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机构报告> 资讯详情

2013年10月粮油分析报告

时间:Tue Dec 17 10:48:26 CST 2013  浏览次数:489次  发布人: 系统 发布来源:系统

10月 份,国内主要粮油品种受影响环境不同而走出各自行情,整体来看,谷物类行情主要受市场供需影响,而油脂油料类则受国际行情走势影响更多。分品种来看,本月 小麦价格整体以稳为主,部分地区小幅上涨,涨幅低于上月主要是因为市场供需环境趋缓;玉米正值收割季节,阶段性供应宽松对玉米行情压力凸显,采购及需求不 振也使得玉米价格低位徘徊;新季中晚籼稻在政策提振下稳定运行,但粳稻价格持续下行或有望启动托市政策,大米价格则延续平稳;外盘大豆受美豆单产上调、南 美天气好转而震荡走低,国内大豆期价也因收储政策传言而冲高回落;国内植物油期盘受外盘棕榈油利多因素带动,止跌回升,但植物油现货则因库存压力,走势弱 于期盘。

国家发改委1012日发布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决定从明年新粮上市起适当提高主产区2014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每50公斤小麦(三等,下同)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到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

10月份,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46.37(基期:200812=100), 较上期下跌0.14%;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为120.64(基期:200812=100),较上期下跌0.58%

主要粮油品种的市场状况如下:

 

小麦

10月份,国内小麦价格稳中趋升,涨幅低于前期;面粉价格小幅提升,受麸皮市场低迷影响,面粉企业加工利润进一步被压缩,“麦强面弱”的局面难以破解;国家发改委在国庆长假后发布2014年托市收购价格,相比2013年提高0.06/斤,提价幅度低于市场预期;截至930日,河南、山东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5450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313万吨。

一、小麦供需平稳致行情涨幅趋缓

国庆长假过后,国内小麦主产区现货价格高位坚挺,部分地区继续小幅走高。尽管国家在1012日发布了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每斤提高0.06元至1.18元,但真正推动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依旧是市场的“供和需”。

据市场信息,至月底,河北石家庄面粉厂过筛净粮收购价(下同)多在1.34/斤,容重750-760/升,邢台、邯郸等地收购价多在1.32-1.33/斤;山东德州收购价多在1.33/斤,枣庄收购价多在1.32/斤,容重均为770/升;河南安阳、濮阳收购价在1.32-1.33/斤,容重770-780/升,郑州1.29-1.3/斤,容重750-770/升,南阳1.28/斤,容重740-760/升,10%以内不完善率;安徽蚌埠小麦入库价格1.26-1.27/斤,淮北、淮南价格在1.27/斤,容重在770-780/升;江苏宿迁收购价1.31/斤,兴化收购价在1.28-1.29/斤,容重在750/升以上。相比9月底,各地涨幅在0.01-0.02/斤。

整体来看,10月份市场供需局面相对前期有所缓和,主要原因,一是面粉消费进入平稳期,虽然企业对原粮的需求不减,但不如前期旺盛;二是因为玉米价格始终处于低迷状态,饲料养殖对小麦的需求没有提升;三是政策粮成交情况良好,减轻了加工企业从市场上采购的压力。

二、成交显著提升致投放总量减少

10月份,中央政策性小麦投放量大幅减少,成交量却显著提升。据统计,月内周均投放量从上月的438.3万吨减少到194.5万吨;周均成交量增至92.7万吨,较上月增长24.6万吨;成交率达47.6%,较上月提升32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280.72/吨,环比增12.87/吨。其中,最令市场瞩目的政策粮投放依旧是河南市场的2012年托市小麦,在10月最后一周,河南2012年托市小麦投放从前期的10万吨增加到50万吨,交易底价不变,成交率接近100%

截至月底,我国小麦托市省份中,粗略估算河南剩余托市小麦不足800万吨(其中,2012年托市小麦680万吨,2013年托市小麦75万吨,少量2010年及以前的托市小麦),江苏、安徽托市小麦各有300万吨左右(主要是2013年托市小麦),湖北托市小麦180万吨(2012年约剩余100万吨,2013年收购84万吨)。河北、山东的托市小麦基本投放完毕。

尽管从数量上来看,目前国家掌握的托市小麦不在少数,但由于存放地区不均衡,在后期面临价格突发性波动时,依旧难以及时平复行情。同时,库存结构的不合理也直接导致区域间价差拉大,远距离调运原粮不仅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也加大了粮食的损耗。

三、利空集中涌现致郑麦期价下跌

郑州商品交易所郑麦主力1401合约在10月份上、中旬高位震荡后,下旬开始快速走低,半数回吐9月份涨幅。月内最高2863元,最低2788元,累计跌幅2.14%

受前期跟风资金入场推动影响,郑麦期价快速走高,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做多动能不足,获利盘离场引发一轮期价走低,接着10月下旬多种基本面因素利空,进一步导致郑麦1401继续下探。主要利空因素:一是由于今年小麦整体质量不如上年,加之郑麦仓单注册标准调整,新注册的仓单质量难比上年;二是月末连续降水极大的缓解了冬麦产区的旱情,不仅增加了土墒利于已播种小麦出苗,也给予农户补种的机会;三是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9月份进口小麦高达71.8万吨,是20052月份以来最高,一旦投放市场,将极大的缓解国内加工企业对优质小麦的需求;四是河南加大了2012年托市小麦的投放,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行情,随着2010年托市小麦的出清,后期市场投放的政策性小麦质量明显提升,这将有利于市场价格的平稳运行。

四、华北遭遇干旱致麦播进度受阻

据各地信息,目前我国北方冬麦区播种基本完成,南方冬麦区正加紧播种。其中,截至月底,河南省已播种小麦7600多万亩,占预计播种面积95%;山东基本播种完毕,播种面积5530万亩,其中机播率达98%;河北省也以基本完成秋冬种工作,全省冬小麦种植面积约3561万亩,较上年略增;截至1021日,安徽已播冬小麦3049万亩,占安排面积的71%,同期,江苏已播小麦726万亩,占预计播种面积的22.4%

入 秋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遭遇干旱,特别是河南、山东、河北等冬麦主产区,时值冬小麦播种高潮阶段,持续的晴好天气让土壤失墒严重,秋播工作严重受阻。 各地都采取各种方式抗旱播种,据了解,大部分平原地带麦田都能够通过浇水灌溉的方式改善土墒,但依旧有部分岗坡丘陵地带水利设施落后,冬麦出苗率较低。

月 末,冬麦区迎来一场降水,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冬小麦土壤墒情,提升了出苗率。由于冬小麦生长期较长,生长前期干旱对小麦的整体发育影响依旧有待观察,现 在就称“将对来年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为时尚早。同时,也有专家认为,轻微干旱将更有利于小麦根系发育,在过冬前形成壮苗。

五、国际粮价低迷致进口数量大增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39月份我国进口小麦71.85万吨,为20052月份以来最高,环比、同比分别增加30.1万吨和19.4万吨,进口均价2001.28/吨;分进口国别来看,9月份小麦主要进口自美国,68.4万吨,加拿大2.2万吨,澳大利亚1.1万吨,还有0.15万吨进口自哈萨克斯坦。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小麦284.2万吨,依旧低于去年同期37.3万吨。

国际方面,因交易商担心阿根廷小麦产量受霜冻影响而减产,美麦期价延续上月走势,继续攀升,同时,澳洲及黑海地区的天气状况也对相关地区的小麦生产造成影响,至1023日,美麦指数最高冲至713点,为5个月来新高。下旬,受累于美国大平原冬麦主产区普遍降雨,对作物生长极为有利,美麦行情开始快速下跌,加之国际玉米价格进入下跌通道,以及美元汇率走弱,市场担心出口市场竞争加剧,更进一步推动美麦价格跌势加剧。据私营分析机构Informa经济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14年度(4月到次年3月)全球小麦产量预计达到7.098亿吨,这要高于该机构早先预测的7.084亿吨;相比之下,上年的实际产量为6.546亿吨。

综上所述,国内小麦市场面临的局面是:一方面,当前市场供需格局出现大的变数可能性较小,需求随时间推移(临近双节)而稳步增长;另一方面,市场供应则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前期政策性小麦成交后的批量出库、国家进一步加大河南市场的投放、在年底开始投放江苏和安徽的2013年托市小麦、企业还贷而加大出库进度。如据此推算,相比10月份,11月份我国小麦主产区的行情应以稳为主;进入12月份,各个面粉企业开始进入规模性的备货期,如果这一时期国家如期加大政策粮的投放,市场价格虽然以涨为主,但幅度预计可控制在0.02-0.03/斤;元旦过后,随着前期大量的成交小麦开始陆续到库,市场行情高位坚挺,预计黄河以北地区小麦到厂价格将在1.36-1.38/斤,河南中部、东部、山东西南部、江苏中部小麦价格将在1.34-1.36/斤,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中部、江苏北部价格将在1.32-1.34/斤。

 

玉米

10月份正临新作玉米收割季节,阶段性供应宽松环境对玉米价格形成压力,本月国内玉米价格弱势依旧,主要利空因素一是国内外新作玉米丰产,二是饲料养殖业备库谨慎,三是深加工业看空心态浓厚,四是11月份进口玉米集中到港。短期来看,如果政策尚未正式落靴,近期价格震荡调整过程难免仍将持续。

一、国内外丰产带来压力,进口玉米阶段性利空

美国玉米今年的播种面积创下1936年以来的最高值,究其原因是去年的干旱天气导致了玉米价格的飙升。数据显示,2013/1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可能达到9.636亿吨,而2012/13年度玉米产量为8.657亿吨。 农业部预计,2013年全国玉米产量21500万吨,增产1284万吨,增幅为4.56%。美国玉米走势很弱,跌幅大于国内市场玉米价格,导致我国玉米进口成本不断的降低,促进玉米进口。虽然玉米进口配额只有720万吨,占国内消费的一小部分,但是进口利润空间的不断加大将促使配额使用的增加,这将使本来就供大于求的国内市场雪上加霜。4季度进口玉米陆续到货,按照船期计算,10月到货进口玉米约18万吨,11月约8390万吨,12月约204220万吨。

二、饲料需求维持平衡,深加工仍处亏损状态

虽然近期饲料消费较9月份相比有所下降,但整体需求平稳,预计在年底前国内饲料消费仍将维持平稳状态。与养殖业相比,深加工企业仍处于亏损当中,开工率普遍不高。预计短期内淀粉需求难有明显好转,季节性消费旺季难以形成,预计11月份淀粉价格仍有继续走弱风险。短期内深加工企业维持弱势运行,并继续向玉米原材料价格施压。

三、现货价格压制玉米期价,港口玉米购销缓慢

目前新玉米已上市区域农户卖粮价格明显低于去年同期,但因今年新作单产增加,加之去年玉米价格欠佳,农户对后期玉米价格信心不足,当前偏低价格尚未对卖粮农户售粮积极性产生明显阻碍。港口方面,截止10月末广东港玉米库存60万吨左右,日出货3万吨左右,后期港口库存或将继续增加,对价格形成进一步压制。受进口玉米到货预期冲击,饲料厂采购放缓,港口走货速度缓慢,贸易商为避免风险加大,报价下行,欲提升出货速度。

四、市场传闻反映市场预期,后期走势需看政策

最 近市场传闻,一是关于入关运输补贴的传闻,二是对东北深加工企业给予补贴的传闻,三是关于扩大可以入市收购东北玉米的社会主体的传闻,包括华北地区定量收 储的传闻,无论传闻是否都能得到验证,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市场预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改革将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在市场盲目悲观的时候, 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政策可能发生的积极作用,在市场低迷时做好远期库存的采购,因为一旦市场企稳,政策一一落实,玉米价格仍会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当前市场所 有的不确定性基本都已集中到政策处,因此后期玉米价格下跌幅度和方向走势都将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面,其为当前市场主要利多支撑因素。但政策性也只是市 场诸多影响因素之一,主要起的作用是支撑玉米价格底部,粮价的最终走势如何主要依靠供需基本面来决定。

综 合来看,短期玉米价格走势难改弱势格局,但一旦传闻落实,将对跌势有明显阻拦效果,且伴随今年东北粮质重占上风、新疆玉米短期难以救济、元旦春节效应的推 动、玉米价格跌势,预计市场不宜过分看多,也不宜过分悲观。且企业可随时留意出现深跌的优质粮源,并可以择优备库,以缓解后期可能出现的好粮区域性或者阶 段性风险。

 

稻米

10月份,国内稻米现货市场运行平稳,新 季中晚籼稻价格在托市政策的提振下平稳运行,粳稻价格继续下行,最低收购价预案有望启动。籼米价格保持稳定,粳米价格平稳运行。副产品中油糠价格小幅回 落,碎米价格平稳运行,企业加工率有所提升。早籼稻期货继续底部震荡,国际大米价格出现回升,但是进口米仍保持着对国产米的价格优势。

一、中晚籼稻价格稳定

新季中晚籼稻上市之初,最低收购价启动之前,由于市场收购价偏低,农户惜售心理严重,市场购销冷清。产区陆续启动最低收购价之后,农户售粮积极性增加,市场成交量增大。根据国家粮食局公告,截至1020日,湖北、安徽等12个中晚籼稻主产区累计收购2013年新产中晚籼稻83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00万吨。

安徽、湖北、四川和河南均在较早时间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截至1025日,安徽省累计收购中晚籼稻326万吨,同比增加163万吨,其中托市收购209万吨,占总收购量64%。安徽省加工贸易企业自营收购中晚籼稻的价格在2650/吨左右,较托市启动前提高150/吨左右。湖北省中晚稻收购加快,价格回升。截止1024日,湖北全省收购新产中晚稻已达300万吨,较去年同期多购25万吨,其中收购最低收购价中晚稻100万吨。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拉动下,湖北全省中晚稻收购价格逐步回升,目前市场收购价比启动托市前提高100/吨左右,部分稻米加工企业自营收购的中晚稻价格在2600/吨左右,农民售粮效益增加。截至1025日,四川省托市收购籼稻约40万吨,收购进度快于往年。截至1025日,四川省托市收购籼稻约40万吨,收购进度快于往年。

10月底,湖南省和江西省分别正式启动中晚籼稻托市收购,国标三等中晚籼稻托市收购价1.35/斤。由于上市量和收购仓容限制,托市收购进程不快,对市场价格的提振有限。目前,湘赣地区加工贸易企业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1.28/吨,与10月中旬持平;优质稻黄花粘1.32/吨,较去年同期明显偏低。

中晚籼稻托市收购启动,使得市场价格出现了明显的支撑,短期价格有望实现平稳运行。

二、东北粳稻托市有望

今年我国粳稻生产有望继续出现增长,呈现供需宽松的局面。预计今年全国粳稻播种面积为1.33亿亩,同比增加86万亩(主要是黑龙江受灾影响小,面积同比仍增109万亩),增幅0.65%,为丰收奠定了面积基础。虽然今年东北地区春季积雪融化较晚,部分地块受涝,粳稻播种略有推迟,但是后期气象条件较好,高温多雨,有效积温增加,粳稻生长势头良好。8月份黑龙江等地遭遇持续低温多雨天气、局部地区洪涝灾害严重,但是对粳稻生长影响不大,再加上粳稻病虫害发生频率也处于正常年景水平,预计今年粳稻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随 着新季东北粳稻收获结束,商品粮上市量开始增加。但是多数企业仍然采取谨慎观望的态度,采购积极性并不很强烈,多以尝鲜消费大米加工为主随购随销。与此同 时,由于粳稻托市收购的窗口马上打开,储备库的大规模收购也没有展开。总体看,粳稻收购市场略显低迷,价格呈小幅下降走势。

目前,黑龙江哈尔滨地区长粒稻收购价格1.5/斤左右,佳木斯地区新季普通圆粒粳稻到厂价1.40/斤左右,吉林长春地区新季超级稻收购价1.55/斤左右,辽宁沈阳地区普通圆粒粳稻收购价1.53/斤左右。

按照目前市场上的价格水平推测,粳稻的托市收购启动可能性很大,届时粳稻市场也将追随之前的早籼稻收购和目前的中晚籼稻收购实际情况,成为政策主导下的市场行情,价格有望受政策提振稳定在1.50/斤的水平附近。

市场传闻国家对于东北粳稻入关给予补贴,补贴费用可能定为140/吨。如果落实,此举将有效降低相关运输的成本,刺激东北粳稻流入主销区,缓解部分东北粳稻的供应压力。

三、粳籼价差出现缩小

东北地区粳稻上市以来,收购价格平开低走,较上市之初下降0.03/斤。与此同时,南方籼稻主产区相继启动中晚籼稻托市收购,收购价格按照国家规定的1.35/斤执行。照此核算,东北粳稻与南方中晚籼稻价差为0.09/斤,较此前0.29/斤的高点大幅回落。

不过随着11月中下旬东北粳稻托市收购窗口期到来,如果托市收购顺利启动,将对东北粳稻价格将形成有力支撑,届时粳籼价差有可能出现扩大。

四、大米市场运行平稳

普通早籼米平均价1.84/斤,普通晚籼米平均价1.92/斤;东北地区普通圆粒粳米平均价2.23/斤,普通长粒粳米2.40/斤;苏皖地区普通粳米平均价2.00/斤。副产品中油糠价格小幅回落,碎米价格平稳运行,企业加工率有所提升。随着终端需求逐渐好转,未来大米市场价格有望止跌企稳后缓慢上行。

五、国际大米价格上涨

海关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4.26万吨,今年1-9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171.48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8.54%

从进口结构来看,1-9月进口的大米中,越南、巴基斯坦和泰国仍然占据我国进口大米的主要份额。

9月份,我国出口大米3.64万吨, 20131-9月我国累计出口大米36.32万吨,同比增加53.09%

正如前期判断,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其中我国进口量最多的越南大米涨势最为明显。截至10月下旬,越南5%破碎大米FOB报价400美元/吨,较9月底上涨35美元/吨;25%破碎大米FOB报价370/吨,较9月底上涨30美元/吨。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大米进口国需求增加,其中包括中国;另一方面10月份越南部分稻米产区遭受洪涝灾害,11月份上市的秋冬季稻米或有所减产。部分贸易企业转向进口巴基斯坦和泰国大米。

目前进口大米价格优势继续存在,如果后期国际大米市场价格继续上涨,则进口大米贸易将受到抑制。

六、早稻期价低位盘整

本月郑商所早稻期货继续低位盘整,主力1405合约开盘2463元,最高触及2510/吨,最低到达2451/吨,收于2464/吨。目前的价位明显低于最低收购价,下跌空间也并不大。但是短期看利多因素并不多,进口低价大米的冲击仍在继续,做多时机尚未出现。一旦国际大米市场价格再度回升,则有望扭转下跌走势。综合考虑,近期期价筑底过程仍将继续,早稻期货长期看多。

综上所述,中晚籼稻现货市场短期内将以托市收购为主,粳稻市场价格受到随后托市政策提振可能性较大。随着进口大米价格回升,国内外大米价格差有望开始缩小,不过现有的价格差仍支持进口数量维持在高位。郑商所早籼稻期货价格继续低位盘整,短期震荡长期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大豆

10月,USDA月 度报告因美国政府关门而缺失,美豆现货供应紧张,中国需求旺盛支撑美豆期价,但单产上调已成定局,加之美豆收割进度加快,南美天气好转,美豆期价震荡走 跌。市场等待临储大豆收购政策出台,国产大豆期价冲高后大幅回落,进口大豆到港成本持平,国内豆粕价格回调,食用油价格反弹,油粕比反弹,豆粕现货需求继 续萎缩,油厂大豆压榨维持高收益。

一、单产上调预期 美豆震荡走低

本月美豆市场基本面整体偏空,但国内外旺盛的需求仍给市场带来反弹题材,期价先扬后抑,震荡走低。利多方面:一是美豆出口数据理想,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止 1024日的过去三周里,美国大豆净出口销售量为474.2万吨,高于市场预估的240-300万吨区间,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80.8万 吨,显示在美国政府关门的时间段里,中国及其他进口国的需求持续旺盛。二是美国国内大豆压榨收益高企,令美国油厂积极寻购美豆现货,美豆的国内需求旺盛。 三是本月美豆主产区不时出现的降雨影响了美豆收割进度,但天气预报显示,天气将很快重归晴朗,收割进度仍将持续。利空方面:一是收割前线反馈的信息显示, 美豆单产继续高于USDA9月报告数据,市场机构调升2013/14 年度美国大豆单产,市场普遍预期美国农业部11月报告将明显提升单产。二是美豆收割进度加快,美国农业部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止 10  27日,美国大豆收割率为 77%,低于去年同期的86%,但与5年均值持平,显示收割进度已经完全迎头赶上;当周美国大豆落叶率为 98%,去年同期和年均值为99%。 三是阿根廷天气改善,月底阿根廷大豆主产区出现充足降雨,令大豆播种得以进行,同时部分计划种植葵花籽、玉米的晚播地块,将不得不改种大豆,大豆种植面积 继续扩大。四是巴西大豆产区本月降雨较多,马托格罗索州、帕拉纳州和南里奥格兰德州土壤湿度进一步改善,大豆播种进展顺利,机构进一步调升巴西大豆种植面 积和产量。

本月宏观消息面利空居多。月末美联储公布10FOMC决议,决定维持货币宽松政策不变,但对美国经济仍持乐观态度,意味着美联储12月还会讨论缩减QE。中国10月制造业PMI初值升至51.4并创18个月新高,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好坏参半的数据面前,市场恐慌QE缩减的到来,美元指数大幅反弹,CRB指数震荡走低。

本月CBOT豆类品种资金面偏空,由于美国政府关门原因,连续数周的CFTC持仓报告被推迟公布,本月底公布的截止2013101日一周投机基金期货持仓情况显示,投机基金减持大豆、豆粕的净多持仓,同时增持豆油的净空持仓,显示基金对短期豆类走势看空。

后市展望:美豆期价在美国农业部118日报告前可能将持续承压,如果11月供需报告数据对产量的预期高于市场平均预估,则期价将可能跌破1200美分/蒲式耳的支撑,并向1100美分/蒲式耳的目标位靠拢,反之,则可能在1200美分/蒲式耳止跌企稳。中长期看,在中国采购高峰期过后,南美天气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当前的全球天气仍为中性天气,后期南美天气难以出现大的问题,南美丰产压力终将来到,并使美豆期价延续下跌走势。技术面看,本月末美豆主力11月合约走势震荡,向下先看1260美分/蒲式耳的前低支撑。建议投资者观望,等待市场跌破支撑后再进行卖出操作。

二、收储底价或不及预期 豆一期价大幅回调

10月,连豆指数先涨后跌,跟随外盘走势,持仓量月环比略升。临储大豆收购政策尚未出台,收储底价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月初市场传言大豆临储收购底价将会提升到4900-5000/吨,引发连豆一期价大幅上涨,月底市场传言大豆收购底价为4600/吨,低于市场前期预期,国内豆价又大幅回调。

根据10月初大商所组织的大豆主产区考察报告来看,今年黑龙江大豆减产幅度较大,部分地区减产幅度超过10%,豆农对大豆售价的心理期望值普遍较高。但笔者认为,考虑到东北今年库容压力巨大,主产区油厂经营困难,参考今年临储菜籽的提价幅度,大豆临储收购底价定在4700-4750/吨的可能性较大。一是东北产区库容紧张问题,由于2012年收购了3083.2万吨临储玉米,加之2011年仍有1000多 万吨临储玉米尚未拍卖,在存储了总计超过四千万吨的临储玉米后,库容紧张问题成为东北产区的普遍现象。今年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火灾事故使得储粮安全成 为焦点,外垛等简易存储方式的取消,使得库容压力剧增。前期临储大豆低价拍卖和跨省移库也有为今年收储腾库的考虑。由于今年玉米现货行情低迷,后期玉米临 储启动的可能性很大,玉米收储的巨大库容压力将会抑制大豆的收储量,大豆临储底价提升幅度料有限,预计国产大豆仍将主要流向市场。二是考虑到当前主产区油 厂经营困难,常年开工率严重不足,大豆临储底价提价幅度过大将导致油厂停工,并使得沿海油厂压榨的油粕流入东北市场。三是参考今年临储菜籽的5%的提价幅度,对应大豆临储收购底价同比或提升2.17%4700/吨。但考虑到今年国内菜籽增产而大豆减产,大豆临储收购底价同比提升3.26%4750/吨也是合理的。技术面看,连豆一主力1401合约月底跌破4500/吨的整数关口后有所企稳,暂时下看4450/吨的支撑能否有效,否则维持偏空操作思路。建议投资者谨慎观望,短线可日内轻仓短空操作。

本月临储大豆拍卖举行两次,成交率均在50%以上,成交均价较9月略有下降,高成交率显示市场对临储大豆的良好需求。本月下旬国家临储大豆拍卖暂停,预计后期临储大豆拍卖将不再举行,为临储大豆收购铺垫。

三、需求大幅走弱 粕价持续下跌

本月,连盘豆粕期价震荡走低,豆粕指数持仓量月环比大幅增加,显示资金对价格分歧巨大。本周豆粕现货价格延续回调走势,但跌势趋缓,豆类市场延续“油强粕弱”格局。月末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3900-4360/吨,月环比下跌220-280/吨。本周饲料养殖需求走弱趋势明显,农业部发布数据,截至 10 23 日,国内猪粮比价为 6.60,呈窄幅波动态势,高于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盈利 100-120/头。 但十一以来,各地生猪价格普遍呈现下跌走势,养殖企业对后期的盈利预期不高,后期补栏积极性应当受限。近期现货市场对粕价的看空情绪加重,现货需求萎缩严 重。近期进口大豆到港量仍偏少,豆粕供应仍偏紧,但油厂在豆油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可能不再坚持挺粕价。同时在需求迅速萎缩的态势下,供给紧张局面将会 有所好转。建议企业维持“随购随用”的豆粕采购策略,将豆粕库存维持在最低的安全库存水平即可,无需刻意扩大库存追涨采购。

四、油强粕弱 油厂压榨收益理想

本月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到港平均成本为4400/吨,月环比略降60/吨,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4420/吨,月环比上涨120/吨。本月国内豆油现货价格上涨,而豆粕现货价格下跌,进口大豆压榨收益略减,为120/吨左右。另外,内盘油粕现货价格涨跌不一,而外盘大豆价格下跌,本月,近月船期大豆压榨收益猛涨,创500/吨以上的历史新高,油厂外盘点价积极性较高,同时连盘油粕套保亏损缩小至30/吨,油厂套保积极性继续上升。鉴于外盘期价继续走弱的可能性较大,建议企业积极入市进行油粕卖出套保。

五、9月大豆进口下降豆粕出口继续下降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20139月大豆进口量达469.89万吨,同比下降5.37%,且月环比下降26.23%20131-9月我国大豆进口同比增加3.27%9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7.11万吨,同比下降60.27%,月环比下降13.70%20131-9月豆粕出口同比增加10.46%,但近3个月连续出现环比下降。从进出口数据来看,9月大豆进口量月环比锐减,说明国内大豆供给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偏紧阶段。而7-9月豆粕出口连续萎缩,说明国内豆粕价格高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下滑。

综合看来,10月 美豆大规模收割结束,市场季节性抛售即将结束,南美天气和中国需求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国内大豆供给偏紧的背景下,中国需求将成为大豆熊市中的亮 点,并为美豆期价提供阶段性反弹题材,但南美天气才是决定中长期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在南美种植面积大幅扩大的背景下,如果南美天气不出现大的问题,南美 丰产将令美豆熊市再下台阶。

 

食 用 油

10月份,美国政府停摆致使USDA未能正常发布10月份的最新供需报告,市场消息不明,CBOT盘大豆区间震荡等待指引。不过,棕榈油主产国暴雨带来的棕榈油供给短缺可能,完全抵消美豆收获进度加快、供应增加带来的利空,10月国内植物油期盘在棕榈油输入性上涨的带动下,止跌回升。由于需求并未好转,国内植物油现货市场在库存压力下,走势明显弱于期盘。

一、底部基本明确  供给压力仍存

10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先抑后扬,跌破8月上旬出现的低点后,在棕榈油输入性上涨的带动下止跌回升。市场认为后期向下空间有限,部分趋势性多单进场。不过,由于国内豆油现货供给压力持续存在,现货市场交易心态仍较谨慎,豆油库存仍集中在油厂。

11月份,预计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继续震荡运行,价格重心上移。期盘操作上建议逢低建多单,现货市场建议逢低补库为元旦春节备货。不过,市场交易心态仍较谨慎,在CBOT盘大豆调整到位之前,仍是区间震荡操作思路,现货也是快进快出。分析后期,利空因素有:一是从已收获大豆来看,美豆实际单产高于前期预期,因此美国农业部在11月报告中上调产量、利空CBOT盘大豆期价的可能性较大。二是到10月底装船的新季美豆到港成本在4050/吨左右,以当前油粕价格计算,有400/吨以上的压榨利润,而11-12月进口大豆到港数量预期接近1300万吨,巨大的进口,丰厚的利润,将促使油厂开工率提高,国内豆油供给压力不减。三是南美大豆产区降雨,南美大豆播种面积可能创历史最高,这一利空因素仍没在盘上表现。利多因素有:一是美国油籽加工商协会称该国豆油库存处于过去年 来低位,国际市场豆油和棕榈油的价差处于两年来的低位,这有利于国际市场豆油价格。二是从当前油厂对豆粕的预售来看,国内豆粕价格明显呈近高远低的下跌趋 势,在豆粕和豆油间“翘翘板”效应下,豆粕价格下跌,有利于豆油价格。三是当前豆油集中在油厂手中,一旦豆油期价格向上,油厂将积极提价,贸易商和需方将 被迫接盘。

二、菜籽进口增加  现货压力增强

10月份,受连豆油和棕榈油的带动,郑菜油期价在底部区域区间震荡。而国内菜油现货市场却在供给压力和比价劣势下,有价无市,明显弱于期盘。油企也多采取“高报低走”策略,价格震荡下跌,在整体趋稳、价格重心上移的国内植物油市场也算是“一枝独秀”。

11月份,预计国内菜油市场仍是“期强现弱”,郑菜油呈价格重心上移态势,而国内菜油现货价格仍有向下空间,部分油厂对12月份的进口菜油预售价格已在7400-7600/吨。 在国内植物油整体库存充足,进口菜籽油市场供给量同比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国内菜油市场仍有价无市,购销清淡。分析后市场,利多因素有:一是国内进入菜粕需 求淡季,菜粕价格开始环比下跌,菜粕和菜油之间存在“翘翘板”效应,菜粕价格下跌支撑菜油成本。二是长期来看,国内外豆油、棕榈油呈筑底格局,相关油品对 菜油价格不但不会下拉,多数时间还会起到带动作用。利空因素:一是2013/14年度6-9月我国进口油菜籽和菜籽油数量均同比增加,监测显示,四季度进口菜籽到港将较集中,预计将超过135万吨,后期国内菜油供给压力只增不减。二是分析机构 Informa 预计,2013/14 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将达 6870 万吨,高于之前预估6680 万吨和上年度的 6300 万吨,国际市场油菜籽供给增加将压制进口油菜籽到港成本。三是截止到10月底进口油菜籽理论压榨收益为710/吨,较高的压榨收益通常不能持续,预示现货菜油、菜粕价格存在下行压力。

三、进口成本上升  棕油继续领涨

10月份,由于棕榈油主产国马来西亚遭遇暴雨,市场担心洪灾发生、后期棕榈油供给可能断档。受此影响,马盘大幅上涨,月底期价较月初上涨近14%, 创近三年来最大单月涨幅。同时,在该国政策作用下,货币对美元汇率上升。以上两个因素共同推动进口棕榈油到港成本持续上升,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均出现较 大涨幅,成为国内植物油市场的领涨品种,不过在国内植物油高库存压力下,中间环节蓄水作用较弱,现货市场走势明显弱于期市。

11月份,预计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将震荡运行,价格重心上移,期市操作上逢高平仓,逢低补仓,区间震荡思维。由于进口将加快,港口库存有上升可能,现货市场建议快进快出,逢低可为元旦春节备货。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我国棕榈油装运速度加快,11 月份棕榈油到货量可能达到近60 万吨的水平,港口高库存仍将持续,抑制国内棕榈油现货向上空间。二是CBOT豆 类商品期价很可能因美豆集中上市,及南美种植面积增加,而出现回落,并传递到国内棕榈油市场。三是技术面上,马盘棕榈油期价已严重偏离,有回调需求。利多 因素有:一是当前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已处于三年来的低位水平,资金作空动能不足,而逢低建立趋势性多单热情较高。二是东南亚棕榈油出口旺盛,且产量可能微增 甚至下降,市场对主产国库存担忧缓解,马盘拐点已显。三是到10月底,国内棕榈油销售价格比进口成本低731 /吨,国内价格与进口成本倒挂价差仍然较大,支撑国内棕榈油价格。

四、料增抵消油减  库存仍难下降

海关数据显示,9月国内进口食用油57万吨,相比之下,今年8月为73万吨。今年19月植物油进口总量累计达到598万吨,同比增加8.7%9月份进口豆油量约9.5万吨,低于8月份的进口量11.4万吨,也较上年同期的26.2万吨大幅下降63.7%2012/13年度累计进口豆油140.9万吨,上一年度进口量为150.2万吨,同比减少6.2%9月进口棕油46.8万吨(含棕榈硬脂),较上月的53.7万吨和上年同期的53.1万吨均下降1成左右。2012/13年度累计进口棕油658.9万吨,较上年同期的584.1万吨增长12.8,创下历史最高水平。9月进口菜籽油7.8万吨,低于上月的11.6万吨,也较上年同期的13.2万吨大幅下降40.9%。菜籽油进口已连续第2个月环比大幅下降。20131-9月份累计进口菜油126.1万吨,上年同期为84万吨。9月进口油菜籽23.3万吨,略低于上月的27.6万吨,但较上年同期的18.5万吨增加25.9%20131-9月份累计进口油菜籽252.3万吨,上年同期为203.2万吨。由于国内外植物油价格长期倒挂,且国内植物油库存居高不下,9月份进口食用植物油数量连续第二个月环比下降。不过大豆、菜籽等油料进口增幅基本抵消豆油、菜油进口减幅,相关品种国内库存后期仍难以下降。

综上所述,11月份,国内美豆丰产,南美种植面积创新高这两个利空因素将发酵;同时美豆、加拿大菜籽开始供应国内市场,国内原料供给充足。国内外市场基本面仍利空,因此10月出现的上涨行情难持续,将出现反复。现货操作上建议快进快出,逢低可为双节备货。


附件一: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成交价格情况表

201310                                  单位:元/

品 种

等 级

10月平均价格

上月平均价格

10月比上月价

去年同期价格

10月比去年同期价

白小麦

2518.11

2477.41

1.65%

2161.54

16.50%

早籼米

标一

3846.90

3820.00

0.71%

3800.53

1.23%

晚籼米

标一

4042.50

4016.51

0.65%

4108.06

-1.59%

 

标一

4378.46

4471.85

-2.08%

4214.82

3.89%

 

2218.17

2280.92

-2.75%

2287.68

-3.03%

 

4734.12

4762.94

-0.60%

4308.49

9.88%

花生仁

8300.00

8871.43

-6.44%

11321.84

-26.69%

花生油

一级

20118.18

20830.00

-3.41%

20195.60

-0.38%

菜籽油

一级

10244.44

10141.67

1.02%

10729.33

-4.51%

 

一级

7953.64

7964.09

-0.13%

9794.79

-18.79%

注:1.本期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 146.37(基期:200812=100)较上期-0.14%

    2.本期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 120.64(基期:200812=100)较上期-0.58%

 

附件二:

20139月我国各粮油品种分国别进口数量表

                                                    单位:万吨

表格 1

品种

进口国

9月份进口量

与上年同期比

1-9月进口量

1-9月与上年同期比

小麦

总计

71.85

37.07%

284.22

-11.59%

加 拿 大

2.20

---

62.44

118.34%

    

68.41

207.74%

164.38

213.73%

澳大利亚

1.09

-96.27%

54.30

-75.39%

  

---

---

---

---

其他

0.15

-84.04%

3.09

-83.40%

大米

总计

14.26

-39.01%

171.48

-8.54%

    

2.79

70.12%

16.26

41.59%

   

10.30

-45.10%

117.08

-12.88%

大豆

总计

469.89

-5.37%

4575.41

3.27%

  

---

---

1252.44

-23.88%

  西

364.62

52.11%

2754.42

23.58%

阿根廷

58.01

-46.59%

358.77

-14.82%

加拿大

0.11

0.00%

42.34

366.90%

豆油

总计

9.55

-63.51%

79.27

-34.48%

美国

0.00

---

9.71

223.31%

巴西

2.05

-86.40%

23.38%

-67.39%

阿根廷

7.50

-17.49%

45.98

-0.14%

棕榈油

总计

46.85

-11.87%

434.22

6.04%

马来西亚

29.96

7.27%

257.78

11.17%

印尼

16.83

-33.08%

171.27

-2.12%

油菜籽

  

23.28

26.11%

252.31

24.14%

加 拿 大

6.06

-67.17%

183.98

-9.39%

澳大利亚

17.22

---

67.15

---

   

---

---

1.19

473.43%

 

 

附件三:

20139月我国各粮油品种分国别出口数量表

                                                   单位:万吨

表格 2

品种

出口国

9月份出口量

与上年同期比

1-9月出口量

1-9月与上年同期比

小麦

总计

---

---

0.25

---

菲 律 宾

---

---

---

---

    

---

---

---

---

    

---

---

---

---

   

---

---

---

---

    

---

---

---

---

大米

总计

3.64

115.38%

36.32

53.09%

    

2.41

---

24.76

14.39%

    

0.55

-39.56%

3.72

-7.41%

    

---

---

3.13

-21.63%

科特迪瓦

---

---

---

---

其它

0.65

-2.99%

4.64

-10.62%

玉米

总计

5.06

729.51%

7.14

-71.27%

韩 国

---

---

---

---

马来西亚

---

---

---

---

   

---

---

0.00

-51.70%

   

5.06

729.51%

7.13

-71.27%

   

0.00

---

0.00

---

其它

---

---

0.00

-89.01%

豆粕

  

7.11

-60.26%

95.62

10.46%

  

5.07

-43.35%

48.96

5.62%

  

0.00

-100.00%

19.54

592%

  

0.14

7.69%

2.32

-39.39%

菲律宾

0.53

---

0.54

---

越南

0.42

-92.92%

8.18

-55.76%

马来西亚

---

---

4.16

217%

  

0.95

-96.67%

11.93

-9.2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