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机构报告> 资讯详情

2010年6月粮油分析报告

时间:Wed Mar 09 14:04:24 CST 2011  浏览次数:382次  发布人: 系统 发布来源:系统

6月 份,国内夏收结束,夏粮上市。虽因夏粮生长期延后,收获期延迟,夏播也相应推迟,不过由于墒情良好,夏播进展顺利。本月国家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督调控,一 是为做好夏收工作,保护好农民利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开展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检查的通知》,加强对承担政策性收购任务企业的检查;二是国家开始在东 北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玉米,增加玉米供应量;三是为控制粳稻米流向、防止不当交易,国家有关部门对东北临储粳稻定向交易细则再次进行了补充修订。监督调控政 策的实施,起到良好效果,前期涨幅明显的玉米、粳米价格均趋于稳定。不过,今年新麦价格在多元化主体的抢购下,市场价格明显高于最低收购价,部分地区托市 政策暂时无法启动。本月,国内油脂油料市场虽在外盘带动下,在端午后出现短时反弹,但在严重库存压力下,重心下移,并继续探底。本月全国粮油批发价格指数 中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76.32,比上月上涨0.75%;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本月为116.45,与上月下跌1.86%

主要粮油品种的市场状况如下:

 

6月份,国内主产区新麦基本收割完毕,并全面上市。农业部称,今年冬小麦产量预计将不低于2170亿斤,比上年略增;受多元主体抢收和农户售粮数量较少影响,今年新麦开秤后行情普遍呈高开高走格局;陈麦价格一直走势平稳,没有受到新麦的影响而出现涨跌;受麸皮价格一直低迷、新麦价格走高影响,六月中旬以后产区部分加工企业调高了面粉出厂价格以应付成本压力。

一、小麦收割基本结束 预计产量同比略增

据农情调度,今年中国夏粮总产将超过2460亿斤,接近上年水平。其中,冬小麦产量2170亿斤以上,比上年略增。据河南省省长表示,河南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今年夏粮总产量达618亿斤,连续7年创历史最高水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河南全省夏粮种植面积达到7960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良种覆盖率接近100%。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5710万亩,比上年增加204万亩。

由于受异常气候影响,今年小麦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了7-10天,增加了夏收夏种的难度。

二、成交数量小幅走高 交易均价难涨难跌

本月,最低收购价小麦周平均投放量为449.8万吨,基本同上月持平;周专场平均成交量为75.8万吨,较上月增加7.4万吨;成交均价为1870.35/吨,基本同上月持平;平均成交率为16.8%,较上月增加1.6个百分点。月内四次投放量分别为449.9万吨、450.5万吨、450.2万吨和448.6万吨,专场竞价交易分别成交54.8万吨、62.3万吨、88.4万吨和97.5万吨,成交率分别为12.2%13.8%19.6%21.7%

目前托市交易依旧是市场获取粮源的主要渠道,起着稳定市场和价格指引的作用。从成交量上来看,6月份的成交量呈小幅上涨态势,尤其6月份的后两周安徽成交量猛增。主要原因是安徽部分地区今年新麦质量相对较差,而且价格偏高,导致贸易、加工企业更多的选择从盘上采购原粮;另外,由于新麦价格涨势迅猛,很多地区新麦市场价格超过1/斤,托市小麦加上出库费用似乎更经济实惠,这也是推动成交量走高的因素之一。

三、新麦表现亮丽抢眼 陈麦市场波澜不惊

本月,各地开始进入集中收购时期,相比陈麦市场的波澜不惊,新麦行情表现亮丽抢眼,六个主产省新麦价格普遍呈高开高走态势。据调查,目前市场新麦收购价格平均高出最低收购价水平0.04-0.08/斤。 价格不断高走,收购主体的多元化使今年新麦市场相比去年显得更加错综复杂。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导致了新麦价格小步快跑: 首先,农民对粮价的预 期抬高了收购价格的底部。由于受前几年收购价格走势的影响和今年种植成本的提高,农户普遍对自己的小麦售价有着坚定地认识,开秤收购的价格高开也是顺应了 这种趋势;其次,企业抢收成为推动价格高走的源动力。由于在新麦全面上市之前,市场就已经有了狼多肉少的心理预期,于是各收购主体纷纷先下手为 强;第三,农户售粮数量尚没有完全放开也是新麦价格坚挺走高的重要因素。由于今年夏收秋种时间紧迫,农户为赶农时导致新粮供应量相对偏少,加剧了供需间 的矛盾。

四、强化托市政策落实 加大违法处罚力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出《关于开展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检查的通知》,决定从7月 开始在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地区开展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检查。通知体现了国家确保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执行到位,规范粮食收购企业价格行为, 维护种粮农民利益的态度,严防粮食收购企业压级压价或者变相压级压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这次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检查内容主要是承担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任务的 中储粮总公司直属企业,以及委托收储库点和延伸收购库点在2009年、2010年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情况。

五、进口略增出口为零 全球小麦产消略涨

据海关总署数据,5月份我国进口小麦19.056万吨,较上月增加5.9万吨,主要进口地为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15月份累计进口69.475万吨。2009年全年我国进口小麦89.37万吨,15月我国小麦进口数量已达去年全年进口量的77.74%,预计今年我国小麦进口数量将高于去年。5月份我国小麦出口数量依旧为零,出口面粉2.476万吨,较上月减少0.156万吨,15月份累计出口面粉8.997万吨,主要出口国为朝鲜。

近期,国际谷物理事会(ICG)公布了一系列数据,预计2010年全球小麦产量为6.641亿吨,较之前预计的6.602亿吨增长0.6%;小麦消费量为6.576亿吨,高于早先的6.544亿吨;小麦贸易量预计为1.196亿吨,较之前的1.202亿吨减少60万吨。

综 上所述,新麦市场在后期或将遭遇冷空气,多种因素将打消收购市场对行情继续看好的预期。随着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托市政策落实到位、市场供应逐步增 加、收购心态平稳缓和,新麦行情将高位趋稳;受产量和需求影响,优质小麦价格将逐步拉开与普麦的价格差;由于新麦价格回落可能性较小,小麦托市收购难度依 旧很大,有关部门如何处理好粮权粮价之间的关系将在未来显得至关重要。预计后期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量将有所回升,成交均价将呈小幅震荡,但 维持在1870-1900/吨区间。

 

 

6月 份国内玉米市场由强转弱,在前期一系列调控政策的打压下,玉米价格企稳后开始逐步回调,政策性玉米交易成交率和成交均价双双回落。本月东北玉米价格相对抗 跌,而南方销区及港口玉米价格回调明显,其中美国玉米进口压力逐渐显示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月玉米期货价格承压下跌后震荡盘整,国际玉米价格也在震荡后破位 下行。

一、玉米交易冷却,成交量价齐跌

随着调控力度持续加强,政策性玉米交易趋于冷却,成交率和成交均价双双回落(如下图)。本月起,国家开始在东北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玉米,保证东北市场玉米投放量稳定在100万吨,显示了国家对玉米市场的调控能力,市场心态随之发生转变,贸易商加快了出货力度。此外本月国家统计局发布2009年主要粮食产量数据,其中玉米产量为16397万吨,较上年的16591万吨减少195万吨,降幅有限;而前期相关机构的市场调研显示,截至6月农民仍有2—3成的余粮尚未销售,存量水平明显高于往年,年度内国内玉米供需关系可能不像前期市场想象的那么紧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市场看涨预期。

 

东北临时存储玉米(包括中央储备玉米)

跨省移库临储玉米

投放量

(万吨)

成交量

(万吨)

成交率

%

成交均价

(元/吨)

投放量

(万吨)

成交量

(万吨)

成交率

%

成交均价

(元/吨)

61

98.47

92.45

93.89

1679

56.39

44.45

78.83

1863

611

98.87

59.76

60.44

1644

57.76

36.87

63.83

1884

622

99.32

58.69

59.09

1623

57.81

25.63

44.33

1866

629

98.76

67.91

68.76

1633

58.04

15.84

27.29

1867

二、生猪价格企稳,南方疫情再现

在玉米市场由强转弱的同时,国内养殖业似乎有回暖的趋势。继上月启动第三批冷冻猪肉政策性收购后,62日和630日,商务部等再度启动冻肉收购,再加上月中端午节消费刺激,6月份国内生猪价格止跌小幅回涨,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国内36个大中城市猪肉批发价格连续三周小幅上涨。由于原料玉米、豆粕价格在6月处于弱势,而生猪价格的小幅回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养殖业利润的恢复,东北局部养殖已基本摆脱亏损的局面。

尽管养殖业出现恢复的势头,但其对玉米价格的拉动作用还有待观察。首先,6月份猪料、禽料销售量呈环比下降的态势,在目前玉米市场弱势的局面下,不少饲料加工企业对原料采购都选择观望的态度。其次,随后两个月内肉类消费仍处于淡季,尽管有收购政策支撑,但生猪价格继续回升的空间有限,短期内难见养殖需求对玉米价格的拉动作用。此外,6月份以来,南方地区持续降水并引发局部洪涝灾害,而高温高湿天气又使高热病等疫情又在南方一些地区露头,这将进一步增加了局部养殖需求的不确定性。

三、夏播进展顺利,东北旱情缓解

本月华北黄淮产区的玉米夏播工作结束,由于入夏以来华北地区出现多次降雨过程,今年夏播时土壤墒情相对较好。6月份东北产区出现高温天气引发了市场对东北玉米生长的担忧。由于今年东北春播延迟,6月份的高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期积温的不足,但中下旬持续的高温日照已经使得部分耕地出现了龟裂现象,局部地区旱情明显。在经历了2009年大旱之后,市场对此格外敏感,大连期货价格也一度出现反弹,这也给市场敲响了警钟,后期产区玉米生长状况将成为市场走势的关键之一。不过6月底,东北部分地区出现降雨天气,缓解了旱情,暂时对玉米生长影响不大。

四、出口退税取消,市场影响有限

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6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自2010715日起,我国将取消406种商品的出口退税,其中包括玉米淀粉和酒精5%的 出口退税。作为产能过剩、高污染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一直是国家产业调整规划中的一部分,此次取消玉米淀粉等深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可能会迫使部分淀粉、酒精由 出口转为内销,加剧产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但对玉米市场而言影响有限,出口退税的取消不会对价格产生明显的打压。根据海关统计数 据显示,20101—5月份我国累计出口玉米酒精9.5万吨;而1—5月份玉米淀粉出口也仅有10.5万吨。相比国内玉米淀粉、酒精的产消量,出口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取消深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对其原料玉米市场的影响有限。

五、首船玉米到港,进口压力显现

6月下旬,首船载有5.5万吨转基因美国玉米的货船到达我国山东龙口港,并已通过国家检疫检验程序,获批卸货。由于前期国内热炒玉米供需紧张,再加上美国玉米价格低位徘徊,使得今年玉米进口量将再度放大,按照今年私营玉米进口288万吨的进口配额估算,今年我国玉米进口量会在200万吨左右。据海关统计,5月份我国玉米进口量为0.48万吨,1—5月份累计进口2.35万吨。首船玉米顺利进入中国市场为后期贸易商打通道路,人民币汇改重启又增强了进口的动力,而CBOT玉米低位运行将是促使中国买入更多美国玉米直接原因。

截至629CBOT近期合约已经跌至324.4美分/蒲式耳的年内低点,尽管630日受USDA种植面积报告和季度库存数据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影响,CBOT玉米大幅上涨9%,但总体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截至月底,美湾8月交货的2号黄玉米到港的完税价约在1800/吨附近,与南方港口玉米仍有近200/吨价差,进口利润优势明显。虽然与国内玉米产需总量相比,进口玉米所占比重较小,但心理上的影响以及对港口玉米价格的打压将会逐渐显现。根据前期进口玉米到港日期推算,7月份开始,玉米进口对市场压力将会逐渐显现。

综上所述,6月份在政策调控的宏观背景下,进口压力逐渐明显,需求疲软依旧,尽管市场出现了一些旱情炒作的利好消息,但终究不能避免价格回落的事实。进入7月份后,上述的利空因素依然存在,短期内仍将继续打压玉米市场,玉米价格会有50—100/吨的回调空间,其中港口价格回调的幅度较深。此外需要密切关注产区天气及新季玉米生长情况。

 

 

6月份,东北粳稻米行情继续高位平稳,苏皖粳稻米延续弱势行情。南方洪涝灾害对早稻生产造成较大不利影响,但市场价格并未大幅走高。为巩固前期政策调控成果,国家再次对定向交易细则进行完善,同时安排政策粮销售的专项检查,导致定向交易成交量价出现明显回落。

一、调控致使粳稻行情回稳

本月,政策调控的影响逐步在东北临储粳稻定向交易的结果上体现出来。6月份,粳稻投放周均10.02万吨,基本同上月持平,周均成交量为9.63万吨,平均成交率96%,低于上月平均成交率3个百分点;成交均价为2125.42/吨,较上月减少105.59/吨。导致成交量价走低的主要原因,一是政策粮销售专项检查使得参与交易企业操作谨慎,理性交易;二是暂停了福建省指定的大米加工企业参加东北地区粳稻定向交易活动;三是所投放的粳稻质量不高也导致成交量下降、成交均价走低。

国 内粳稻米行情本月走势逐步趋于平稳,个别地区市场价格略有回调。由于东北地区可供收购和加工的原粮较少,加工企业开工率非常低,粳稻米市场基本呈有价无 市、高位平稳走势。对于南方粳稻米,国家加大了销区地方储备的粳稻投放,加上气候因素影响,市场供应量相应放大,行情稳中趋弱。

二、南方洪涝或致早稻减产

六月份以来,我国南方10个省市遭受连续的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其中江西省受灾严重,据统计,江西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到南方10省区受灾面积总和的40%左右。作为我国主要的早稻的产区,江西常年的产量近800万吨,占全国总产的24%。今年江西早稻的生产可谓苦难重重,先是年初的倒春寒推迟了插播进度,导致分蘖数量减少,继而连续的强降雨影响到正处于抽穗期的早稻扬花授粉,同时低温寡照、浸泡后的病虫害发病率高都对今年江西早稻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南 方洪涝灾害同时也对稻米的生产、流通也造成不利影响。洪涝使一些大米加工企业被淹,直接影响到相关地区的大米市场供应;公路铁路的运输受到严重影响,导致 运力下降;受灾地区的水产养殖等饲料消费下滑明显,米糠等副产品销售量减少;产区加工企业为避免积压,开始降低开工率;水灾导致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也 对企业开工产生负面影响。

三、政策调控打击违规交易

6月份,为强化稻米价格走势,防止不良交易和炒作,国家有关部门通过修订调控措施和加强监督检查来巩固前期政策执行结果。

首先对东北临储粳稻定向交易细则再次进行了补充修订。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买受人采购的累计数量进行了限制,即自2010 311日起累计购买数量不得超过企业120天加工用量;另一方面是买受人范围扩大,增加了国家指定的其他企业,大米销售范围也新增了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区域。新细则从610日开始执行。上述调整使得东北临储粳稻定向交易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对于控制粳稻米流向、防止不当交易、稳定销区市场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次,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在政策性粮食销售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于6-7月份就《关于开展政策性粮食销售专项检查维护粮食市场秩序》这一主题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进行一次专项检查,以整顿粮油市场秩序。特别是对于东北地区临储粳稻的定向拍卖,被作为此次检查的重点。

四、全球稻米产量库存增加

据海关总署数据,5月份我国大米进口3.074万吨,较上月增加0.4万吨,15月份累计进口大米14.82万吨,主要进口地为泰国及越南;出口大米3.36万吨,较上月减少3.38万吨,15月份累计出口大米32.46万吨,主要进口地为韩国、日本和朝鲜。

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10/11年度全球大米产量达4.597亿吨,比上年度增长4%,期末库存为0.966亿吨,增长7%。虽然全球大米预计产量和库存高于去年,但今年泰国、越南稻谷受干旱影响将对产量造成影响,会在一定程度支持大米的价格。6月底,泰国100%B级大米FOB报价为450美元/吨,比上月降10美元/吨;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报价为360美元/吨,同上月持平。

综上分析,预计后期国内粳稻米市场整体将沿袭平稳走势,受供需影响,东北市场及苏皖地区或涨跌互现,但幅度不大。虽然南方洪涝对早稻生产打击较大,但在国家投放量不减的前提下,后期市场陈稻价格依旧以稳为主,新稻收购价格或有上涨,能否启动托市收购拭目以待。

 

大 豆

6月 份,进口大豆到港量环比继续增加,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环比小幅下降,港口分销价格随之下跌,由于港口分销不畅以及港口库存高企,部分港口出现大豆压港现象。 本月大部分时间进口大豆压榨和加工收益均为亏损状态。本月国产大豆收购价格环比小幅下降,成交清淡,国产大豆压榨利润处于亏损状态,油厂采购积极性不高。

一、多空交织,大豆期价震荡筑底

本月,外盘大豆期价先抑后扬。上半月,受宏观经济面动荡的影响,大豆期价延续5月的跌势;下半月,在人民币汇改重启以及全球宏观经济面好转的利好刺激下震荡小幅反弹,但仍处在区间震荡,反复筑底的过程之中。本月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调高了全球2009/2010年度年末库存,国际大豆偏空的基本面继续。同时,由于中国进口大豆压榨利润持续亏损,中国需求短期难以成为国际大豆价格的动力。因此,预计7CBOT期价探寻年初2月低点的可能性较大。

受外盘影响,本月大商所大豆主力1101合约出现短时反弹,但由于国内大豆库存高企、基本偏空的影响,走势较外盘弱。在外盘弱势震荡、国内大豆库存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预计7月大商所大豆期价继续探底,重心下移。

二、国产大豆长势良好,关注未来政策走向

本月大部分时间,东北大豆主产区天气理想,利于大豆生长。多数时间的高温干燥天气以及适时的雨水天气利于大豆发芽期的生长。

政策将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一是650万吨国家临储大豆库存随时有可能销售或者以加工补贴的方式转给地方加工企业加工,无论以何种形式处理,都这将增加国内大豆的供给,导致大豆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二是人民币汇率变化,成为CBOT盘大豆向上动力,也增加中国对进口大豆需求可能。

三、猪肉价格回升,豆粕期现货价格探底回升

本月,豆粕现货价格均呈先抑后扬,小幅反弹态势。豆粕价格反弹主要受需求改善,出口增加的基本面影响。一是6月 国家连续开展了两次猪肉收储,受此影响,猪肉价格连续三周回升,改善了养殖企业的效益,有利于豆粕需求。二是随着中秋、国庆双节的临近,饲料养殖企业的备 货需求可能上升。三是豆粕出口持续同比大增,后期预期仍有可能增长。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对豆粕出口影响不大,因为我国豆粕主要出口国是日本,而近期人民币对 日元一直在贬值,后期对日出口仍可能增加。

但 现阶段豆粕供给压力较大,一是目前不少油厂存在豆粕胀库现象,库存压力较大;二是在进口大豆库存压力下,油厂为消化大豆库存,难以降低开工率,短期内豆粕 库存压力将继续增加。由于出粕率高而出油率低,豆粕的库存压力较豆油更高,加之豆粕较豆油不易保存,因此,油厂采取降粕价而挺油价策略可能性较大。在需求 逐渐回暖,供过于求长期存在的大背景下,预计7月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在目前价格的基础上先抑后扬的可能性较大,向下回调空间有限,反弹高度也受限。

四、进口大豆库存高企,压榨利润持续亏损

本月,进口大豆到港量同比仍大幅增长,预计6月份大豆进口量为600万吨,由于分销不畅导致港口进口大豆库存持续增加。在本月大部分时间大豆初榨利润持续亏损,由于豆油、豆粕价格在月中出现小幅反弹而大豆成本持稳,到本月下半月回升至盈亏平衡状态。进口大豆长期加工负收益和高企的库存,打击了油厂后期定购进口大豆的积极性。7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将环比下降,8月之后进口大豆到港速度将进一步放缓,不过,和往年相比,仍维持较高水平。在未来几个月进口大豆到港数量环比下降的同时,到港成本可能环比上升。

鉴于6-7月港口进口大豆高库存量且到港成本低位持稳,7月大豆港口分销压力仍较大,进口大豆分销价格低位持稳可能性较大。

五、大豆进口、豆粕出口大增,豆油进口因受限减少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豆类进出口主要表现以下特点:一是大豆进口量同比大增,今年1-5月份,我国大豆累计进口量为1960万吨,同比增加12.78%。二是豆油进口同比减少。受阿根廷豆油进口受限影响,1-5月份我国豆油累计进口量为19.3万吨,同比减少73.1%;三是豆粕出口同比显著增加。1-5月份我国累计出口豆粕45.5万吨,同比增加59.1%

大豆进口量大增主要受豆油进口限制以及前期理想的加工收益的双重刺激;而豆油进口减少主要是由于阿根廷豆油进口受限以及进口成本增加所致;豆粕出口大增是在国内豆粕严重供过于求的背景下,企业由内需转向外需,积极扩大日韩、东南亚市场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国内进口大豆港口库存高企,加工企业胀库的背景下,7月如无国家政策出台,国内大豆期现货价格将呈区间震荡,反复筑底的走势。受进口大豆港口库存压力和到港成本低位持稳的影响,7月份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受成本支撑,下跌空间不大。7月份主产区国产大豆收购价格将在6月份低价基础上维持稳定。受需求改善和供过于求的双重影响,7月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在目前价格的基础上先抑后扬的可能性较大,短期向下回调空间有限,后期反弹高度也受限。

 

食 用 油

6月份,由于国内植物油库存高,供应压力大,整体表现易跌难涨,市场人气清淡,交易量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豆油、棕榈油、菜油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见四个月来低点。

一、短时反弹不改弱势豆油7月将见年内低点

本月,虽因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市场炒作中国需求将增加,CBOT盘豆油期价在中旬出现一波反弹,但在基本面压力下,本月下旬延续上旬向下趋势,并见年内新低,预计7月份多数时间将进一步夯实底部,并有见新低可能。一是美国参议院未通过恢复1美元/加仑的生物燃料补贴优惠政策,CBOT豆油主力合约向上乏力;二是中国限进阿根廷豆油后,虽会增加对美豆油需求,但成本因素使对美豆油需求增幅有限。

本月,国内豆油现货价格在端午后跟盘出现短时反弹,但不改整体向下趋势,贸易商多观望,市场需求低迷,交易量保持较低水平。主要原因,一是目前市场处于植物油消费淡季,终端需求下降,且这种局面在7月中旬前不会改变;二是因持续保持高开工率而豆油销售不畅,油厂豆油库存不断增加,有降价抛售降低豆油库存的需求。

目前,油厂大豆压榨利润再次转负,沿海地区四级豆油价格与进口毛豆油成本继续倒挂,这对国内豆油现货价格有所支撑,不过,7月份,国内豆油现货价格见今年2月份低点,并创年内新低的可能性较大。一是虽然国内油厂已到胀罐边缘,但近一个月进口大豆集中到港,大豆库存压力有增无减,油厂不得不维持一定的开工率消耗大豆库存,这将使豆油库存压力在7月有增无减;二是面对基本面偏空的豆油市场,贸易商交易态度谨慎,中间环节蓄水池作用一直难以放大;三是中国需求一直是国际市场的主要向上动力,由于近一个来月油厂大豆压榨力润下降,进口大豆采购放缓,甚至出现已订船只退订现象,中国需求短期对外盘利空。

二、具体收购政策出台企业抢收农民不再惜售

本 月,国内夏收油菜籽收获全部结束,并开始集中上市,菜籽收购价格稳中上涨,收购企业对菜籽质量要求也放宽。主要原因是国内菜籽加工产能严重过剩,加之菜籽 一季收购全年加工的特性,菜籽压榨企业为加大收购量纷纷提价或变相提价抢购菜籽。同时,由于《国内油脂加工企业收购加工2010年度国产油菜籽补贴管理办法》出台,政策明朗,农民惜售心理减弱,菜籽收购进度在下半月明显加快。截止月底,湖北菜籽收购量已达总产量的70%,其中湖北中储收购菜籽近60万吨,较收购数量排在第二位的省份高于30多万吨,在产量较低的河南省,中储也已收购近6万吨。不过,由于中储收购菜籽,而以四级菜油的形式保存,6月下旬菜籽收购数量的快速上涨,存在虚高的可能。7月份,仍是夏收菜籽集中上市期,在企业抢购和菜籽临时收储政策的兜底下,预计国内菜籽收购价稳中有升,以稳为主。

三、供应增加需求受抑菜粕菜油价格双双走弱

本 月,国内菜粕价格下跌,菜油价格稳中有降。一是随着菜籽收购进度加快,菜籽压榨企业的开工率提高,菜粕、菜油供应量增加;二是菜粕和豆粕价格高度相关,本 月国内豆粕价格因库存压力不断向下,带动菜粕价格向下;三是本月一级豆油价格震荡向下,和四级菜油价差保持较高水平,抑制菜油消费。在当前国内油、粕价格 走弱的情况下,从成本和供需来看,7月份国内菜粕价格仍有向下空间,不过空间有限,而菜油价格将较为抗跌,整体保持稳定。一是按当前四级菜油出厂价格8000-8050/吨,菜粕出厂价格1900-1950/吨计算,加上200/吨加工补贴后,目前菜籽压榨有10-80/吨 的利润,油厂仍将保持一定的开工率;二是虽然现在是菜粕消费旺季,但菜粕供应充足,且相关产品豆粕价格仍处弱势,短期内菜粕利空因素强于利多因素;三是虽 然菜油供应增加需求受抑,但菜油价格已到成本附近,加之菜油比菜粕易保存,面对资金压力和市场压力,油厂多会采取降粕价挺油价的策略。

四、棕榈油库存增加需求不旺价格继续下跌

本月,国内棕榈油价格持续震荡下跌,市场购销普遍不旺。一是棕榈油进口数量同比明显增加,而棕榈油需求因食用工业需求下降增速放缓,港口棕榈油库存压力不断上升;二是在库存压力下,市场做多情绪受阻,棕榈油价格易跌难涨。预计7月 国内棕榈油现货价格先抑后扬,将见年内低点。一是国内棕榈油市场仍面临高库存和交易量低水平的状态;二是国际棕榈油市场,由于印尼和马来西亚棕榈油进入增 产周期也面临库存增加压力;三是目前国内植物油市场整体偏弱,探寻年内低点,棕榈油价格也将受此影响;四是贸易商观望情绪较强,中间环节蓄水池作用下降。

五、进口量同比增加植物油新增数量高于去年

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口植物油(含棕榈油硬脂)65.35万吨,同比减少11万吨,环比增加1.2万吨。其中豆油进口量为3.42万吨,棕榈油(含硬脂)47.07万吨,菜油9.18万吨,葵花油4.28万吨,花生油1.12万吨。本年度前8个月(200910月至20105),我国累计进口植物油(含棕榈油硬脂)548.08万吨,同比增加13万吨。加之我国大豆进口数量显著增加,进口大豆折豆油数量也同比增加,因此,国内植物油新增供给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在中间环节蓄水池作用下降的情况下,当前国内植物油基本面严重偏空,这是国内植物油价格67月看弱的主要原因。

六、植物油价格有望在7月见底后出现中期反弹

一是由于政策因素,未来数月植物油进口量将会同比显著下降。去年6-9月份我国植物油(含棕榈油硬脂)累计进口量高达388万吨,月均进口97万吨,今年6-9月份植物油进口量很难达到这一水平。二是8月 份之后,我国进口大豆到港数量环比下降而成本环比上升,届时油厂豆油库存压力将有所缓解,豆油成本将随之上升。三是当前除菜油进口利润丰厚外,豆油和棕榈 油均是长期内外倒挂,进口商处于亏损状态,这将影响进口商进口豆油和棕榈油的积极性,使后期豆油和棕榈油进口减少,国内植物油供给偏多局面将会扭转。

综上所述,国内植物油新增供给量明显高于去年,在需求长期低迷的情况下,当前国内植物油库存压力严重,阶段性基本面偏空,如期盘走势不能给予现货有力支持,预计7月份国内主要植物油品种价格将继续探寻阶段性底部,不过向下空间已有限。后期,随着利空因素消化,油厂低价出货库存降低,基本面好转,7月国内植物油价格将见底部,并为89月的中期反弹蓄力。

 

附件一: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成交价格情况表

20106                                单位:元/

品 种

等 级

本月平均价

上月平均价

去年同期价格

本月比上月价±%

本月比去年同期价±%

 

白小麦

 

1947.17

1964.73

1812.13

-0.89%

7.45%

 

早籼米

 

标一

2928.54

2885.65

2768.55

1.49%

5.78%

 

晚籼米

 

标一

3095.76

3105.56

2966.99

-0.32%

4.34%

 

 

 

标一

3720.00

3780.00

3352.50

-1.59%

10.96%

 

 

 

1935.84

1892.70

1578.97

2.28%

22.60%

 

 

 

3682.00

3753.08

3635.42

-1.89%

1.28%

 

花生仁

 

6425.00

6800.00

6570.00

-5.51%

-2.21%

 

花生油

 

一级

17075.00

18700.00

14900.00.

-8.69%

14.60%

 

菜籽油

 

一级

8428.57

8576.67

8360.00

-1.73%

0.82%

 

 

 

一级

8141.25

8372.50

7976.67

-2.76%

2.06%

注:1.本期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176.32(基期:19946=100  较上期+0.75%

2.本期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116.45(基期:19946=100   较上期-1.86%

 

附件二:

20105月我国各粮油品种分国别进口数量表

                                                 单位:万吨

品种

进口国

5月份进口量

与上年同期比

1-5月进口量

1-5月与上年同期比

小麦

总计

19.06

168.45%

69.48

206.12%

加 拿 大

5.28

---

10.61

---

   

6.15

-1.76%

12.44

23.83%

澳大利亚

7.59

814.46%

45.39

499.14%

 

---

---

---

---

其他

0.04

---

1.04

-79.53%

大米

总计

3.07

108.84%

14.82

43.50%

   

2.31

58.22%

13.72

34.86%

  

0.69

---

0.80

1800.00%

大豆

总计

436.71

24.10

1960.05

12.78

 

70.61

-31.16

1352.07

18.51

  西

322.97

46.75%

560.59

32.37

阿根廷

43.03

85.71%

43.03

-71.94%

加拿大

0.10

-98.36

4.36

-77.84

豆油

总计

3.42

-81.76

19.30

-73.10

美国

0.00

---

0.25

-95.06%

巴西

1.08

-61.97%

4.61

-57.37

阿根廷

2.34

-78.27%

14.39

-74.20

棕榈油

总计

47.07

-3.01

249.21

10.48

马来西亚

33.02

11.78

168.76

28.25

印尼

13.05

-31.24

79.32

-15.55

油菜籽

 

11.14

-63.03

58.44

-51.06

加 拿 大

11.08

-61.63

58.39

-50.28

   

---

---

---

---

  

0.06

-83.33%

0.06

-94.83%

附件三:

20105月我国各粮油品种分国别出口数量表

                                  单位:万吨

品种

出口国

5月份出口量

与上年同期比

1-5月出口量

1-5月与上年同期比

小麦

总计

---

---

0.00

---

菲 律 宾

---

---

---

---

   

---

---

---

---

   

---

---

---

---

  

---

---

---

---

   

---

---

---

---

大米

总计

3.36

-53.20%

32.46

-16.74%

   

1.90

-22.76%

14.29

7.08%

   

0.45

-30.77%

2.44

7.02%

   

0.46

-48.31%

3.81

-22.82%

科特迪瓦

---

---

1.86

55.00%

其它

0.55

-82.70%

10.07

-41.59%

玉米

总计

1.61

0.63%

7.09

151.47%

韩 国

---

---

1.11

---

马来西亚

---

---

---

---

  

---

---

2.75

---

  

1.61

0.63%

3.14

44.75%

  

---

---

---

---

其它

---

---

0.10

-84.42%

豆粕

 

8.34

-28.78

45.51

59.09

 

7.12

-0.14

32.23

106.50

 

0.73

-35.96%

5.74

70.60%

 

0.01

-96.15%

0.28

0.35%

菲律宾

0.00

---

0.00

---

越南

0.08

-94.70%

3.51

-26.32%

马来西亚

0.00

---

0.87

196.92%

 

0.42

---

2.87

-23.68%

   

     附件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