商追涨情绪不高。一是外盘在南美干旱、中国需求等利多因素推动下持续上涨,带动连盘豆油期价向上并最终传递到现货,因此,国内豆油现货价格在2月份的上涨完全是由期盘拉动,而不是因为现货需求好转。二是国内豆油消费步入一年中的淡季,同时国内豆油供应充足,因此豆油贸易商为规避风险追涨热情不高。
未来一至两个月,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在经历200元/吨 左右的回调后,并不会改变中期向上趋,操作上建议逢低入市。利空因素:一是市场处于终端需求淡季,而大豆、棕榈油的进口数量不断攀升,港口库存充足,油脂 供应宽裕,均给国内豆油现货形成压力。二是虽然近期国际市场信息面偏多,但已集中释放完毕,未来几周缺乏新的消息支撑。三是美联储伯南克于2月29日 的讲话中,并没有给出第三轮量化宽松的暗示,中线投机资金离场及美元走强,均不利于包括大豆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利多因素:一是当前国内豆油与豆粕比价关 系处于历史低谷,市场信心进一步恢复,计划逢低补库的贸易商数量上升,这将抑制国内豆油现货下跌空间,在回调中现货表现将强于期货。二是北半球春播临近, 而油世界将南美大豆种植期预测数据累计下调了1390万吨,比去年产量下降1170 万吨。虽然USDA年度展望会议预计2012年美豆播种面积为7500万英亩,产量在32.50亿蒲式耳,高于市场预期,但也难以弥补南美大豆产量下降给全球大豆市场带来的供应压力,这为后期资金炒作北美大豆产区天气打好伏笔。
三、菜籽油价格稳中趋强 替代作用下需求不畅
2月份,国内菜油现货价格在期盘和相关油品走势带动下,在9800-10000元/吨之间清淡运行。一是进口菜籽到港成本稳步上升,国产菜油成本只增不减,加之国内植物油市场心理转强,企业下调菜油价格意愿不强。二是2月份国内菜油与豆油、棕榈油之间价差仍处历史较高水平,对菜油形成替代消费,菜油销售不畅抑制价格。
未来一至两个月,替代消费仍将使国内菜油销售不畅,但在成本支撑下,国内菜油现货价格将继续稳中向上,在3月份出现的回调中,表现要强于豆油。利空因素:一是今年上半年油菜籽进口将明显增加,每月进口量料高达30万吨,菜油新增供给量同比增加,将不利于国内菜油价格。二是国内菜油和豆油、棕榈油的价差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替代消费未来一至两个月仍将继续存在。利多因素:一是当前菜油期盘价格低于现货,而现货价格低于成本。二是目前国内菜油现货价格远低于2011年中储10800元/吨的合算成本,在国内菜油现货价格涨到10800元/吨以前,受政策负面调控的可能性较小。三是预计2012年菜籽收购价格将继续提高,保守估计2012年临储菜油成本将在11100元/吨以上,成本上涨预期将推动国内菜油企业挺价并对中期走势趋于乐观。
2月份,由于国内菜籽市场难有规模性上货量,且菜油走货持续不畅,油厂也多未开工,国内菜籽收购市场仍表现清淡,仅四川、贵州有零星几个油厂大致以年前价收购。预计新菜籽上市国内菜籽市场仍将延续清淡格局,菜籽进口动态及主产区冬菜籽生长情况,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四、棕榈油库存达历史高位 库存压力抑制向上步伐
2月份,国内棕部油现货价格累积上涨50-100元/吨,走势明显弱于期盘,也弱于豆油现货。一是马盘2月累积上涨6.24%,进口棕榈油到港成本增速远快于港口棕榈油分销价涨速,内外价差倒挂至历史最高水平,成本支撑国内棕榈油价格向上。二是市场处于棕榈油需求淡季,库存压力下贸易商追涨的意愿不强,市场销售不畅,抑制价格向上空间。
未来一至两个月,在成本支持、库存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国内棕榈油现货价格仍将在7650-8000元/吨 之间震荡,整体向上趋势不改,中间环间存在逢低补库需求。利多因素:主要是是当前棕榈油进口成本与港口分销价倒挂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加之后期棕榈油进口成 本很难到目前港口分销价位,分销商降价销售意愿不强。二是进口成本将对港口棕榈油分销价形成支撑。利空因素,主要是国内港口棕榈油库存处于近五年来的历史 高位水平,达到85 万吨,去年同期库存为31万吨,五年平均库存为48万吨左右,库存压力下,虽然下游厂商对后期国内棕榈油价格走势存在看涨预期,但追高采购意愿不足,各地购销仍欠活跃。
五、植物油进口量同比持平 销售不畅港口库存压力大
海关数据显示,1 月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62 万吨,较去年12 月份的73 万吨下降11 万吨,环比降幅为15.1%;略高于去年同期的61 万吨;若考虑棕榈油硬脂进口量,1 月份植物油进口量在75 万吨左右,高于去年同期的70 万吨。其中,1月份豆油进口12.85万吨,同比减少19.83%;1月进口棕榈油44.32万吨(含硬脂),同比增加6.54%;1月份进口油菜籽27.4万吨,同比增加204%,进口菜油10.2万吨,同比减少6.33%,如将进口油菜籽折成菜油,进口菜油数量同比增加近100%。进口植物油到港数量处于五年来同期相对高位水平,而分销不畅致使港口植物油库存数量快速增加,未来一个月国内植物油供给充足,抑制港口分销价。
综上所述,短期来看,利多信息释放殆尽,如无新的利多消息出现,3月上、中旬国内植物油期现货有回调需求,届时菜油将表现强于棕榈油,存在跨品种套利机会;未来两个月,基本面和资金面均有转多迹象,中期向上趋势并未改变,市场心理趋于乐观,预计向下空间有限,现货表现强于期货,操作上建议逢深跌补仓。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
附件一: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成交价格情况表
2012年2月 单位:元/吨
品 种 |
等 级 |
2月平均价格 |
上月平均价格 |
2月比上月价±% |
去年同期价格 |
2月比去年同期价±% |
白小麦 |
三 |
2106.17 |
2099.29 |
0.33% |
2074.17 |
1.55% |
早籼米 |
标一 |
3755.14 |
3679.33 |
2.07% |
3520.54 |
6.67% |
晚籼米 |
标一 |
4013.58 |
4027.33 |
-0.34% |
3820.41 |
5.06% |
粳 米 |
标一 |
3965.00 |
3930.00 |
0.90% |
3909.58 |
1.42% |
玉 米 |
二 |
2193.90 |
2193.39 |
0.03% |
2176.60 |
0.80% |
大 豆 |
三 |
4078.18 |
4020.71 |
1.43% |
3982.40 |
2.41% |
花生仁 |
二 |
10670.00 |
10520.00 |
1.43% |
10348.87 |
3.11% |
花生油 |
一级 |
20563.64 |
21040.00 |
-2.26% |
20412.46 |
0.75% |
菜籽油 |
二级 |
10138.21 |
10109.76 |
0.29% |
10312.07 |
-1.68% |
豆 油 |
一级 |
9508.15 |
9526.19 |
-0.18% |
10321.33 |
-7.87% |
注:1.本期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 131.51(基期:2008年12月=100)较上期 -0.79%
2.本期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 132.42(基期:2008年12月=100) 较上期2.50%
附件二:
2012年1月我国各粮油品种分国别进口数量表
单位:万吨
表格 1
品种 |
进口国 |
1月份进口量 |
与上年同期比 |
1-1月进口量 |
1-1月与上年同期比 |
小麦 |
总计 |
21.26 |
258.52% |
21.26 |
258.52% |
加 拿 大 |
--- |
--- |
--- |
--- |
|
美 国 |
5.75 |
--- |
5.75 |
--- |
|
澳大利亚 |
14.84 |
150.25% |
14.84 |
150.25% |
|
法 国 |
0.20 |
--- |
0.20 |
--- |
|
其他 |
0.48 |
--- |
0.48 |
--- |
|
大米 |
总计 |
3.65 |
-34.23% |
3.65 |
-34.23% |
泰 国 |
1.39 |
-71.04% |
1.39 |
-71.04% |
|
越 南 |
0.36 |
-29.41% |
0.36 |
-29.41% |
|
大豆 |
总计 |
460.82 |
-10.28% |
460.82 |
-10.28% |
美 国 |
309.59 |
-34.56% |
309.59 |
-34.56% |
|
巴 西 |
98.68 |
1727.41% |
98.68 |
1727.41% |
|
阿根廷 |
46.11 |
431.22% |
46.11 |
431.22% |
|
加拿大 |
6.40 |
-75.78% |
6.40 |
-75.78% |
|
豆油 |
总计 |
12.85 |
-19.84% |
12.85 |
-19.84% |
美国 |
--- |
--- |
--- |
--- |
|
巴西 |
9.68 |
326.43% |
9.68 |
326.43% |
|
阿根廷 |
3.17 |
-68.30% |
3.17 |
-68.30% |
|
棕榈油 |
总计 |
44.32 |
6.54% |
44.32 |
6.54% |
马来西亚 |
24.73 |
17.99% |
24.73 |
17.99% |
|
印尼 |
18.50 |
-10.15% |
18.50 |
-10.15% |
|
油菜籽 |
总 计 |
27.43 |
204.10% |
27.43 |
204.10% |
加 拿 大 |
27.31 |
202.77% |
27.31 |
202.77% |
|
澳大利亚 |
--- |
--- |
--- |
--- |
|
其 它 |
0.12 |
--- |
0.12 |
--- |
附件三:
2012年1月我国各粮油品种分国别出口数量表
单位:万吨
表格 2
品种 |
出口国 |
1月份出口量 |
与上年同期比 |
1-1月出口量 |
1-1月与上年同期比 |
小麦 |
总计 |
--- |
--- |
--- |
--- |
菲 律 宾 |
--- |
--- |
--- |
--- |
|
韩 国 |
--- |
--- |
--- |
--- |
|
日 本 |
--- |
--- |
--- |
--- |
|
印 尼 |
--- |
--- |
--- |
--- |
|
越 南 |
--- |
--- |
--- |
--- |
|
大米 |
总计 |
5.59 |
3.33% |
5.59 |
3.33% |
韩 国 |
3.44 |
--- |
3.44 |
--- |
|
朝 鲜 |
0.06 |
-94.44% |
0.06 |
-94.44% |
|
日 本 |
1.24 |
1966.67% |
1.24 |
1966.67% |
|
科特迪瓦 |
--- |
--- |
--- |
--- |
|
其它 |
0.86 |
-77.19% |
0.86 |
-77.19% |
|
玉米 |
总计 |
0.23 |
283.33% |
0.23 |
283.33% |
韩 国 |
--- |
--- |
--- |
--- |
|
马来西亚 |
--- |
--- |
--- |
--- |
|
日 本 |
--- |
--- |
--- |
--- |
|
朝 鲜 |
0.23 |
283.33% |
0.23 |
283.33% |
|
越 南 |
--- |
--- |
--- |
--- |
|
其它 |
0 |
--- |
0 |
--- |
|
豆粕 |
总 计 |
3.06 |
0.00% |
3.06 |
0.00% |
日 本 |
1.38 |
--- |
1.38 |
--- |
|
韩 国 |
0.03 |
50.00% |
0.03 |
50.00% |
|
朝 鲜 |
0.37 |
825.00% |
0.37 |
825.00% |
|
菲律宾 |
--- |
--- |
--- |
--- |
|
越南 |
--- |
--- |
--- |
--- |
|
马来西亚 |
0.002 |
--- |
0.002 |
--- |
|
其 它 |
1.27 |
44.32% |
1.27 |
4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