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Wed Mar 06 11:18:40 CST 2019 浏览次数:684次 发布人:姜利涛 发布来源:龙粮网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饲料大王”刘永好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言,进一步改进和放开一部分原材料的进口配额申领条件和分配原则。
近两年,中美贸易交锋不断,非洲猪瘟愈演愈烈,养殖业效益下滑,饲料原材料价格受到牵连,波动不断。饲料作物玉米、大豆,中国企业长期依赖进口补充,行业发展与进出口政策、国际形势息息相关。刘永好强调,民营企业在饲料行业已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作为三大关系粮食安全的主粮之一,中国进口玉米设有配额管理,配额外进口关税较高。其中,国内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多用作饲料生产,美国是主要来源地之一。刘永好在两会提案中提出,在农业领域,随着近年来我国粮食收储制度的逐步改革,在进口饲料粮配额制度方面,尤其是玉米,应该探索和制定更利于市场公平竞争的分配制度。
按照《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小麦、玉米、大米、豆油、食糖、棉花等进口关税配额,分为国营贸易配额和非国营贸易配额。国营贸易配额,须通过国营贸易企业进口;非国营贸易配额,则通过有贸易权的企业进口,有贸易权的最终用户,可自行进口。
根据发改委公布的2019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玉米为720万吨,国营贸易比例占60%,剩余四成配额,根据其他企业的历史生产加工、进口实绩、经营情况等标准进行申请、分配。刘永好建议,选择部分民营企业开展放开原材料进口资质试点。“建议在国家进出口政策框架内保证市场公平的基本原则,进口配额应向直接使用原料的加工企业倾斜。”
刘永好的提案提出,选择部分社会声誉好、行业影响力强的优秀民营企业,向其开放农业领域的饲料粮如玉米、工业领域如氯化钾等原料的进口资质。进口配额分配比例应依照各企业的实际产量和需求,而非企业的国有或民营属性。刘永好还建议,有关部门对试点直接进口原材料的生产企业,实施严格的用途管制,对所进口的原材料进行溯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