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短信报 > 粮网看市场> 资讯详情

2月十大粮农新闻(附独家点评)

时间:Wed Mar 06 11:16:34 CST 2019  浏览次数:762次  发布人:姜利涛 发布来源:黑龙江粮油

中央一号文件: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

21世纪以来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19日由新华社授权发布。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提出,要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产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针对国内重要农产品供给,文件强调,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科学确定国内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健全保障体系,提高国内安全保障能力。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推进并支持农业走出去,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国农业企业集团,提高农业对外合作水平。

 

点评: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于我国四大粮食作物总结来说就是一句话:“保口粮、增大豆、稳玉米”。这样的政策定位既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要求。吃透一号文件的精神,对未来四大品种种植结构的调整、进出口政策的把握,以及行情的预判都至关重要。

 

WTO就中国粮食补贴问题做出有利于美国的裁决

日内瓦时间2019228日,世贸组织发布美国诉讼我国粮食补贴世贸争端案小组报告。

 

对此,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希泽和农业部长桑尼·佩杜宣布,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小组(WTO dispute settlement panel)发现,中国向粮食生产者提供了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trade distorting domestic support ),远远超过了其在世贸组织规则下的承诺。中国的市场价格支持政策人为地将中国粮食价格提高到高于市场的水平,从而刺激中国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导致进口的减少。

 

201612月,美国贸易代表要求世贸组织成立争端解决小组,审议中国是否为籼稻、粳稻、小麦和玉米提供超过中国国内支持承诺的“市场价格支持”。市场价格支持计划是最扭曲贸易的农业政策之一,因此受到《世贸组织农业协定》和世贸组织成员具体承诺的明确限制。根据世贸组织规则,中国可以提供不超过某一特定商品总产值8.5%的贸易扭曲支持,这是中国世贸组织加入协议中规定的承诺。

 

该小组报告与美国达成一致,认为中国在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向其农业生产国提供了国内支持,远远超过了其对世贸组织的承诺。特别是,小组发现,中国每年为籼稻、粳稻和小麦提供的支持超过了允许的水平。每一项发现都表明,中国打破了对农业生产者的总体国内农业支持承诺。对于玉米,该小组拒绝就2012-2015年中国向玉米提供的支持做出调查,因为中国在世贸组织成立该小组之前,即2016年就已经明显改变了其补贴方式。

 

我国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对此发表谈话并表示,专家组驳回了美方关于玉米补贴政策的诉请,中方对此表示欢迎。专家组未能支持中方关于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补贴水平计算的主张,中方对此表示遗憾。

 

该负责人强调,农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政府对本国农业提供支持,保障农民收入,维护粮食安全,是各国的通行做法,也是世贸规则允许的。

 

该负责人表示,中国一贯尊重世贸规则,将认真评估专家组报告,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妥善处理,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性,继续以符合世贸规则的方式促进本国农业发展。

 

点评:其他国家对美国的诟病是农业补贴太多,导致美国农产品价格以低价席卷全球,这次美国抱怨中国粮食补贴太多,导致价格高于全球水平,从而刺激产量增长,减少了进口需求。但实际上,真正影响进口的是价格,取消了托市国内粮食价格将回落,如果进口配额政策保持不变,进口量会减少而不是上升。不过,美国这其中的逻辑或是希望借此降低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最后不得不进口。这也是我们要警惕的,保持生产能力(不是绝对的产量值)任何时候都是头等大事。

 

重大决策:坚持有粮必查防范安全风险

近日,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做好大清查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

 

大清查部际协调机制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的有力举措,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迫切需要,是完善强化粮食流通监管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查清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的实底,有利于准确研判国内粮食市场的供给形势,增强粮食安全的预见性;有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深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快消化不合理粮食库存;有利于全面压实各方责任,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防范化解风险,提升库存管理能力和水平。

 

大清查原则以摸清粮食库存数量、质量实底为首要任务。在本次大清查中,12325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将实行“电话热线-网络举报平台-微信公众号”三位一体举报工作机制,方便社会各界监督。对大清查发现的问题,坚持边查边改、即查即改、销号整改。企业自查发现问题,普查前整改处理到位、未造成重大损失的,可不予追究相关责任。企业拒不执行各级大清查协调机制办公室整改要求或整改工作走过场、不到位的,要追究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点评:粮食库存数是诸多粮食战略决策、具体政策制定的基础,也是市场预测的依据,这个基础不准确,所有建立在其之上的东西都缺乏科学性,这也是库存大清查的重要性所在。

 

深粮控股首开粮食储备业务整体上市先河

228日,深圳市属国企深圳市深粮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粮控股”,证券代码:000019)在深圳市证券交易所举行重组更名开市仪式,深粮控股正式亮相资本市场。

 

深粮控股董事长祝俊明表示深粮控股将怀着“百亿深粮”和“百年深粮”的梦想,加强资源整合,深化企业改革,为打造一流的“粮食供应链优质服务商”和“安全优质食品提供者”奋楫前行。

 

市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余钢主任表示,本次重组有利于深粮集团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主业升级转型和提质增效,是市国资委加快实施“上市公司+”战略、主动开展资源重组整合的具体举措,是对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动响应,更是地方粮食企业整体上市的首单案例,首开粮食业务整体上市先河,将在全国粮农行业和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发挥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点评:广东是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先锋阵地。2014年广东颁发《关于全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再次启动了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圳作为特区,近年粮食产业的发展也如火如荼,深粮集团成为“地方粮食企业整体上市第一股”也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七部门联合印发《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日前,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规划》指出,到2022年,要基本建立质量兴农制度框架,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质量兴农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在产业发展方面,《规划》提出,今后要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要达到2.51,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6%,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达到65%。要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跨国涉农企业集团,农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农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3%

 

《规划》明确,要达到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全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5.5万元/人,土地产出率达到4000/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1%

 

在农产品质量方面,《规范》明确,到202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良好农业规范农产品认证登记数量年均增长6%。要构建农产品追溯标准体系,完善“高度开放、覆盖全国、共享共用、通查通识”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并与国家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对接;要健全完善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追溯体系。到2022年,要建设追溯示范点28万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域内8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规模以上主体基本实现农产品可追溯。

 

在经营者素质方面,《规划》明确了到2022年我国农民人才发展的目标。具体来看,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万人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职业农民占比达到35%;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认定数量分别达到10万家和1万家;不断壮大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大幅提升专业化、年轻化的新型职业农民比重;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更加规范,从而不断增强对质量兴农的示范带动作用。

 

点评:质量兴农需要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提质增效,这个战略里都提到了。

 

2018年我国秋粮整体质量好于上年

215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2018年主产省区新收获玉米、中晚籼稻、粳稻质量调查情况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秋粮整体质量好于上年。

 

会检结果表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等9省区新收获玉米的容重、一等品比例、不完善粒含量平均值、生霉粒含量平均值均好于上年。河北、陕西玉米质量为近3年来最好,辽宁、山东玉米质量好于上年,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河南玉米质量为正常水平。

 

2018年中晚籼稻和粳稻整体质量均好于上年。其中:中晚籼稻出糙率、整精米率、一等品比例、三等以上比例均高于上年。粳稻出糙率、整精米率、一等品比例、三等以上比例也均高于上年。 会检结果表明,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8省区中晚籼稻整体质量好于上年。出糙率平均值77.7%,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一等至五等稻谷比例分别为26.9%45.0%21.1%4.5%1.5%,等外品为1.0%,一等品比例较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三等以上的(出糙率在75%以上)占93.0%,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整精米率平均值58.8%,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高于50%(一等)的比例为84.8%,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谷外糙米含量平均值0.5%,超标(大于2.0%)比例3.4%,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月底发布的吉林、黑龙江大豆质量会检结果显示,2018年两省大豆整体质量较好,完整粒率、粗蛋白质含量平均值、达标高蛋白大豆比例较上年有所增加,反映大豆食用品质提升;完整粒率三等以上比例、粗脂肪含量平均值、达标高油大豆比例较上年有所下降。

 

点评:这可谓质量兴农的一个阶段性胜利了。但要与发达国家的粮食质量相比,还得再加把劲,这也是市场的要求。

 

国家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通知》表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但也要看到,我国人多地少,各地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差异很大,很多丘陵山区地块零散,不是短时间内能全面实行规模化经营,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实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户的关系。既要把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的前进方向,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也要认清小农户家庭经营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形态的国情农情,在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完善针对小农户的扶持政策,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介绍,中国的基本国情农情是人多地少,“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从现阶段来看,以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国农业发展必须长期面对的现实。

 

韩俊进一步介绍,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中国现在的农户有2.3亿户,户均经营规模7.8亩,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有2.1亿户。而在一些西南地区的丘陵山区,不但户均经营规模小,地块也特别零散。比如四川省每户地块在十块以上,平均每块地只有0.40.5亩。农业经营方式必须是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搞强迫命令。

 

点评:从突出“适度规模经营”到强调“小农户”与现代经济的有机衔接,提法的变化值得关注。近年,资本与农业的结合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但需要意识到的是,规模化仍是提高农业效率的重要发展趋势,在重申小农户利益的同时,也应当保护资本的合法利益,建立资本+农业的良性的、长效机制。

 

外媒:美国农民收入跌至15年新低

根据美国2018年四季度的经济版图领先指数,美国过去在农业和制造业领先的州正在发生经济倒退。在近12个月里,美国中西部地区,包括明尼阿波利斯州、蒙大拿州、南北达科他州、威斯康星州和上密西根半岛等地区,共有84个农场破产,数据显示,美国农场破产数超过了金融危机之后所创下的最高纪录。

 

美国人口仅过3亿,如果农产品变现阻滞了,靠内需或很难完全消化。这样一来,亏损在所难免,而一些农产品或因季节性等原因面临腐蚀,进而或出现垃圾丛生的现象,经济学中的“倒牛奶”危机则可能因产品过剩而再现。

 

对此,据美国新闻网站Silverdoctors近日分析称,美国农民正在苦苦挣扎,政府对农业产业的干预是所有人即将面临的粮食危机的原因。在生产方面,美国农民正受到管制的低价格、关税和无法出口这些因素的影响,都削减了农民的工资,他们的农场或正处于困境模式,就像美国的食品供应一样。

 

美国农场局联合会首席经济学家约翰·牛顿说:“农业经济形势非常艰难。” 根据现在的美国政策,农民的平均收入已跌至近15年低点,在该国的一些地区,农场破产正在飙升。由于利率略高,许多人认为不会借入更多资金,而这也可能是粮食短缺的开始,分析师认为,这仅仅只是美国农场破产潮的开始,但却远未终结,越来越多的美国农场主或正在加入破产者的队伍,他们的财富也发生在罕见的缩水。

 

点评:即使在政治属性最强的国际“粮食贸易”中,“不买你的东西”很多时候的杀伤力也比“不卖给你”要大,尤其现在已经是买方市场的情况下。

 

黑龙江水稻购销首次改变以政策性收购为主导的局面

日前,媒体从黑龙江省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获悉,2018年这个省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粮品种及饲料加工业全面盈利,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3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据了解,2018年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年新增玉米深加工产能68亿斤,总产能达到400亿斤。全省加工原粮723亿斤,同比增长31%,产品销售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7%

 

近三年黑龙江省累计新增玉米深加工能力1000万吨以上,2018年全省玉米深加工能力累计达到2000万吨。近年来,一大批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建设玉米深加工项目,目光放眼黑龙江,多家新落户企业达产达效,形成产业化集群。

 

据介绍,黑龙江省还持续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推进秋粮市场化购销增量稳价,水稻购销首次改变了多年以政策性收购为主导的局面。截至125日,全省企业累计收购粮食868.8亿斤,其中市场化收购633.4亿斤,占收购总量的73%,同比提高13%,水稻市场化收购占比达53%,同比提高23%

 

点评:黑龙江连续7次荣登全国粮食总产第一省的宝座,作为当之无愧的大粮仓,近年粮食产业也开始腾飞,具有绝佳自然禀赋和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人均耕地面积,在现代农业上做好文章,打造现代化农业基地,建造国际化的大粮商、大企业,将是东北振兴的重要着力点。

 

越南向中国出口10万吨大米

据越南媒体sggp online报道,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在中国食品谷代表团(FVC)与越南出口商之间召开了一次会议,交换有关扩大两国出口市场的信息。

 

在工作会议上,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副部长Tran Thanh Nam和中国驻越南前大使胡强文见证了越南南方食品公司(Vinafood 2)与中国粮食谷就越南出口7万吨普通大米和3万吨糯米到中国市场的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

 

除大米外,越南水果(包括榴莲、鳄梨和芒果)的出口也受到FVC的高度赞赏。

 

FVC的代表表示,越南企业将向FVC企业发送邀请信息,以便他们可以访问越南进行研究,并进行技术标准指导,以便在中国对产品进口开绿灯时促进出口活动。

 

点评:越南对华出口大米占其大米出口总量的1/3,这个消息越南大米行业肯定喜闻乐见,大米对华出口有望逐渐恢复。

(独家点评来源: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