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机构报告> 资讯详情

2012年4月粮油分析报告

时间:Mon May 14 15:48:04 CST 2012  浏览次数:308次  发布人: 系统 发布来源:系统

4月 份,是我国夏收作物的生长关键期,由于风调雨顺,夏收作物普遍长势好于去年同期,九连增可期。国内粮油仍处于传统的消费淡季,针对各粮油品种的不同市场表 现,职能部门出台不同的调控措施,并实现预期效果。谷物市场,国家大幅提高临储小麦交易底价,推动行情向上,确保农民的种植收益和种植积极性;通过增加进 口、上调玉米深加工企业税率来增加供给、抑制需求,实现玉米市场由强转弱,价格趋于合理。植物油市场,面对输入性的成本上涨带来的植物油价格持续近三个月 的单边上涨,职能部门通过约谈占有市场份额过半的龙头企业,限制老百姓直接消费的小包装油价格,来抑制国内植物油上涨步伐,传递政策调控信号,减少中间环 节的囤货需求,最终实现国内植物油市场明显弱于国际市场。不过,在国际市场油脂油料基本面偏紧的情况下,输入性的成本上涨在未来几个月将持续存在。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6%,仅在1个月后重返“负利率时代”。不过,从历来对CPI贡献最大的粮油食品、猪肉蔬菜价格趋势来看,目前的短期反弹并不改变物价回落的趋势,未来2-3个月CPI仍将是环比下降或平台整理,完成今年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的目标还是可以预期。

 

4月份,全国粮油批发价格指数中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36.35,比上月上涨0.99%;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本月为133.77,比上月上涨1.97%

 

主要粮油品种的市场状况如下:

 

 

4月份,国家大幅提高临储小麦交易底价导致市场行情应声上涨,各地普遍出现0.01-0.03/斤不等涨幅。同时,临储交易成交量大幅回落。进入面粉消费淡季,各地面粉企业纷纷反映出货量较往年同期下降明显,为防止成品积压,开工率有所降低,麸皮行情得以维持稳定。预计5月份行情依旧以稳为主,华北黄淮麦区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这将限制市场对后期的整体预期。

 

一、临储底价调整超出预期

 

本月最大的政策变动莫过于国家大幅提高临储小麦交易底价。从41日期,储存在执行托市收购的六个主产省的2010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含白麦、红麦和混麦,下同)竞价销售底价统一为1.02/斤(国标三等仓内交货价,下同);2009年及以前年度产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底价统一为0.98/斤;储存在其他地区的,底价统一为1.03/斤。相邻等级差价0.02/斤。不完善粒在10%-20%的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底价不变。

 

本次提价幅度之大前所未有。据数据,在提价之前2009年和2010年产托市小麦交易底价分别为0.905/斤及0.94/斤,此次分别提高0.075/斤和0.08/斤,涨幅分别为8.3%8.5%。消息公布之后,华北黄淮地区小麦普遍出现较明显上涨,而临储交易成交量也再次跌入低谷。

 

二、小麦现货价格明显走高

 

4月份,受临储小麦交易底价提价影响,主产区部分贸易商及库点在消息出台并做短暂观望之后,小麦出库价格也不同幅度上调。目前,河北、山东等地小麦出库价已上升至1.09-1.11/斤,较3月初上涨0.02/斤;河南北部、中部、江苏等地出库价格在1.06-1.08/斤,涨0.01-0.02/斤;河南东部、南部、安徽大部分地区价格在1.05-1.07/斤,涨0.02/斤。

 

尽管小麦价格稳步走高,但面粉行情却低迷依旧。进入4月份,面粉厂普遍反映行情大不如以往,主要表现在出库速度慢,销区采购不积极。分析认为,一方面是由于气温升高,面粉消费进入淡季,终端消费减缓;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形势趋缓,各地整体用工量减少也是导致原粮消费减少的主要原因。

 

三、临储小麦交易量减价升

 

4月份,临储小麦交易出现明显的“量减价增”。据统计,周均投放299.4万吨,较上月略减2.8万吨,平均成交量7.3万吨,环比减少21.5万吨,平均成交率为2.4%,降7.1个百分点;平均成交均价2079.13/吨,猛增162.36/吨。

 

大幅提高临储小麦交易底价不仅进一步夯实了小麦市场价格底部,也对2009年、2010年托市小麦的出库形成了障碍。据市场反应,目前剩余的上述两年产的托市小麦质量普遍偏差,面粉加工适用率较低,除了部分企业的“刚性需求”外,临储小麦交易已难以对整个小麦市场形成影响,过去所具备的价格发现功能、供给保障功能及行情调剂功能进一步减弱至基本可以忽视。

 

四、进口数量同比大幅提升

 

据海关总署数据,20123月份我国小麦进口53.6万吨,环比增加16.4万吨,同比增加46万吨,主要进口自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本月,我国小麦出口为零。面粉出口3.1万吨,环比增加1.6万吨,主要出口至朝鲜和菲律宾。据统计,13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小麦112.1万吨,同比增加34.8万吨。大量的进口小麦集中到港将对我国南方小麦市场的供需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目前,进口小麦中,澳洲软白麦占69%,完税均价在1.1/斤左右,对于南方饲料、养殖企业来说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国际方面,受累于美元走强以及全球小麦供应充裕影响,CBOT小麦经历了半个月的持续阴跌,最终跌至609.2美分/蒲式耳,创下20117月份以来新低。继而受空头回补及玉米大豆行情反弹影响,国际小麦回升至650美分/蒲式耳之上。

 

五、新麦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418,中国社科院发布《20112012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称今年中国实现粮食连续九年增产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粮食总产量可能超过5.8亿吨。

 

据统计,我国冬小麦种植面积约3.4亿亩,较上年略有增加。其中,河南冬小麦播种7900万亩,增加1%;河北3621万亩,增加32.4万亩;山东、江苏及安徽分别播种冬小麦5400万亩以上、3100万亩以上及4160万亩,均有不同程度增幅。

 

据国家农业部卫星遥感和地面网点县监测,至4月上旬,全国冬小麦主产区大部地区光温水条件适宜,冬小麦长势总体良好。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地区冬小麦处于返青—拔节期;华中北部、华东北部冬小麦处于拔节—抽穗期;西南地区东部处于抽穗期。在冬小麦主产区99.6%的可监测范围内,70.7%长势与常年持平,19.1%长势好于常年,10.2%长势不及常年。

 

综上所述,5月份国内小麦行情将以稳定为主,个别地区小幅波动。各地供应充裕,消费平淡是维持行情平稳的主要原因。至5月底,新麦由南至北逐步进入成熟期,届时行情或随预期变动而略有波动,但难有大幅起落的现象发生。进入6月份,新麦陆续上市,价格参差不齐,难以作为行情研判依据。至6月中下旬,新麦大面积收购,新陈小麦价差或将是0.05/斤左右。局部地区启动托市收购可能性较大。7月份,新麦价格缩小和陈麦差距,收购量稳步提升的同时,市场行情小幅走高。

 

 

4月份国内玉米市场弱势震荡整理,东北市场玉米稳中趋弱,华北部分地区玉米价格走软,南方销区玉米整体价格走势趋稳;本月期货市场震荡调整,DCE玉米期货震荡中重心下移,玉米期价震荡下行。

 

一、东北价格止涨回落 华北优质玉米坚挺

 

4月 份东北地区玉米供应量增加,一是天气转暖,玉米保管难度增加,二是降水增多,农户库存玉米水分回升、霉变增多,三是备耕、春播相继展开,农户售粮意愿明显 增强,市场供应量随之增加。市场供应量的增加和天气转暖加大保管难度致使贸易商收购心态发生转变,谨慎的收购心态逐渐取代前期的积极收购,在已经趋弱的行 情面前,贸易商出于规避风险考虑,不少贸易商停收观望。与此同时,用粮企业对粮食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收购价格有所下调。在缺少需求的支撑和市场供应增 加的情况下,东北产区玉米现货价格在4月份整体表现稳中趋弱。

 

4月, 华北地区玉米市场购销略显清淡,主要受南方销区对华北玉米需求减弱影响。分析销区对华北玉米需求减少的原因,一是东北玉米价格回落,与华北玉米的价格差缩 小,二是本月港口库存一直处于高位水平,东北玉米到货量逐渐增多,市场供应相对充足,三是东北玉米质量较华北玉米好,只要在承受范围之内,东北玉米还是用 粮企业采购首选。目前,华北地区余粮分布较为不均,前期售粮进度较快的地区,由于余量有限玉米价格有所上扬,另外,气温回升和降雨导致部分农户手中玉米霉 变,低水分优质玉米价格优势明显,华北地区不同质量的玉米价格差距逐渐增大。截至本月末,华北地区各地玉米购销陆续进入尾声,收购主体多为用粮企业,随着 粮源的不断减少,贸易商收购量日益减少,少数贸易商停止收购,据贸易商反映,农民手中余量有限,售粮意愿不高,收购难度较大。

 

二、南北港口库存充裕 短期玉米弱势难改

 

4月 份,南方港口库存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同时到货量持续增加,港口库存压力较大。在高温天气增大了玉米保管难度的情况下,南方港口贸易商出库意愿强烈,但用粮 企业采购热情一般,南方港口成交清淡,价格持续走弱,与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倒挂明显,因此北方港口贸易商发货意愿降低,走货缓慢,玉米价格随之稳中趋弱。

 

国 内玉米市场整体上正处于季节性上市小高峰,再加上南北港口库存水平持续偏高,短期来看,玉米价格的调整不可避免。首先是东北玉米上量增加明显,其次是保存 成本增高,第三是短期内需求有限,饲料业进入旺季仍需时日,深加工利润水平较低,四是小麦价格相对稳定,玉米的强势上涨不断拉大与小麦的价差,小麦替代玉 米逐渐增多,降低玉米需求量。饲料养殖方面,常规的养殖回温季节基本到来,猪肉价格止跌企稳,一些地区养殖户开始加大补栏力度,国内饲料业受此影响,或将 逐渐转好。深加工方面,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淀粉糖的需求将迎来一次高峰,预计后期淀粉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三、调控措施相继出台 玉米价格上涨乏力

 

4月中旬,财政部发布通知,调整了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补助标准,较2011年相比平均每吨减少776元;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公告,调整了部分玉米生加工产品增值税税率,将对玉米浆、玉米皮、玉米纤维和玉米蛋白粉的增值税税率由此前的13%增加到了17%。调控措施的密集出台,表明国家已经对前期玉米价格的涨势有所关注,并在为国内玉米市场健康发展做出积极努力,另外,也表明国家对促使玉米深加工企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决心。

 

四、玉米进口力度加大 缓解小麦替代过量

 

428,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允许符合条件的阿根廷玉米、老挝玉米进口。423,中储粮表示已准备购买美国玉米,购买数量视价格而定。4月,我国还首次从乌克兰购入了5万吨玉米。目前,美湾玉米到港完税价与广东港玉米价差在80/吨,进口玉米价格优势明显。在玉米价格不断高涨的情况下,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不断增大,如果小麦替代量过大,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从以上国家对进口玉米出台的政策可以看出,我国正以加大玉米进口力度来缓解和遏制小麦替代玉米量的过度增长,以保证我国口粮安全。

 

综上所述,国内玉米市场经历了4月份的调整后,目前大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已基本稳定,分析后期市场,随着产区农户余粮的日趋减少,和玉米的不断消耗,市场供应将从增加向减少过度,饲料养殖旺季的到来将增大对玉米的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在供应缩减和需求转好的影响下,玉米价格将止跌趋稳。

 

 

4月份,国内稻米现货市场运行较为平稳,整体价格出现小幅上涨,早籼稻期货指数高位震荡,国际大米市场运行平稳,价格波动不大。大米消费开始进入传统淡季,终端需求依旧不振,大米加工企业受制于利润率不佳,不断降低开工率。大米加工副产品出现产不足需,价格不断上涨。国外大米由于价格优势,对国内市场产生一定冲击。

 

一、稻谷现货价格小幅上涨

 

4,国内籼稻现货市场价格小幅上涨。湖南地区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1.37-1.42/斤,湖北地区普通中籼稻收购价1.35-1.40/斤;江西地区普通中籼稻收购价1.35-1.40/斤,均较上月有小幅度上涨。国内粳稻现货市场价格保持稳定。东北地区普通圆粒粳稻收购价1.38-1.47/斤,普通长粒粳稻收购价1.45-1.52/斤,收购企业采取优质优价的策略且收购规模较小。

 

各 主要稻谷品种原粮收购基本结束,日均收购量下降明显。农民手中余粮见底,国家临时存储稻谷投放成交增加。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储备库轮换粮入市量逐渐加 大,将对市场价格产生较为明显的的影响。在市场供需相对平衡且炒作因素较少的情况下,短期价格仍将维持较为平稳的运行状况。

 

二、早籼稻主产区苗情良好

 

目前南方早籼稻主产区苗情良好,种植面积有所增加,秧苗移栽工作正在陆续结束。根据统计局对全国7 万多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今年早稻播种面积将达到8700 万亩,比上年增加75 万亩。

 

随 着农机具使用比例的提高,燃油价格上调对农民种粮积极性造成的影响也日渐加深。虽然油价上调后国家将对农民给予补贴,但是农民在计算种植成本时并不将补贴 计入,凸显了种植收益较低这一情况。即便将补贴计入,与外出务工相比,种植收益仍然显得十分微薄。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农户对售粮的心理价位必将出现一定 程度的提高,预计今年早籼稻价格仍将保持稳中有升的运行态势。

 

三、大米消费依旧不振

 

随 着天气逐渐转热,大米消费进入传统淡季,百姓家中不再大量存放大米,单次购买量偏少。一方面是终端需求持续低迷,一方面是大米加工产能明显过剩,使得全行 业利润率较低,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经营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加工企业不断降低开工率,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东北地区平均开机率已经降至29%。伴随着加工企业开工率的不断降低,副产品的价格则出现不断上涨的状况,其中油糠出厂价较上月上涨180/吨。在市场大环境近期不会出现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预计大米价格仍将维持平稳,副产品价格继续看涨。

 

四、国内进口大米大幅增加

 

泰国今年11日到417日期间,累计出口大米180万吨,比上年同期的340万吨减少47%,出口下滑主要的主要原因是泰国政府的稻米保护收购计划。作为主要竞争对手,越南11日到419日期间出口了150 万吨大米,价值7.09 亿美元。加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也积极参与国际大米市场,泰国在国际大米市场中的地位有所降低。

 

由于存在较大的内外价差,近期我国从越南、巴基斯坦及印度等国进口的大米数量不断增加。目前越南米到我国南方口岸分销价为3600/吨,而类似的国内普通中晚籼米基本没有低于3800/吨。虽然市场有反映此类进口米口感较差,但是其价格十分具有优势且外观较好,使得进口贸易不断升温。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预计国内大米市场将在较长时期内面临进口米的冲击。

 

五、早稻期货冲高回落

 

4月份,郑州商品交易所早籼稻期货高位持续震荡。早籼稻指数1209主力合约最低触及2626,最高触及2703,单月上涨1.05%,整体表现为高位区间震荡。由于基本面较为平衡,市场缺乏方向性的指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震荡后,预计未来的天气将成为打破市场平衡的重要因素。

 

综 上所述,大米消费进入传统淡季,加工企业受限于利润率不佳,不断降低开工率,大米价格仍将维持稳定,副产品价格持续看涨。由于市场供需相对较为平衡,稻米 现货市场价格短期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预计早籼稻期货短时间内仍将处于区间震荡的格局,后市有望在天气因素的配合下选择方向,综合考虑向上突破的概 率较大。

 

 

4月, 南美大豆产量前景继续恶化,南美供给出现阶段性紧张,中国需求转向美豆令美豆出口环比上升,基金净多头寸创历史新高,资金驱动型牛市行情延续。内弱外强再 现,临储大豆拍卖出现成交,国内大豆价格面临“政策顶”压力,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和港口分销价格上升,油粕价格大幅上涨,大豆压榨收益维持高位,国产大豆购 销价格上涨,东北春播顺利展开。

 

一、利多基本面持续 美豆创3年半新高

 

4月美豆基本面继续维持利多基调。一、USDA4月报告继续下调南美产量490万吨,其中巴西产量下调250万吨至6600万吨,阿根廷产量下调150万吨至4500万吨,巴拉圭、乌拉圭产量分别下调80万吨和10万吨,令全球大豆供需更趋紧张;同时USDA4月报告上调美豆出口和国内压榨需求,令美豆期末库存下滑68.4万吨,显示在南美供给减少的背景下,美豆供需进一步趋紧。二、在USDA3月供需报告发布之后,阿根廷晚播大豆受到霜冻的侵袭,阿根廷政府和机构继续下调阿根廷产量预估至4250-4290万吨,市场预期USDA5月报告可能继续下调阿根廷大豆产量。三、本月公布的美豆出口数据和压榨数据均好于预期,市场预期USDA5月报告可能上调美豆总需求,令美豆2011/2012年度期末库存大幅下降。四是美国农业产区天气理想,玉米和大豆种植进度均快于往年同期水平,但玉米种植进度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令市场担忧美豆在种植面积之争上的失利局面已经无法挽回。

 

资金面上,截至424日的CFTC持 仓报告数据显示,非商业头寸持有的美豆和豆粕净多头寸持续增加,继续刷新历史新高,显示当前美豆的行情属于典型的资金驱动型上涨。与此同时,商业头寸的套 保持仓也创历史新高,由于美豆年度期末库存高于往年同期,现货商无法在现货市场上实现期盘上的高利润,在期盘上期现套利的规模和意愿在增加。此外,美盘大 豆和豆油5月合约出现的交割量较大,也印证了以上观点。

 

4月,在基本面、资金面和技术面的完美配合下,市场看涨预期再次趋于一致,中国企业开始非理性采购美豆,令期价进一步上涨,美豆指数本月突破1400美分/蒲式耳的整数关口后,小幅回调后继续上行,月涨幅达4.04%,同时近月合约大幅领涨,美豆5月和7月合约突破1500美分/蒲式耳,创下20087月 以来的新高,但远月合约相对疲弱,近远月合约价差达到历史高位水平,说明市场认为短期供给偏紧,但随着后期南美大豆的大量上市,美豆新作产量前景逐渐清 晰,长期供给将趋于宽松。后市看来,在供需趋紧的基本面背景下,大豆期价呈现易涨难跌的供给型牛市格局,但仍需防范中期利空导致的回调风险。一是USDA510即将发布全球大豆2012/2013年度产量预估,由于全球大豆价格创087月以来的新高,巴西豆价由于汇率原因更是创下历史新高,预计2012/2013年度全球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将大幅增加。二是美豆种植面积和种植进度方面的利空,在潮湿天气及有利比价关系的影响下,美国大豆面积仍可能侵占部分玉米种植面积,尤其是小麦收割后的双季大豆侵占玉米和棉花的种植面积,面积可能同比大幅增加,USDA6月公布的最终种植面积可能带来利空。三是随着美豆期价的上涨,近期中国大豆采购进程逐渐转向2012/2013年度的美豆新作,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追涨后,中国对旧作采购已经完毕,后期采购进度可能放缓。四是随着种植进度的加快,全球谷物和其他油料作物的丰产前景愈发清晰,DDGS和饲用小麦对豆粕的替代消费,以及棕油、菜油、葵油对豆油的替代消费都将令美豆期价承受一定的下行压力。五是厄尔尼诺天气的再度出现,澳大利亚气象局4月宣布厄尔尼诺天气已经出现,该天气将给南美带来充沛的降水,有利于重建2012/2013年度的全球大豆库存。六是基金减仓风险,由于基金净多头寸创历史新高,任何系统性风险和利空,都可能导致基金高位减仓,并导致期价出现大幅回调。

 

技术面上,美豆指数在技术面上突破1400美分/蒲式耳的增速关口后,月线上面临08年高点和11年高点连接的下行阻力线压力,后期突破上涨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利好刺激。5-6月需要密切关注美豆主产区天气和中国需求的可持续性,建议投资者高位谨慎乐观,注意防范利空导致的期价回调风险。

 

二、大豆拍卖频现成交 内盘出现政策顶

 

4月,连豆期价跟随外盘走势上涨,但呈现先扬后抑的冲高回落走势。由于国内政策面的制约,内盘涨幅明显小于外盘,连豆一指数月涨幅2.90%。本月国内市场看涨预期得到强化,国产大豆购销价格随外盘上涨。本月举行的两次临储大豆拍卖持续出现成交,显示在进口大豆价格持续攀升的背景下,临储大豆的价格优势正在增加。4月底大豆临储收购结束,临储大豆顺价销售的条件已经成熟,如果外盘继续上涨,市场将面临政策储备供给的增加,国内市场价格或将面临“政策天花板”效应。东北春播正式展开,虽然前期遭遇近年来少有的春旱,但4月底的有效降水令旱情得到缓解。从机构调研情况看,新年度东北大豆种植面积下滑已成定局,但黄淮海地区大豆种植效益好于棉花,或令面积下滑程度小于预期。

 

三、豆粕价格领涨豆类 养殖效益下滑严重

 

4月,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继续大幅上涨,连豆粕指数月涨幅4.66%,连豆粕持仓量再次大幅增加并创下历史新高,显示做多资金对后市行情看好。豆粕继续领涨豆类,油弱粕强格局明显,油粕比值持续下滑。月底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3500-3580/吨,月环比小幅上涨200-240/吨。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4月国内肉猪和猪肉价格继续下跌,导致养殖效益下滑严重。根据搜猪网报道,4月出栏肉猪均价月环比下跌1.06%,猪肉价格月环比下跌7.71%,鸡蛋价格也继续大幅回调。饲料养殖市场的跌跌不休与玉米、豆粕等原料的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猪粮比也已经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月末,受到发改委猪肉收储预案出台和五一节日消费需求的刺激小幅反弹。短期看,存栏量处于历史高位继续支撑粕价,加之五一肉类消费高峰期提振豆粕需求;但中期看,存栏量下降已成必然,粕价继续上行存在隐忧,加之后期玉米丰产导致DDGS供给增加,国内小麦即将丰产上市,豆粕的替代品消费增加,将抑制粕价的进一步上涨。

 

四、油粕价格快速上涨 进口大豆压榨收益较好

 

4月底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约4150/吨,月环比上升170/吨,月底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格为4300/吨,月环比上涨120-150/吨。 由于本月内盘油粕价格涨幅小于美豆期价涨幅,以进口大豆到港成本核算的大豆压榨收益小幅回调,近月船期大豆压榨收益本月也小幅回调,但均处于历史较好水 平。面对持续攀升的油粕价格,终端消费仍有顾虑,限制油厂挺价销售。油厂效益较好,有利于提升企业外盘点价的动力,但也增加了连盘油粕套保的压力。

 

五、3月大豆进口量同比环比大增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20123月大豆进口量达到483万吨,同比上升37.46%,环比大增加26.02%201213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增加21.36%3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2.85万吨,同比下降74.57%201213月我国豆粕出口量同比增加16.92%。商务部预计4月大豆进口量为560万吨,同比增加44.42%,预计上半年大豆到港量将同比大幅增加,加之临储大豆流入市场,国内大豆供给充足。

 

经过连续3个月的持续下调,南美产量大幅下降已成事实,北美种植面积之争尚未有定论,但是大豆期价在4月大幅上涨,大豆/玉米期价比值再次上升,应该能为美豆争取一定的面积。由于南美出现阶段性供应紧张,令美豆出口受益,大豆牛市氛围浓厚。但在二季度全球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全球小麦丰产上市以及玉米丰收前景的利空冲击,加之2012/2013年度全球大豆种植面积大幅飙升的预期,以及可能增加的中国临储大豆供给,这些利空因素将抑制二季度美豆期价继续走高。如果北美天气不出现大的问题,二季度美豆指数在1400-1500美分/蒲式耳区间内宽幅震荡,见顶的可能性较大,建议油脂企业理性采购大豆,期价高位可逢高适当参与油粕套保业务,锁定风险和利润。

 

 

4月份, 美国农业部报告继续下调南美大豆产量,全球油脂油料基本面进一步偏紧,推动CBOT豆类商品期价见三年半新高,带动国内植物油价格继续上涨。不过,发改委约谈油企,政策利空预期压力下,市场观望情绪增强,抑制国内植物油上涨步伐,中下旬内盘走势明显弱于外盘。

 

一、基本面依旧偏多  系统风险有所加大

 

4月份,CBOT大豆突破1500美分/蒲式耳关口,继2月、3月分别单月上涨9.89%6.27%之后,连续第三个月大幅上涨,涨幅达7.35%。主要原因仍是机构下调南美大豆产量,从去年5月份至今年4月份,油世界累积下调南美大豆产量近1900万吨,美国农业部累积下调南美大豆产量1780万吨,奠定全球2011/2012年度基本面偏紧基调,投机资金趁机热炒。

 

未来一个月,在利空和利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虽然全球油脂油料市场中期向上动力依然存在,但回调压力增加。全球油脂油料供应偏紧仍是中期向上的主动力,对北半球主产区天气的炒作,对中国需求的炒作,使CBOT仍有向上空间。不过,目前投机基金的净持仓量在历史高位,向上空间有限,同时,5月中旬美国农业部将第一次公布2012/2013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届时投机资金有可能提前获利离场观望,有引发CBOT期价回调可能。此外,标普先后下调西班牙主权信用评级和16家西班牙银行信用评级或评级前景,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经济正式重返衰退,有可能成欧债危机的新发酵诱因,并带来系统风险。

 

二、豆油价见年内新高  政策调控下外强内弱

 

4月份,国内豆油现货价格先扬后抑,整体价格重心较3月 份继续上移。外盘炒作南美大豆减产,国际市场豆类商品价格上涨,并带动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环比上涨,成本增加成为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上涨的主因。不过,由于 管理部门对食用油价格较为敏感,政策压制小包装油价格,并传递到散油市场,影响贸易商的采购心理,贸易商多观望,同时,前期采购已获利的也多出货锁定利 润,国内豆油期现货市场在中下旬明显弱于外盘,港口一级豆油现货价格在下旬跌破万元关口。

 

未来一个月,国内豆油市场仍有回调需求,但并不能说中期趋势已发生改变。利多因素:一是全球大豆市场基本面偏紧的格局在未来几个月不会改变。二是目前订购进口大豆,到港完税成本为4514/吨,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环比上升,成本将成为支撑国内豆油价格的主要因素。三是中国大豆比较种植效益低,2012年 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减少基本成定局,中国进口需求届时将增加,成为资金炒作的良好题材,中期向上动力仍在。利空因素:一是此次行情完全是成本推动, 而不是需求拉动,在经历连续三个月的上涨后,中间环节蓄水需求减弱。二是我国政府历来关注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价格,向来以维稳为宗旨,加之今年是 政策换届年,维稳更是重中之重,政策风险下贸易商追涨热情不高。三是外盘系统风险犹存,投机资金趋于谨慎。预计国内豆油期现货市场将进入区间震荡运行期, 操作上建议快进快出。

 

三、成本推动菜油价格  市场寄望托市行情

 

4月份,国内菜油现货价格继续稳中向上。主要是市场多看好后期国内菜油托市行情,部分大油厂囤货待涨,因此,虽然市场处于消费淡季,四级菜油与一级豆油的价差一直居高不下,国内菜油销售不畅,但在成本推动和看涨预期下,国内菜油期现货继续稳中上涨。

 

未来一个月,预计国内菜油现货价格在短期回调后,继续震荡上行。利多因素:一是从年初出台的1号文件来看,今年国家很可能继续出台菜籽临时收储政策,并提高收储价格,菜籽每上涨100/吨,菜油成本就要上涨280/吨, 成本因素是前期国内菜油价格上涨的主因,也将是支撑未来国内菜油价格的主因。二是通过前期调研了解,今年菜籽收获面积和产量将继续较去年下降,在菜籽种植 成本上升、企业抢购、农民惜售、进口菜籽价格远高于国产菜籽价格等利多因素的支撑下,今年新季菜籽将高开并在一定幅度内高走,新季菜油成本将高于目前菜油 市场价,压榨企业多看好托市行情,囤货挺价意愿强烈。利空因素:一是国内菜油和豆油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替代消费仍将继续存在,今年菜油在国内植物油市场 的份额将较去年下降。二是市场上菜油品质混乱,劣质菜油价格冲击优质菜油价格,使部分地区好油卖不出好价。三是此波国内菜油价格上涨完全是成本和期盘推 动,而不是需求拉动,郑商所只有菜油1205合约和现货市场的托市行情结合较为紧密,5月合约到期后,期盘存在回调需求,并传递到现货市场。

 

四、高库存抑制价格  棕榈油止涨回调

 

4月份,棕榈油市场在经历上旬的上涨后,结束近三个月的上涨行情,在中下旬出现回调。国内港口棕榈油库存本月持续保持在80万吨以上的历史高位水平,在港口高库存的压力下,国内棕榈油市场整体表现明显弱于豆油,现货需求不畅。

 

未来一个月,国内棕榈油现货价格仍有随盘调整可能,但说中期趋势已改变还尚早。利多因素:一是当前棕榈油进口成本和港口分销价继续倒挂,成本支撑因素将继续存在。二是全球油脂油料市场偏多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市场并不认为4月份的回调是中期趋势的改变,市场合力仍支持价格。三是7 月 份之前,印度和中东地区将为斋月采购植物油,需求推动主产国出口速度加快,有利于国际市场棕榈油价格。利空因素:一是港口棕榈油库存持续处于历史高位,高 库存确保国内棕榈油供给充足,抑制贸易采购步伐。二是国内多地区禁止散装食用油进入餐饮、团体消费等终端环节,很可能抑制棕榈油搀兑需求。三是政府调控压 力显现,期盘走势不明,现货贸易商观望情绪增加,采购步伐将进一步放缓。四是国际市场棕榈油FOB价仅比豆油FOB价低75美元左右,在豆油和棕榈油的比价关系中棕榈油并不具备优势。操作上,建议短期观望,逢低补货,中期仍有向上动力。

 

五、植物油进口同比增加  供给充足分销不畅

 

海关数据显示,20123月份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为58万吨,1-3月为17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0.5%。其中,3月份我国进口豆油4.58万吨,1-3月进口豆油31.2万吨,同比增加3.73%3月份我国进口棕榈油58.48万吨(含硬脂),1-3月合计进口141.14万吨,同比增长31.12%3月份我国进口菜油4万吨,1-3月份共计进口22.86万吨,同比增加31.99%3月份我国进口油菜籽31.37万吨,1-3月共计进口77.75万吨,同比增加333%。国内植物油进口数量同比增加,而消费不畅,港口库存近几个月一直居高不下,在确保国内供给充足的同时,反过来抑制贸易商的采购热情。

 

综上所述,由于国际市场油脂油料基本面进一步偏紧,短期的回调并不会改变中期向上趋势,未来二至五个月仍有向上空间,但CBOT投机基金净持仓量在历史高位水平,行情向上的空间也有限。同时,国内植物油市场在政策利空预期下,表现将弱于国际市场,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共同作同下,未来几个月国内植物油市场区间宽幅震荡的可能性较大。操作上,建议短期观望,逢低补货,快进快出。


附件一: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成交价格情况表

20124                                       单位:元/

品 种

等 级

4月平均价格

上月平均价格

4月比上月价±%

去年同期价格

4月比去年同期价±%

白小麦

2144.23

2123.43

0.98%

2074.17

3.38%

早籼米

标一

3801.82

3816.73

-0.39%

3520.54

7.99%

晚籼米

标一

4106.54

4085.82

0.51%

3820.41

7.49%

 

标一

4020.00

4012.50

0.19%

3909.58

2.83%

 

2292.91

2252.96

1.78%

2176.60

5.35%

 

4136.82

4101.25

0.87%

3982.40

3.88%

花生仁

12381.82

12266.67

0.94%

10348.87

19.65%

花生油

一级

18832.50

19980.00

-5.74%

20412.46

-7.74%

菜籽油

二级

10665.29

10375.00

2.80%

10312.07

3.43%

 

一级

10346.00

9730.00

6.34%

10321.33

0.24%

注:1.本期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 136.35(基期:200812=100)较上期0.99%

2.本期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 133.77(基期:200812=100) 较上期1.97%

 

附件二:

20123月我国各粮油品种分国别进口数量表

 单位:万吨

表格 1

品种

进口国

3月份进口量

与上年同期比

1-3月进口量

1-3月与上年同期比

小麦

总计

53.626

612.16%

112.112

347.55%

加 拿 大

11.275

---

17.05

---

   

6.133

2820.48%

12.03

5628.57%

澳大利亚

33.809

361.24%

77.402

211.60%

 

0.298

---

0.595

---

其他

2.112

---

5.035

---

大米

总计

13.767

165.26%

23.922

85.15%

   

1.19

-67.57%

3.965

-62.09%

  

7.84

433.33%

9.195

325.69%

大豆

总计

482.61

37.45%

1330.697

21.36%

 

376.806

9.51%

1008.685

-3.83%

  西

90.136

1193.20%

250.685

1926.56%

阿根廷

12.526

---

61.264

605.81%

加拿大

2.055

3569.64%

8.538

-67.84%

豆油

总计

4.584

44.15%

31.2

3.72%

美国

---

---

---

---

巴西

2.099

94.35%

18.904

342.72%

阿根廷

2.484

---

12.284

2.37%

棕榈油

总计

58.475

78.28%

141.141

31.12%

马来西亚

34.378

46.98%

78.418

18.74%

印尼

24.016

156.31%

60.415

45.61%

油菜籽

 

31.367

471.35%

77.752

333.64%

加 拿 大

31.348

471.00%

77.59

332.74%

澳大利亚

---

---

---

---

  

0.02

---

0.161

---

 

 

附件三:

20123月我国各粮油品种分国别出口数量表

                                               单位:万吨

表格 2

品种

出口国

3月份出口量

与上年同期比

1-3月出口量

1-3月与上年同期比

小麦

总计

---

---

---

---

菲 律 宾

---

---

---

---

   

---

---

---

---

   

---

---

---

---

  

---

---

---

---

   

---

---

---

---

大米

总计

2.97

-2.69%

10.77

7.54%

   

1.34

-41.65%

5.45

136.78%

   

0.42

279.09%

0.60

-50.57%

   

0.43

374.44%

2.87

94.90%

科特迪瓦

---

---

---

---

其它

0.75

39.26%

1.82

-60.15%

玉米

总计

0.23

-74.40%

0.50

-50.10%

韩 国

---

---

---

---

马来西亚

---

---

---

---

  

---

---

---

---

  

0.22

-75.49%

0.49

-51.09%

  

---

---

---

---

其它

0.01

---

0.01

---

豆粕

 

2.85

-5.45%

9.15

16.98%

 

0.34

-80.06%

2.79

-43.73%

 

0.24

10.91%

0.63

152.80%

 

0.87

571.54%

2.19

1115.00%

菲律宾

---

---

---

---

越南

0.01

---

0.02

-78.75%

马来西亚

---

---

0.00

---

 

1.38

40.71%

3.52

48.4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