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机构报告> 资讯详情

2013年6月粮油分析报告

时间:Tue Dec 17 10:44:01 CST 2013  浏览次数:415次  发布人: 系统 发布来源:系统

6月 份,国内粮油市场行情分化严重,供需面、政策面都成为左右价格的有力推手。分品种看:新小麦全面上市,有四省启动托市收购,受前期气候影响,多数地区的小 麦产量和质量都低于市场预期,收购价格快速走高,农民惜售心理日渐提高,企业收购难度加大;玉米行情逐步回暖,优质玉米价格明显走高,由于目前玉米多集中 在中间环节,后期受供应影响显著提升;稻米市场延续平稳,籼稻缓降粳稻稳中有升,带动米价相应波动;大豆行情“近强远弱”,近月合约与远月直接价差持续加 大;食用油期现货价格全线下跌,特别是郑商所郑油主力1401合约月内跌幅达12.9%,菜油大幅下跌和国家对于今年菜籽(油)临时存储政策明朗化有直接关系。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1%。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05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5.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0.6%CPIPPI均低于预期值说明国内经济形势依旧低迷,在政策以静制动的背景下,经济总体疲弱格局仍将持续。

6月份,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43.17(基期:200812=100),较上期上涨2.63%;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为123.23(基期:200812=100),较上期下跌2.67%

主要粮油品种的市场状况如下:

 

小麦

6月份,新小麦收割完毕,大量上市的小麦并未压制住市场价格,小麦行情快速走高,市场预期也空前高涨。尽管已经有4个 省份启动了托市预案,但由于所启动区域的小麦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托市收购进展并不理想。目前尚未有官方统计数字称今年小麦到底是增、是减,但从各地了解的 情况来看,继续增产难度极大,况且从上市初期的价格走势以及各界对后期价格的态度上都能体会出今年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到底如何。

一、市场预期一致看好 新麦价格快速走高

对于新小麦的收购价格来说,整个6月份都处于“亢奋”状态。市场调研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河南南阳在6月初新小麦收购价格在1.08-1.1/斤,水分13.5-14%,不完善粒在5%左右(这一时期芽麦高发的情况并未完全体现出来),而到6月底,同样地区收购的小麦涨至1.18/斤,水分在13%左右,不完善粒已经提升到10-15%,甚至更高。河南新乡,小麦大量上市在6月中旬,上市初期收购价格1.16-1.18/斤,至月底,粮库收购价格涨至1.23-1.25/斤,水分13%左右,不完善粒3%之内,容重770-790/升。其他主产区均是如此,月末的收购价格要高出月初0.07-0.1/斤。这样的价格涨幅在去年同期是难以发生的。

简 单来看,导致当前小麦价格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新上市小麦的平均质量普遍属中等偏下水平,市场加大了对标准品质小麦的需求预期;二是部分区域小麦 因天气原因,产量明显减少,直接导致该区域供需失衡;三是加工、仓储企业的补库需求将直接拉动小麦价格走高;四是各地农民及粮食经济人惜售心理空前高涨, 收购各方为获取粮源,不得不提价收购。

二、粮源质量难有改观 政策交易持续清淡

6月份,由于端午节假期影响,仅有3周投放。但从数据来看,市场并未因为月内缺少一次投放而对临储小麦交易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因为这一时期市场的关注点依旧在新小麦上市和收购方面。数据显示,月内周均投放量为498.2万吨,较上月略减3.2万吨,周均成交量为47万吨,较上月减少5万吨,成交率为9.4%,降低0.9个百分点,成交均价为2316.4/吨,每吨降低7.37元。

截至6月底,除河南省未投放2012年托市小麦之外,其他各省剩余的2012年托市小麦数量均明显下降,分省来看,江苏基本交易完毕,安徽剩余149万吨,山东剩余72万吨,湖北剩余55.7万吨,河北剩余40.7万吨。结合目前市场形势,上述剩余的2012年小麦将成为企业在后期重点关注的对象。

三、四省启动托市预案 收购执行谨慎乐观

5月底河南、湖北两省启动托市收购预案之后,安徽、江苏两省也分别于65日和6日启动托市收购政策。至此,6个小麦主产省中,4个省份先后启动了托市收购预案。据统计,豫、鄂、苏、皖四省设定收购库点分别为1005个、515个、851个和995个。由于山东、河北两省开秤价格高于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水平,预计在收购期内难以启动托市预案。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信息,截至615日,江苏、安徽等10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731.3万吨,同比增加391.1万吨。其中,托市收购216万吨。

从 市场反馈的消息来看,今年新小麦上市之后,收购各方对市场行情持“谨慎乐观”。所谓“谨慎”,即是指今年小麦普遍容重偏低,质量偏差,特别是黄淮流域小 麦,由于在收割时期遭遇连续降雨,芽麦、萌动粒大面积发生,使得企业在收储时不得不谨小慎微,唯恐所收小麦不完善粒比率过高影响后期销售或使用(专供工业 加工的不在此类);所谓“乐观”即是指由于产量和质量差强人意,加之国有临储小麦总量有限、质量偏差,使得市场对后期行情预期普遍看好。

四、利多主导期货行情 郑麦主力放量上行

6月份,郑州商品交易所小麦期货行情火爆,其中郑麦1309合约累计涨幅4.7%,而郑麦1401合约累计涨幅达5.1%。从日K线走势上看,郑麦主力1401合约在端午假期后首日领涨商品市场,伴随着持仓量大增,1401合约单日涨幅达2.4%

分析认为,导致期货行情如此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现货基本面推动期货价格走高。受气候影响,2013年国内冬小麦质量和产量均低于预期,特别是优质强筋小麦,从月初的开秤收购价不足1.15/斤快速涨至月末的1.28-1.32/斤。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发现机会,投机情绪高涨,做多资金大量入场,加之郑麦仓单稀缺,至月底仅有200张有效仓单预报,“逼空”氛围渐浓。

五、进口小麦同比减少 国际小麦近期大跌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35月份我国进口小麦28.3万吨,环比增加8万吨,同比减少27.3万吨。1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小麦117.8万吨,同比减少52万吨。从进口国来看,截至5月份,进口自加拿大的小麦占总进口量的44.5%,进口自美国和澳洲的分别占28%26.8%。相比上年,澳洲小麦进口量大幅减少,而加国、美国小麦进口量显著提升。这对于改善国内优质麦消费结构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国际方面,CBOT美麦指数在上旬震荡下行后,中旬快速反弹,一度收回前期跌幅,但进入6月下旬,美麦连续7个交易日下跌,月末最低跌至663.2点,接近一年内最低水平,月内累计跌幅达8.5%。时值美麦收割之际,由于收割率高于中旬,且报告显示产量高于预期,种植面积也高于分析师判断,使得美麦持续下跌。同时,美元走强、商品市场普跌也拖累了小麦市场。

综上所述,在新麦价格已经登上一个台阶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及相关机构已经开始对当前的市场行情走势加大了监控力度,如任由其发展将不利于粮食行情的长期发展,同时,各个收购主体也逐步控制收购进度,稳定收购价格,不再盲目提价。由此预计,7月份小麦市场行情将不会延续6月份快速飙升的走势,前期涨幅过大地区在7月份将以稳为主,而前期相对低价地区将有一个补涨空间,预计河北、山东、河南北部,容重在770-790/升、水分13%之内、不完善粒在3%之内的小麦粮库收购价将在1.24-1.27/斤;河南东部、江苏中部、北部、安徽北部容重在750-770/升,水分13%之内,不完善粒在5%之内的收购价在1.22-1.25/斤;河南南部、湖北等其他地区,容重在740-760/升,水分13%左右,不完善粒在5%之内的在1.2-1.23/斤。8月份,市场僵持态势有所缓解,农民外出务工、子女上学、粮食经济人资金周转等因素或让市场供应放大,而民营收购进入后期,市场行情依以稳为主,个别地区或有波动,整体来看,价格基本与7月份变化不大。9月份,新小麦加工不成问题,市场供应多元化特征逐步体现,国家将针对前期价格走势来判断采取何种措施来调控市场(或不调控),但是,市场对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预期,以及市场消费量的提升这两个因素或推动小麦价格小幅走高。

 

玉米

6月份,国内玉米市场观望态度浓厚,多数企业采购不多,中小贸易商逐渐出货,市场粮源供应较为平稳.但市场上玉米质量差异较大,质量较差粮源后期保管形势严峻,多面对近期市场消耗,质 量较好的粮源多面向未来市场,本月市场两极分化形势有所增强。从持粮结构来看,东北华北产区和南北港口粮源存在较强的集中性,玉米粮源多被大型贸易企业持 有;从库存结构来看,大量粮源被临储吸纳,产地贸易商库存同比明显减少;从基本面来看,国内玉米现货供应主体屈指可数。当下玉米供应紧张格局很难改变,尽 管USDA报告中新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提高,但对国内本年度玉米供需现状的影响十分有限。

一、产区粮源组织较难 玉米价格涨势显现

本 月东北产区玉米价格小幅上扬,供应继续趋紧,尤其是优质玉米供应更为有限,贸易商对优质玉米挺价心态愈发浓郁;新作方面,东北产区各地多已进入拔节期,整 体表现良好。华北地区主要以小麦购销为主,存有玉米的贸易商由于前期利润有限,出货意愿一般,多持粮观望,玉米市场粮源稀少,粮库持粮待涨心理较强。山东 深加工企业到货量持续偏低,陆续上调收购价格,本月山东深加工企业价格较上月亦有大幅上涨,在年度售粮时间逐步减少,粮价上涨窗口即将打开之际,预计7月初华北产区各粮库将陆续开仓售粮。

截止本月底,黑龙江松北地区水分14.5%玉米收购价在2200/吨,吉林公主岭地区贸易商车板价在2270/吨,内蒙古奈曼旗地区贸易商收购价2230/吨,河南鹤壁贸易商收购价2270/吨,河北临城贸易商出库价2290/吨,山西大同企业收购价2320/吨。

二、小麦大量替代玉米难回市场

随着新季小麦陆续上市,部分产区上市新麦质量不符合面粉厂和储备库的收购标准,被送往南方销区用于饲料加工替代玉米,小麦上市初期,价格低于玉米40/吨 左右,给玉米价格一定压力。但是伴随着小麦减产预期出现,国储放开小麦标准托市收购,给小麦市场形成强大支撑,小麦价格明显上涨,更多优质小麦进入面粉等 食品行业中,小麦对玉米的替代作用减小。而芽麦对玉米替代的量和时间则取决于国家是否放开小麦收储标准,若不放开,在小麦价格整体抬升的情况下,芽麦后期 价格也会随之上涨,替代空间将被压缩。另据了解,只有玉米价格长期高于小麦7分钱/斤时,替代作用才能发挥,今年明显无法满足这一条件,小麦与玉米的替代将保持常态量,11/12年的大规模替代情况很难再次发生。

三、供需矛盾逐渐突出 后期市场易涨难跌

月内玉米基本面受宏观经济环境整体偏弱影响较大。上证指数下旬出现大幅下跌,对大宗商品也有一定的利空。虽然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对农产品影响有限,对于后期玉米价格走势的判断,最基础的依据是基本面,玉米质量两极分化,产区区域结构比较不合理。12/13年, 华北玉米产量质量双丰收,东北玉米质量不好,有价格优势的华北玉米备受销区饲料厂青睐,东北玉米外流遇阻,再加上粮源保管不善,导致后期东北优质玉米有效 供应下降。与此同时,夏粮收购活动陆续启动,新季小麦市场收购心态好,新麦价格不断上涨,随着优质小麦更多的进入面粉厂等食品企业中,小麦替代玉米量大大 减少。从替代方面分析,受小麦价格暴涨影响,目前允许替代的只是芽麦。在小麦价格整体上涨的基础上,预计后期价格也将水涨船高,这势必导致小麦替代量有所 下降,进而利多未来玉米。

四、美玉米面积增加 国内供应依然偏紧

本月末,USDA公布本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报告。该报告显示美国玉米播种面积9373.9万英亩,较去年的9640万英亩增加了97.9万英亩,本年的玉米播种面积达到了自193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尽 管美国玉米出现重大利空行情,但对本年度国内玉米市场影响不大。首先,华北玉米已经见底,东北产区玉米将成国内唯一玉米供应,但今年东北玉米整体质量较 差,好粮供应紧张;其次,拥有优质玉米库存的多为大型贸易集团,低迷的现货价格是的贸易商出库积极性不高,多持观望待涨心态;第三,中储粮前期收走约3000万吨玉米现货,降低市场粮源供应量,在跨省移库作业结束前,拍卖难以进行;第四,南方港口玉米库存数量持续下降,依照月内走货速度,南港库存仅能支撑半个月左右;第五,进入6月份,随着禽流感疫情的消散,禽类养殖逐渐恢复,预计7月中旬以后禽蛋将进入育成阶段,饲料用量届时定将提高,而7-9月份也是生猪育肥阶段,生猪食量达到最大值,8月份养猪户将进入下一个仔猪补栏高峰期,对货源紧缺的优质玉米需求量定将有明显增多。第六,USDA的报告中美国大豆面积同样增加,大豆的丰收将带来豆粕价格的下跌,进而降低养殖成本,刺激养殖业补栏积极性。综合以上因素,美国农业部提高玉米播种面积预期,短期内或对国内玉米价格带来一定压力,但无法改变国内现货供应紧张的局面。

综 上所述,受产区余粮见底、优质玉米供应紧俏和成本上涨等因素支撑,产销区玉米价格普遍上涨,贸易商对玉米仍存待价上涨心态,短期内玉米价格仍存上涨空间。 新季小麦价格持续走强,销区饲料企业小麦替代受限,后期将陆续回归玉米市场,未来东北将同时供应华北和南方销区,玉米价格面临继续上涨的局面。

 

稻米

6月 份,国内稻米现货市场运行平稳,籼稻市场价格继续向下滑落,东北粳稻价格缓慢上涨,苏皖粳稻价格保持平稳。籼米价格小幅走低,粳米价格小幅上涨,副产品中 油糠价格继续上涨,碎米价格出现滑落,加工企业开工率再度降低。国内南方早籼稻进入抽穗灌浆期,目前工作重点是防范大暴雨天气造成的灾害。国际市场大米价 格小幅降低,我国进口大米数量继续保持在高位。郑商所早籼稻期货价格窄幅震荡,成交量继续维持地量。

一、籼稻价格继续下滑

国内籼稻市场延续此前的低迷走势,市场价格继续下滑。湖南地区普通早籼稻平均价1.28/斤,江西地区普通早籼稻平均价1.29/斤;湖北地区普通中籼稻平均价1.32/斤,安徽地区普通中籼稻平均价1.28/斤;湖南地区普通晚籼稻平均价1.29/斤,江西地区普通晚籼稻平均价1.28/斤。由于储备稻谷轮出困难、问题大米、进入消费淡季和进口大米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籼稻米市场继续维持此前的购销不旺行情。由于一个月后新季早籼稻就将上市,现货市场价格进一步走低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如果早籼稻托市收购启动,则市场将迎来难得的卖出机会。

二、粳稻价格触底回升

国内粳稻市场呈现触底回升的态势,价格开始稳步上涨。东北地区普通圆粒粳稻平均价1.53/斤,普通长粒粳稻平均价1.62/斤,江苏地区普通粳稻平均价1.44/斤,安徽地区普通粳稻平均价1.42/斤。由于加工企业可供加工粮源有限、粮源主要集中在储备库、部分消费者受问题大米影响转而食用粳米等多种因素作用,粳稻市场价格在最低收购价附近止跌并开始上涨,目前累计上涨了近0.15/斤 左右。在此情况下,多数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开始积极看涨后市。笔者认为,后市行情运行将以稳为主,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且优质优价状况仍将延续。主要原因有 以下几点,第一是一旦价格出现不理性的上涨,国家可用于调控市场的粮源数量巨大;第二是储备粮的正常轮换也将在后期通过国家粮食批发市场为加工企业提供一 定的粮源;第三是进口大米虽然主要影响南方籼稻米价格,但是毕竟大米各品种见的可替代性非常强,粳稻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必将受其制约;第四是消费淡季来 临,学校等集团性采购量将有所减少。

随着东北粳稻价格回升,苏皖粳稻价格也保持着较为稳定的价格。但是由于临近主销区,加之去年质量尚可,苏皖粳稻粮源已经不多,目前呈现了有价无市的状况。

三、大米市场分化明显

国内大米消费目前开始进入淡季,不过从分品种的角度看,市场分化明显冷热不一。籼米市场由于存在多种问题,出厂价格一落再落,普通早籼米平均价1.88/斤,普通晚籼米平均价1.96/斤。与此同时,粳米价格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东北地区普通圆粒粳米平均价2.20/斤,普通长粒粳米2.37/斤;苏皖地区普通粳米平均价2.00/斤。副产品中油糠价格继续上涨,碎米价格出现滑落,目前加工企业利润率并不佳,开工率继续维持在低位。预计短期内大米加工企业的经营环境仍将保持,全行业盈利困难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善。

四、生产面临天气考验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南方早稻主产区或将迎来大到暴雨天气。预计部分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3-7成,局部偏多1-3倍。7月上旬,恰逢早稻主产区处于抽穗和灌浆期,而部分一季稻产区正处于移栽至返青阶段。短时大量的降雨将影响早稻结实率,且不利一季稻移栽作业。眼下的工作重点在于防止洪涝灾害,防止人员伤亡,疏通沟渠防止稻田被淹没。

五、进口大米维持高位

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6.06万吨,上年同期为42.75万吨,同比下降62.46%。但是今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115.39万吨,同比增长19.47%,进口量仍然维持在高位。

从进口结构来看,1-5月进口的大米中,越南大米占比62%,比例进一步提高;巴基斯坦占27%,占比略有下降;泰国大米占比9%,维持份额不变。上述三个地区进口量合计98%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目前越南5%破碎率大米进口到国内完税价约为3000-3200/吨,比国内普通籼米价格低400-600/吨,价格差仍然很大。使用方面除了将进口米和国产米搀兑投放市场外,还有一部分进口大米进入了深加工领域。加上问题大米被曝光后,部分消费者转而购买进口大米,也支持了大米的进口贸易。

近期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使得内外价差继续保持在原有水平,进口大米贸易仍然有利可图。值得关注的是,泰国政府由于财政压力,无法继续保持高价收购政策,将1.5万泰铢/吨的保护价下调至1.2万泰铢/吨, 此举首先引发的是国内稻农的大规模抗议,后续也将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笔者在泰国新政府上台后实施大幅提高保护价收购政策时就指出:此举将直接扭曲市场行 为,结果就是短期影响泰国大米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接下来就是减少泰国大米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而后期的影响就是财政不堪重负和泰国内部的社会矛盾,进而全面 影响泰国的稻米产业。泰国的教训是所有采取类似政策的国家需要着重去研究的现实范例,我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口和农业大国,政策行为的影响力将更大,需 要非常谨慎的去对待。

六、粳稻期货合约公布

本月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举办了粳稻期货培训会,公开了粳稻期货合约草案。粳稻期货合约交易单位为20/手,最小变动价位为1/吨,涨跌停板幅度为4%,最低交易保证金为5%,交割月份为每年的单数月份。粳稻和晚籼稻每手20吨的合约单位与早籼稻期货保持了一致。按现在的市价计算,一手粳稻、晚籼稻期货的合约价值在6万元左右,交易一手合约大约需要6000元保证金。交割方式采用仓库和厂库两种交割方式。从合约的设计上看,灵活的交割方式非常有利于大型加工企业参与粳稻期货套期保值。粳稻期货合约正式上市后,将成为加工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合理规划企业生产计划的有力工具。

七、早稻期货止跌企稳

本月郑商所早籼稻期货维持低位震荡走势,主力1309合约最高到达2661/吨,最低触及2606/吨,窄幅震荡运行过程中伴随的是成交量维持在地量。考虑到目前的价位已经运行在托市价的附近,并且价格下跌势头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预计早稻期货短期仍将延续低位震荡走势,后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将从一定程度上利好期价,价格震荡走高的可能性将慢慢加大。

综 上所述,中晚籼稻现货市场短期内仍将以弱势运行为主,市场后期行情仍然取决于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情况。东北粳稻市场触底回升态势已经确立,但短期价格的迅 速上涨使得后期上升空间较为有限。国内外大米价格差依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进口数量仍将维持在高位。郑商所早籼稻期货价格在最低收购价附近震荡,后期继续 维持现状的可能性较大。

 

大豆

6月, 美豆近月合约继续受到美豆现货供给吃紧的有力支撑,因天气好转,美豆种植进度迎头赶上,美豆远月合约冲高回落,震荡下跌,近远月价差持续拉大。市场关注焦 点转向恶劣天气对美豆新作单产的负面影响。国内东北主产区天气良好,连豆期价震荡走低,期价近强远弱,现货价格走低。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大幅下跌,油粕比值 继续下滑,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降,压榨收益由正转负。

一、远水不解近渴 美豆近月价格坚挺

6月美豆基本面多空交织,令近远月价格走势出现分化。月初在美国农作物种植进程再次延迟的利好刺激下,美豆期价强劲上扬,但随着本月后期天气的好转,新作丰产的预期令远月期价承压下行。由于本月出口数据符合预期,加之现货需求强劲,本月近月期价走势坚挺并创9个月新高。利多方面:一是USDA本月末公布的美豆季末库存数据利多超预期,截止201361日美国陈豆库存总量为4.35亿蒲式耳,年比下降35%。其中农场库存量为1.71亿蒲式耳,年比下降4%;非农场库存量为2.63亿蒲式耳,年比下降46%。二是美国国内大豆压榨需求好于预期,NOPA(美国油籽加工商协会)称,5月份美国大豆压榨量为1.226亿蒲,高于4月份的1.201亿蒲和之前预估的1.181亿蒲,但低于去年同期的1.383亿 蒲,压榨量好于预期主要原因是压榨收益理想,令油厂压榨需求增加。三是天气威胁仍然存在,由于种植期延后,大豆生长后期面临的天气风险增加,霜冻等灾害性 天气可能令美豆单产低于预期。四是美豆出口需求企稳,本月公布周度出口销售报告和出口检验报告数据均符合市场预期,显示出口需求较为稳定。利空方面:一是USDA种植面积报告数据显示,预测美国2013年大豆种植面积为7770万英亩,年比增加1%,创历史第高记录。预测收割面积为7690万英亩,年比增加2%,也将创记录水平。二是美豆消费量同比下滑,USDA数据显示,20133月至20135月大豆消费量为5.64亿蒲式耳,年比减少20%。三是本月公布的美国农作物种植进度符合市场预期,据美国农业部每周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630日当周,美豆种植率为96%,去年同期为100%,五年均值为98%,当周大豆出苗率为91%,去年同期为99%5年均值为94%。美豆生长优良率为67%,去年同期为45%,尽管美豆种植率和出苗率均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和5年均值,但美豆种植已接近尾声,缓解了市场对美豆种植面积下滑的忧虑,而美豆生长优良率大幅好于去年同期水平,增加了市场对美豆高单产的信心。

本月宏观消息面利空持续,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本月表示,美联储可能在2014年中期前后结束QE6月中国制造业PMI初值降至九个月低点,加之中国银行业流动性吃紧,导致中国股市大跌并创新低,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担忧情绪再度升温,美元指数维持上涨势头,黄金价格创3年新低,代表大宗商品价格的CRB指数持续下跌。与此同时,反映大宗商品现货需求的波罗的海干散货(BDI)指数却持续上涨至6个月新高,反映短期大宗商品的实体需求仍较为强劲,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因此低位企稳。

数据显示,本月底CFTC公布持仓报告显示CBOT豆类品种资金面偏多,截至625日的CFTC持仓报告显示,投机资金的大豆净多头头寸周环比上升;豆油品种的净空头寸周环比增加,豆粕的净多头寸周环比下降,说明投机资金看多短期大豆价格,但看空短期豆粕、豆油价格。

综合看来,在美豆现货库存偏紧的背景下,近月合约期价仍然受到支撑,由于美豆库存创9年新低,而需求依旧平稳,在进入交割月之后,美豆7月合约存在逼空式上涨的可能。而7月是美豆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传统的天气炒作月份,7月美豆期价或将呈现典型的天气市特征。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美豆主产区的天气情况,以防范11月合约可能出现的大幅波动。技术面看,美豆主力11月期价本月连续下跌,创出四周新低,期价仍有下行可能,但受天气不确定性的影响,短期下行空间有限,可在1240美分/蒲式耳一线逢低轻仓买入。

二、产区天气良好 连豆震荡走低

6月,连豆指数震荡走低,持仓月环比继续下降。月底按照内外盘的现货报价,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差价降至300/吨以上,主要原因是国产大豆现货价格跌幅大于近月合约进口大豆成本跌幅。本月国产大豆现货价格持续下降,东北春播结束,农户售豆积极性上升,而国产大豆食用消费进入淡季,令现货价格下行压力加大。本月天气有利于东北大豆生长,中华粮网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东北大部分地区光温适宜,部分地区出现适时降雨,有效地补充了土壤水分,墒情较为适宜,利于大豆等作物生长。根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617日,全国已播夏大豆1831万亩,完成计划播种面积的57.6%。技术面看,连豆1401合约本月破位下跌,业界关于大豆直补的讨论令大豆价格下行空间得到拓展,期价跌破4600/吨的可能性增加,建议短期观望,待期价跌破4600/吨支撑后跟空。

三、进口大豆集中到港 豆粕供给压力加大

6月,国内豆粕期货价格冲高回落,大幅收跌,连豆粕指数月跌幅达2.30%,随着6月进口大豆集中到港,国内豆粕供需格局由偏紧转向宽松,令豆粕现货价格承压下行。本月豆粕期现货价格同步下跌,现货价格跌幅大于期货价格,月底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3750-3850/吨,月环比下跌200-400/吨。

根据监测,6月底国内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库存约500万吨,较上月同期增幅明显。油厂开工率上升,令豆粕供给增幅较大,导致豆粕现货价格大幅下滑。豆粕需求方面趋稳,本月饲料养殖需求方面偏多,一是发改委宣布猪粮比恢复至盈亏平衡点之上,由于猪肉价格持续反弹,截至619日,猪粮比价在15周后重回61盈亏平衡点以上。生猪养殖的由亏转盈,将刺激养殖户补栏,利好后期粕类需求;二是夏季水产养殖旺季到来,粕类需求增加,而菜粕、棉粕等杂粕价格坚挺也对豆粕价格产生支撑;三是全球猪肉价格持续上涨,CME猪 肉期货价格创年内新高,提振全球豆粕需求;四是夏季到来,养殖行业进入传统消费淡季,可能影响粕类的终端需求。总体而言,后期需求可能相对平稳,而市场将 聚焦于短期供给急剧上升对价格带来的负面影响,豆粕市场价格短期仍有下行压力,但空间似乎有限。建议短期内饲料养殖企业对豆粕采购采取随购随用的策略,但 基于对中期价格跌幅有限的判断,建议企业在豆粕价格急跌的过程中适当扩大豆粕库存。

四、油粕价格下跌油厂压榨负收益

6月末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到港成本月环比下降,进口大豆到港平均成本为4250/吨,月环比下降100/吨,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4300/吨,月环比下跌250/吨,分销大豆价格大幅下跌。由于本月进口大豆到港成本跌幅小于国内油粕现货价格跌幅,进口大豆榨收益由正转负。本月内盘油粕价格跌幅大于外盘大豆价格跌幅,令近月船期大豆压榨收益收益急剧下滑,但仍维持正收益,油厂外盘点价仍有积极性。

本月商务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6月进口大豆预报到港832.28万吨,创下月度最高水准,而7月进口大豆预报到港将出现回落,为429.96万吨,8-9月到港量也将出现持续回落。6月进口大豆的集中到港将增加国内大豆及豆油、豆粕的供应,导致国内豆类的供需将转向宽松,短期国内豆类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但7月之后的大豆到港量下降,将支撑中远期国内豆类价格,豆类尤其是豆粕价格下行空间恐将有限。

五、5月大豆进口环比增加同比略降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20135月大豆进口量达到509.74万吨,同比下降3.42%,但月环比增28.19%20131-5月我国大豆进口同比减少12.21%5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9.63万吨,同比下降2.71%,月环比上升3.17%20131-5月豆粕出口同比增加137.32%

在进口总量同比下降的情况下,5月进口继续向南美转移,其中从美国进口仅18.88万吨,月环比继续下降,而从巴西进口490.41万吨,月环比大幅上升,但1-5月从巴西进口量仍同比下降15.13%。从进出口情况来看,大豆进口同比下降,而出口需求和国内需求稳中有升,导致国内大豆供给偏紧,支撑国内豆类价格。

综合看来,7月是传统的天气炒作月份,在美豆进入关键生长期后,市场将会聚焦美豆主产区天气对单产的影响,天气的不确定性令远月期价跌幅受限。受到现货供给吃紧的支撑,美豆近月期价仍将维持高位震荡。7月中国国内豆粕供给将随着南美大豆到港量的增加而激增,而短期需求相对平稳,短期供需转向宽松令粕价下行压力加大,但中期大豆到港量下降令豆粕价格下跌空间受限,建议7月饲料养殖企业在豆粕价格企稳后,适当加大豆粕的库存水平。

 

食 用 油

6月份,国际市场,美联储暗示将放慢购债进度并有可能缩小QE规模,美元指数继续上升,CRB指数下跌;国内市场,担忧中国经济前景和中国需求,传言银行钱荒;现货市场,国内植物油供给充足而需求谨慎,多重风险下,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结束为期一个月的调整再次调头向下,期现货价格二次探底并创年内新低。

一、外围市场利空大宗商品承压

6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中,伯南克暗示退出QE3;国内汇丰PMI指数不及市场预期,创9个月新低;银行隔夜折借利率创新高闹“钱荒”。宏观系统性利空使得大宗商品走势承压,CRB指数见年内新低,带动农产品普遍下跌。随后不久,我国央行密集表态,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有所改善,国务院也明确提出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7月份,由于美当前宏观数据显示其经济处于复苏通道,美联储将消减资产购买规模,预计后期美元将保持偏强态势,对大宗商品形成压制。国内市场流动性偏紧持续,市场人士预计,到7月中下旬,市场资金面将明显缓和,但资金利率不大可能重返前五个月低位。在利率上升,资金紧张情况下,将加剧金融市场动荡,外围风险可能对油脂商品形成较大冲击。

二、豆油跌破前低 找寻年内大底

6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在经历半个月的横盘后,再次调头向下,并创下年内新低,贸易商采购热情不高。一是6 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800万吨以上,刷新单月进口最高记录,大量廉价南美大豆的进口,油厂压榨利润好转开工率提高,增加豆油供给压力。二是以黄金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系统风险下,国际市场油脂油料期现价下跌,并传递到国内植物油市场。

7月份,预计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重心将进一步下移,在CBOT 盘大豆期价跌破1100美分/蒲式耳之前,估计国内豆油行情捌点不会出现,不建议建立趋势性多单,操作上仍建议随用随购,不可急于抄底。分析后市场,利空因素有:一是7月份进口大豆到港数量仍在历史高位水平,加之在当前油粕价下,油厂有一定的压榨利润,油厂开工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豆油供给将增加。二是CBOT大豆近期合约虽然在现货供给紧张的支持下较为坚挺,而远期合约却在天气良好,13/14年度美豆供给预期增加的情况下,存在较大向下空间,一旦CBOT大豆期价回落,必然带动国内豆油价格下跌。三是南美廉价豆油上市量增加,在当前和棕榈油价差较大的情况下,也需降价争夺市场份额。利多因素有:一是一市场进入天气敏感期,对天气的炒作将时有发生,CBOT大豆期价会出现下中的反弹,但不会改变中长线向下的方向。二是豆油期现货价格已跌破前期低点,部分资金可能判断已到底部,并入市抄底。

二、临储政策改变 菜油期价暴跌

6月份,国内菜籽油期货价格暴跌,单月跌幅达12.48%,国内菜籽油现货也跌盘下跌,但跌幅远小于期盘。分析期原因,一是6月份今年菜籽(油)临时存储政策明朗,多地区中储将菜粕的返销价格由去年的2150-2200/吨,上提到2630-2650/吨,翘翘板效应下,菜粕价格提高大幅降低了菜籽油的出厂成本,中储临储菜籽油成本由去年的11300-11500/吨下跌到10300-10500/吨。 二是中储今年对菜粕统一销售,通过菜粕的数量可相对准确的估算出相对应的菜油产量,有效的堵住了进口菜籽油流入临储菜籽油的渠道,在菜油和豆油、棕榈油相 比处于竞价劣势的情况下,进口菜油价格不被看好。三是进口菜油可在郑商所期盘交割,现货市场巨大的进口菜油库存及对后市的看跌,企业在期货卖盘套保积极性 增加,资金也开始“多菜粕空菜油”套利,引发菜油期盘恐慌性下跌。

6月份,长江流域油菜籽集中上市,由于今年油菜籽收获时间较往年提前7-10天,今年油菜籽收购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到月底时,多数地区已完成第一批收购,开始执行第二批收购,考虑到今年进口菜籽油和其他油品不能进入临储,且市场所剩菜籽不多,估计第二批次数量不能全部完成。由于6月份国内粕类供给大幅增加,供需关系由紧转松,加之菜油和豆油相比仍处于竞价劣市场,市场不看好后期菜油和菜粕价格,菜籽压榨风险较大,因此企业多积极参与中储菜籽(油)的收购加工任务,而减少自营,并严格控制收购菜籽的质量,将菜籽收购价格控制在指导价附近。

7月 份,预计夏收油菜籽的集中上市将结束,今年夏收油菜籽基本在政策指导价运行。预计在临储收购结束之前,国产菜油和进口菜油价格将继续双轨制,进口菜油因处 于和豆油、棕榈油的比价劣势,价格将在成本以下弱势运行,国产菜油则在政策支撑下在居高不下,在成本价运行。在临储收购结束后,进口菜油价格主导市场,未 来几个月,国内菜油价格整体稳中趋弱。一是1-6月进口菜籽油和进口菜籽所折油数量同比大幅增加。二是今年进口菜籽油进入临时储备的难度加大,菜油市场供应数量增加。三是11月船期进口油菜籽成本已回落到4800/吨以下,按目前的菜油和菜粕价格计算仍有较大的压榨利润,比价劣势下,意味着油粕均有向下空间。

三、系统风险笼罩 棕榈油见新低

6月份,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在持续半个月的震荡运行后,下半月在基本面压力下二次探底,且跌破5月上旬低位,创年内新低。市场对宏观经济前景谨慎,抑制了现货市场采购意愿,虽然6月份棕榈油进口速度放缓,港口棕榈油去库化缓慢,仍保持在120万吨以上

7月份,利空因素主导国内外棕榈油市场,预计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重心仍将下移,操作上不可急于抄底,仍采取随用随购策略。分析后市,利空因素有:一是今年进口菜籽油进入临时储备的难度加大,在市场菜油流通的数量预计增加;67月 份进口大豆大量到港,大豆压榨企业在原料充足压榨利润丰厚的驱使下开工率提高,以上两因素均增加未来两个月国内植物油同比供给数量。二是国际市场棕榈油和 豆油的价差继续缩小,面对今年南美豆油出口将增加的局面,棕榈油需保持低位才能有利于需求,马盘很可能在未来两个月跌破前5月初的低点。三是国内经济不景气,外出用餐下降,植物油食用工业需求减少,均不利于国内棕榈油需求及库存下降。四是国内市场资金面偏紧,棕榈油进口商有可能通过降价来加快棕榈油销售速度,回收资金。利多因素有:一是船运调查机构 SGS 数据显示,6月份前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环比增加,市场预计 6 月末棕榈油库存很可能进一步下降,短期利多马盘棕榈油走势。二是目前我国进口棕榈油到港完税成与当前港口分销价仍有较大幅度的倒挂,对国内棕榈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四、进口同比增加 供给压力较大

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71万吨,低于4月份的77万吨,去年同期进口量为46万吨。棕榈油进口速度放缓是5月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减少的主因。1-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335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73万吨增22.7%5 月份我国进口豆油 10.5 万吨,远高于 4 月份的 3 万吨和去年同期的 6 万吨,为今年以来最大单月进口量。5 月份我国进口豆油平均到港完税成本约 9435 /吨,远高于国内豆油现货价格,价格倒挂严重抑制国内进口需求。5月份我国油菜籽进口量达到 47.3 万吨,刷新单月进口历史最高纪录,1-5 月我国累计进口菜籽 165.5 万吨,同比增长 37.8%,折油约 70 万吨。5 月份我国进口菜籽油 17.6 万吨, 1-5 月份我国累计进口菜籽油 75 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 90.4%。进口菜籽油 和进口菜籽折油两者合计达 145 万吨,与夏收菜籽临储菜油量基本持平,而后期进口菜籽菜油到港量仍较大,国内菜油供给过剩。5 月份我国进口棕榈油 47.4 万吨(含棕榈油硬脂), 1-5 月我国累计进口棕榈油 255.1 万吨,较上年同期的 224.1 万吨增13.9%

综上所述,7月份,南美廉价大豆、豆油集中上市,斋月备货期结束马盘再次回落,国内植物油处于传统消费淡季而供给同比增加,利空因素主导国内外植物油市场,国内植物油价格重心将继续下移。在CBOT大豆未跌破1100美分/蒲式耳以前,不建议现货抄底或在期盘建立趋势性多单,仍随用随购。


附件一: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成交价格情况表

20136                                         单位:元/

品 种

等 级

6月平均价格

上月平均价格

6月比上月价±%

去年同期价格

6月比去年同期价±%

白小麦

2340.51

2415.21

-3.09%

2161.54

8.28%

早籼米

标一

3781.94

3835.00

-1.38%

3800.53

-0.48%

晚籼米

标一

3963.33

4045.10

-2.02%

4108.06

-3.52%

 

标一

4236.90

4225.81

0.27%

4214.82

0.53%

 

2257.80

2254.45

0.15%

2287.68

-1.30%

 

4813.33

4849.00

-0.73%

4308.49

11.72%

花生仁

8661.11

8925.00

-2.95%

11321.84

-23.50%

花生油

一级

20789.09

20622.31

0.81%

20195.60

2.94%

菜籽油

一级

10500.00

10415.38

0.82%

10729.33

-2.13%

 

一级

8161.94

8171.03

-0.11%

9794.79

-16.67%

注:1.本期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 143.17(基期:200812=100)较上期2.63%

    2.本期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123.23(基期:200812=100)较上期-2.67%

 

附件二:

20135月我国各粮油品种分国别进口数量表

                                              单位:万吨

表格 1

品种

进口国

5月份进口量

与上年同期比

1-5月进口量

1-5月与上年同期比

小麦

总计

28.21

-49.32%

117.77

-40.25%

加 拿 大

5.99

3.63%

52.37

129.44%

    

14.65

26.84%

32.99

39.87%

澳大利亚

7.44

-78.47%

31.51

-77.37%

 

---

---

---

---

其他

0.23

-92.74%

0.90

-91.15%

大米

总计

16.05

-62.46%

115.39

19.47%

    

1.39

23.01%

10.59

70.23%

   

12.10

-64.45%

71.75

10.51%

大豆

总计

509.74

-3.42%

2056.56

-12.21%

 

18.88

-85.73%

1245.26

-8.75%

 西

490.41

26.04%

763.50

-15.13%

阿根廷

0.1

-98.39%

0.1

-99.85%

加拿大

0.09

80.00%

41.94

384.94%

豆油

总计

10.47

73.63%

32.34

-28.15%

美国

5.30

---

9.70

484650%

巴西

4.15

-16.50%

8.31

-71.33%

阿根廷

1.02

4.08%

14.26

-10.49%

棕榈油

总计

47.42

27.89%

255.09

13.83%

马来西亚

30.14

31.33%

147.45

17.83%

印尼

17.25

22.34%

102.67

6.31%

油菜籽

 

47.27

248.34%

165.51

37.88%

加 拿 大

32.73

141.37%

149.78

24.99%

澳大利亚

14.55

---

14.55

---

   

---

---

1.19

473.43%

 

 

附件三:

20135月我国各粮油品种分国别出口数量表

                                            单位:万吨

表格 2

品种

出口国

5月份出口量

与上年同期比

1-5月出口量

1-5月与上年同期比

小麦

总计

---

---

---

---

菲 律 宾

---

---

---

---

    

---

---

---

---

    

---

---

---

---

   

---

---

---

---

    

---

---

---

---

大米

总计

3.56

2.89%

25.66

47.09%

    

2.23

61.59%

18.76

122.49%

    

0.32

-46.67%

1.18

-28.79%

    

0.37

-27.45%

3.07

-19.37%

科特迪瓦

---

---

---

---

其它

0.64

-30.43%

2.65

-19.51%

玉米

总计

0.18

-50.00%

1.58

-93.12%

韩 国

---

---

---

---

马来西亚

---

---

---

---

   

---

---

0.00

-51.70%

   

0.18

-50.00%

1.58

-93.13%

   

---

---

---

---

其它

---

---

0.00

-89.16%

豆粕

 

9.63

-2.73%

54.77

137.32%

 

6.91

0.14%

18.17

53.73%

 

0.49

4800.00%

19.29

2091.70%

 

0.47

-17.54%

1.49

-52.14%

菲律宾

---

---

0.00

---

越南

0.08

-93.16%

5.56

369.99%

马来西亚

0.00

---

3.17

158550%

 

1.68

33.33%

7.08

16.35%

分享到: